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者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分析

2015-02-23 06:11梁丽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3期
关键词:照料精神疾病精神病

梁丽君

(云南省宣威市来宾医院,云南宣威655400)

✿其他论著交流✿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者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分析

梁丽君

(云南省宣威市来宾医院,云南宣威655400)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态度。方法 选取某市9个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站的精神疾病患者、病人照料者及身体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三组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结果 照料组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要更为明显和正面,尤其是与健康组人员相比,照料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更为明显,而健康组人员对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的渴求率较高,态度较为积极。结论 照料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需求态度较为积极、正面,健康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中立,因此,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要,从而顺利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精神疾病;康复期;照料者;健康者;精神卫生知识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临床上认为,精神疾病的治疗不单依靠医生进行指导和药物治疗,同时还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患者照料者和周围人际关系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提高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需求,提高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十分必要。为进一步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态度,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本文对978名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某市9个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站,在服务站中随机抽取3组人员。其中包括患者组(322例),患者已接受服务站的照料,且经诊断处于疾病康复期;照料组(325例)所有人员都照顾精神疾病患者1年以上;健康组(331例),所有人员都无精神疾病且无心理障碍。接受调查的人员共978人,其中男421例,女557例,年龄在18~46岁。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编订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调查问卷,主要由20个条目组成,分为:精神科疾病基本知识、社会功能康复知识、获取知识渠道、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医患联系渠道5大项,评分分为1、2、3。1分代表不想或不需要,2分代表无所谓,3分代表需要或想。评分越高,则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越正面,态度越积极。

1.2.2 调查方法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方式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填写,调查问卷填写完整后,调查人员及时收回问卷,对问卷进行有效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用±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人员在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分布特点通过对三组人员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照料组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要更为明显和正面,尤其是与健康组人员相比,照料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更为明显(P<0.05),而健康组人员对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的渴求率较高,态度较为积极。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精神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2]。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3]。

表1 在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分布特点(%)

在病人治疗期间,患者家属及患者生活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尤其是患者家属即照料者,他们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和病情治疗的信心。因此,加强对患者照料者的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可以发现,被调查的325名照料者中,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要更为明显和正面,尤其是在“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和“精神科疾病基本知识”方面,其态度更加积极,他们期望能明确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期望能够通过与医务人员进行交谈,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然而,相比较而言,健康组的人员中,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则绝大数保持中立或消极,甚至在“精神科疾病基本知识”方面,低于患者组,而更加注重于“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这也就提示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的必要性和其压迫性,如何改变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提高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十分重要。

3.1 造成参与调查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不同需求态度的原因

3.1.1 自身因素 有统计学研究称[4],文化程度是影响参与调查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不同需求的主要原因。通常来说,文化程度越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越积极,态度越正面。这是因为,文化程度高的人员,其自身素质较高,其知识基础、判断能力、自身需求等各方面较文化程度低的人员更加具有优势,其自身需求性更高,因此,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更为积极。另外,年龄因素也会影响参与调查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不同需求态度,年龄越大的人员其对知识需求的态度积极性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很多人员认为没必要专门去接受相关知识的提供,且其学习积极性、知识学习接受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知识需求态度较为消极。

3.1.2 照料人员的性别、患者与照料者的关系 本研究中还发现,女性照料者对于获取知识渠道和医患联系渠道的获取积极性更高,态度较男性照料者更加正面,这有可能和女性照料者本身较为细心、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建立有关。另外,研究中发现,患者与照料者是夫妻和母子关系,则照料者其接收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患者的需求态度也较为积极。

3.1.3 情绪因素 研究中还发现,照料人员的焦虑感受等负面情绪会对精神卫生知识需求态度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使患者产生不安全、焦虑、抑郁等感觉,影响患者接受精神卫生知识的态度,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其仍造成一定影响。

3.1.4 危机意识 另外,本研究中还发现,健康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中立和负面,而对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积极,虽无明显证据资料,但是可以基本推断,这是由于健康人员认为自己本身不会发生精神疾病或认为只要积极进行预防,就可以避免发生精神疾病,因此,学习精神卫生知识的态度较为中立。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5],精神病患者照料者有关精神卫生知识的增加可以改变患者的治疗态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周围社会环境、群体对待精神疾病卫生知识的态度则会影响患者回归社会的效果。本研究中,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健康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分析中发现,照料者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积极,而健康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中立。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传播工作,做好相应人群的针对性工作普及,从而满足不同人员的心理需要和知识需求,真正做好精神卫生普及工作。

[1] 李明,赵宏斌,郭襄平.重性精神病人家属的负担、需求与政策回应-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6(4):246-248+258.

[2] 林海程,林勇强,贾福军,等.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者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分析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6(2):164-167.

[3] 高雪屏,李凌江,陈晋东.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和态度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4,13(5):74-75.

[4] 张丽,于兰,詹来英,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提高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J].中华护理杂志, 2012,43(12):1119-1122.

[5] 林展,王文伶,卢健宁,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之间心理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91-92.

猜你喜欢
照料精神疾病精神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学中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都有精神病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