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 玲 高献明 吴才贤
紫芨液保留灌肠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观察※
● 叶 玲1*高献明1吴才贤2
目的:观察紫芨液保留灌肠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药紫芨液保留灌肠治疗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观察,并比较其症状积分。结果:2组患者在排便时间积分、肛门坠胀感积分、直肠排便不尽感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紫芨液合消痔灵注射用于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能有效改善直肠粘膜脱垂与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延长、肛门坠胀感等临床表现,优于单纯注射消痔灵病列。
紫芨液 保留灌肠 消痔灵注射 直肠内脱垂
直肠内脱垂患者多数以肛门阻塞、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诉就诊,肛门镜检可见直肠粘膜松弛、脱垂,排便努挣时可见直肠粘膜脱垂套叠堵塞于直肠中下部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外,可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笔者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采用紫芨液保留灌肠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中直肠内脱垂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肛门坠胀、阻塞感,时有排便不尽感,排便症状会随着站立与蹲坐时间延长而加重。并伴有排便困难,大便次数增多,有时需用手助其排便;(2)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腔内粘膜折叠堆积,柔软光滑,上下移动,有壅阻感,内脱垂部分与肠壁之间有环形沟;(3)肛门镜检:可见直肠粘膜下垂堆积,似瓶塞样突入镜筒开口。
1.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中湿热下注证的诊断标准:肛门坠胀,便秘,排便阻塞感或排便不尽感或排便粘腻不爽,便时费时,或肛门红肿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1.2 纳入标准 (1)年龄20岁以上者;(2)有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梗阻感、肛门坠胀、大便变细、便不尽感及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3)肛门镜检查时,可见直肠粘膜下垂堆积于镜口;(4)全部手术均在肛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5)同意接受本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病例排除标准 (1)年龄<20岁;(2)合并有重度混合痔、完全性直肠脱垂、结肠传输缓慢的便秘,伴有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便秘患者;(3)合并有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疾病;(4)伴有机体恶性肿瘤的患者;(5)患有严重的心、脑、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6)合并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如肺结核、乙型肝炎、性病等;(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8)未按本研究规定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4 研究对象 符合条件的90例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均来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 例。一般情况见表1。经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例)
注:性别比较,经Person χ2检验P=0.660>0.05;年龄比较,经秩和检验P=0.462>0.05;病程比较,经秩和检验P=0.427>0.05。
1.5 治疗方法
1.5.1 术前检查 行血常规、生化、凝血、传染病筛查、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并签署手术同意书,术前清洁灌肠准备肠道。
1.5.2 消痔灵注射术 患者取侧卧位,以碘伏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及直肠末端粘膜,铺无菌洞巾,局部浸润麻醉满意后选用喇叭状肛门镜伸入肛内,用规格5×38RWLB针头接5毫升注射器,抽取1∶1消痔灵注射液5ml(消痔灵注射液由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2026175),于镜下松弛的直肠粘膜上方,环形选择2~3个平面,每个平面选择3个点注射粘膜下层,每点注射药液3~5ml,总量约20~30ml,注射完毕食指伸入肛内进行反复按摩,使药液分布均匀,以注射局部无硬结为度,术毕肛内纳入复方角菜酸酯栓,肛外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
1.5.3 中药保留灌肠 紫芨液方药组成:紫草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紫花地丁30g,白芨30g。中药浓煎过滤100ml,每日睡前患者取双膝屈曲侧卧位,臀下垫垫枕以抬高臀部10cm左右,将40℃左右的紫芨液100ml,倒入一次性灌肠袋内,保持袋内药液液面距肛门高度不超过于30cm,将灌肠袋管轻轻插入肛门内约10~15cm深度,松开灌肠袋调节器,调节滴速为每分钟60~80滴,使药液缓慢灌入直肠保留至次日清晨。
1.5.4 两组治疗方案 治疗组:术前各项检查回报无明显手术禁忌,肠道准备干净,予行消痔灵注射术,配合术后第3日后每晚用中药紫芨液保留灌肠治疗2周。对照组:术前各项检查回报无明显手术禁忌,肠道准备干净,予行消痔灵注射术。
1.5.5 术后治疗 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止血药2天。术后每日便后复方角菜酸酯栓纳肛换药,疗程为2周。
1.6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合临床制订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治愈: 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 30%≤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95%;无效: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
1.7 症状评分标准 对其主要症状根据轻重进行量化、评定分值,然后根据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的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统计,进而疗效判定。结合 1975 年河北省衡水市全国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会议制定的标准及临床实际情况,将临床症状每次排便时间、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具体量化如下:每次排便时间:0分:<5min;1分:5~10min;2分:10~20min ;3分:> 20min。肛门坠胀感:0分:无;1分:仅有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直肠排便不尽感:0分:没有;1分:偶尔有;2分:大多数有;3分:一直都有。
1.8 统计学方法 软件采用SPSSl8.0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分析后得出研究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每次排便时间积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在每次排便时间方面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2组每次排便时间积分比较(例)
注:经秩和检验,2组治疗前比较P=0.202>0.05;治疗1周后比较P=0.275>0.05;治疗2周后比较P=0.00<0.01。
2.2 2组肛门坠胀感积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在肛门坠胀感方面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3。
表3 2组肛门坠胀感积分比较(例)
注:经秩和检验,2组治疗前比较P=0.351>0.05;治疗1周后比较P=0.00<0.01;治疗2周后比较P=0.001<0.01。
2.3 2组直肠排便不尽感积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排便不尽感方面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4。
表4 2组直肠排便不尽感积分比较(例)
注:经秩和检验,2组治疗前比较P=0.996>0.05;治疗1周后P=0.04<0.05,治疗2周后P=0.02<0.05。
2.4 总体疗效比较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5。
表5 2组总体疗效情况比较(例·%)
注:经秩和检验,P=0.001<0.01。
直肠内脱垂隶属祖国医学“脱肛”范畴,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提及:“大肠与肺为表里,肺热则大肠燥结,肺虚则大肠滑脱,此其要也……有因湿热下坠而脱者。然热者必有热证,如无热证,便是虚证。”直肠内脱垂其病位在大肠,属下焦,病机属大肠固脱失司,大肠的固脱功能与肺、脾胃、肝、肾、气血津液、寒热虚实密切相关关系,且湿热之邪,重着趋下,加之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湿热气候,更易致湿热之邪壅滞肠道粘膜,迁延难愈,故常见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
临床上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型便秘患者安全有效[3],但是只是对症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湿热患者体质,容易复发。随着湿热下注型直肠内脱垂患者发病率的逐渐上升,为了减少复发率,改变湿热患者体质,笔者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紫芨液保留灌肠。紫芨液系笔者长期使用的临床经验方,全方药性为苦寒清热,以紫草为君药,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为臣,白芨为佐药。方中紫草清热凉血,解毒祛湿,利九窍而通利二便,配合蒲公英清热利尿通便、败酱草及紫花地丁清热利湿得以热散湿除,且紫草使邪热散即是补中益气,配合白芨补肺、败酱草补虚损使全方驱邪而不伤正,众药合用共奏化湿清热,补虚损通便之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使药物直达病位,大大提高药物吸收度,加上紫芨液在中医治则上立足清热利湿,并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取得更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因病例未有长期观察数据,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1]中药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药中医药出版社,2007:2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3]叶 玲,高献明.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型便148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9(2):24.
福建省卫生厅重点专科科研项目(No.zlcgc04)
叶玲,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肛肠疾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3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