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鸿璟
他乡是故乡——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回忆
曹鸿璟
1950年,美国发动了针对北朝鲜的侵略战争,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直接威胁到建立伊始的新中国。毛泽东主席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3兵团37军109师,正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境内大搞兴修水利建设。由队长卢振岳、指导员田景然领导的,由三十余名官兵组成的政治部宣传队,常年走基层下连队,肩负着政治宣传的重任。我们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全体官兵整装待发,“时刻准备,赴朝参战”。当时我是宣传队的一名宣传员,年仅16岁。
1951年9月初,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宣传队化整为零,我带领小组一行四人(小邹、小冯、小解)会合到325团宣教股,同时各部队由各驻地出发,集结于河北省景县清风店火车站乘车前往安东(今丹东)市。由于战争已经进入了实战阶段,敌机的轰炸声和防空警报声响彻天际。下车后部队稍加整顿,在那个只能听到敌机轰炸声的漆黑夜晚,我带领的小组跟随大部队,连夜跨过鸭绿江,踏上了北朝鲜的土地。部队继续向纵深前进,在行军的过程中,我们小组肩负着双重任务:一面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鼓舞战士的士气;一面帮助掉队的伤病战士扛枪拾弹。山高路险,困难重重,脚上无数的血泡根本无法阻挡我们开赴前线的步伐。第四天的黎明时分,我们到达目的地龟城。在本次行军作战的过程中,我表现优秀,荣立三等功。
当看到城区被疯狂的敌机夷为平地时,我内心升腾起一股无名的怒火。党和国家给我嘉奖带来的兴奋淡化了!不分昼夜,每天行军60多公里的艰辛淡化了!更多的是侵略者的暴行给我带来的愤怒和不打败侵略者决不罢休的决心。
按照要求,我们在入冬前修建了两座战
时机场。那是将士们用双手和肩膀创造出的杰作。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差、没有机械设备,可我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在修建机场的过程中,敌机开始是白天进行破坏,但是发现我们的机场经过一夜又恢复如初的时候,敌人改变了策略,由多架小型护航机护航的重型轰炸机开始在夜间进入机场上空,在百米高空投放无数带有降落伞的照明弹,而后就是狂轰滥炸。机场不断受到破坏,而且参加夜间抢修的战士也有很大伤亡。10月下旬的一个上午9时许,十余架最先进的空中霸王(大型轰炸机)及一百多架小型护航战斗机,对我机场又一次疯狂地轰炸,百余名战士不幸牺牲,机场损失惨重,同时投下的上千枚重磅定时炸弹,严重威胁机场及战士们的安全。当时距我不足5米处落下的一枚炸弹深深钻入地下,幸好是一枚定时炸弹,当时没有爆炸,我才幸免于难。在与敌人周旋的过程中,敌人的破坏就是我们抢修的命令,敌人停止轰炸的时候就是我们抢修的时间,我们与敌人进行的是生死时速的较量。十多天不分昼夜的努力,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全部清除,被破坏的机场设施全部修复,制空权又回到了中朝人民手中。
经过全体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队一年多的浴血奋战,美国主动提出和谈,我们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全面胜利。1952年,志愿军在朝鲜人民的欢呼声中回国。
新中国处于从战争转入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部队归国后于1955年集体转业,我师与天津华建公司合并,组建华北建筑工程总公司,从天津市迁址到内蒙古包头市新市区,我们又全身心投入到了国家建设中。当时我被分配到公司直属水泥预制厂,年底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支援边疆的号召,我们一行三十余名20出头的小伙子在包头市党委的统一安排下,从包头舒适的工作环境中主动走出来,到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参加祖国边疆的建设。就这样,我一直在乌兰察布工作,并在这里安家扎根。
一道命令,执行一生,他乡是故乡的奋斗与坚守,直到离休,我不后悔!无论是抗美援朝的烽火洗礼,还是建设新中国的默默奉献,无论党安排我去哪里,我以及我们这一辈的人都义无反顾,在我们心里,为之奋斗和坚守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
如今,我已经是八十有一的老人了,但是我仍然教导我的子女,不要以为一个人的奋斗与坚守微不足道,中华民族的这种奋斗与坚守的精神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种种英明决策,就是要大家重新捡起也许已经淡忘的党的一些优良传统,重新捡起也许已经淡忘的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让它们继续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祖国建设者的心中。
发扬优良传统,大家不懈努力,早日把我们美丽的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属于热爱和平、争取和平的每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