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为载体的“服务性学习”模式探索

2015-02-22 20:28吴丽萍陈晓勤许杰州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5期
关键词:服务性医学教育医学生

吴丽萍,陈晓勤,许杰州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广东汕头515041)

以课程为载体的“服务性学习”模式探索

吴丽萍,陈晓勤,许杰州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广东汕头515041)

将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与医学生社区服务相结合,构建以课程为载体的“服务性学习”模式。让学生深入社区,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为普通市民进行健康保健宣教和急救技能普及。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发现不足,从中得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及沟通能力,获得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

学生,医科;以课程为载体;服务性学习;综合素质

我国的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教师制订的学习目标来听课、考试,主动探索及动手能力不足。现代教育改革以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自身体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服务性学习正是教育改革的创新产物,学生有组织地深入社区,“在做中学”,并从社会服务中得到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其表现出的巨大活力也日益受到重视。

1 服务性学习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对于服务性学习概念的界定,美国教育改革服务性学习联盟在《以学校为基础的服务性学习质量标准》中指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学生运用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社区中的实际问题[1]。其内涵包括:学校提供给社区的服务,必须与学校课程紧密联系,有明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另外,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参与精心组织的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服务他人、满足社会需求。同时自身能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社会责任感[2-3]。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服务性学习”,到80年代中后期,美国高校普遍采用“服务性学习”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举措,并在最近的10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其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目前美国高等院校存在多种社区服务性学习模式,如一次性和短期服务性学习模式、连续的课外服务性学习模式、集中的服务性学习模式等[4]。让学生了解服务对象的文化、生存环境和面临的问题,从而不同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职业素质等的培养。

2006年,服务性学习传入台湾地区,并被纳入台湾大学的评估指标[5]。在我国,“服务性学习”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服务性学习与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契合性,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别[6]。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7],多无明确教学计划,与教学课程分离;其设计目标多侧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忽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设计多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很难从中得到反思和提升等均不符合“服务性学习”的内涵,其实施效果也难以与服务性学习相比。

2 以课程为载体的“服务性学习”体系的构建

自2002年始,汕头大学医学院实施了“以课程整合为基础”的教学改革,配合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开设了“临床基本技能”课程。该课程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为指南,参照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整合了临床上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精神卫生学全部的基本技能内容。课程分布于4个学期,医学生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起,逐步学习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及沟通技巧、临床常用诊疗操作、急救及外科技能等,强调医学生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8]。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该课程引进了“服务性学习”项目,按教学计划规范管理。每年定期招募学生,组成学生社团,与社区居委、义工组织、中小学校、企业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定期开展活动。不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掌握临床知识技能程序设计和参与相应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突出“以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特征。让学生就基础健康保健、常见传染病防治、孕产妇保健、儿童免疫接种及急救知识技能等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并自行完成实践日志和总结报告,高年级的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以服务性学习为核心内容的科研项目,并撰写研究论文。实施方案如下:(1)面向大学1~3年级学生开设,由专职教师负责,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实行。学生自愿报名,按学生班级、性别,以10%~15%的比例随机录取,共修读45学时。(2)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设计不同的学习项目。一年级:为社区居民测血压、体质量,并进行营养健康状况评估及基本健康保健指导(如:高血压防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常见传染病防治、孕产妇保健、儿童免疫接种等)。二年级:采用展板宣传、发放急救知识宣传册等措施,深入社区对普通民众(包括中、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宣教活动。内容为:溺水救治、火场逃生、烧烫伤处理、运动创伤救治等。在宣教过程中,招募热心公益的志愿者集中培训。三年级:深入社区、学校对普通民众、中学生、大学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内容为:现场心肺复苏、外伤止血包扎、伤病员正确搬运等。活动中学生自行制订培训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制作健康知识宣传展板及手册等,全程均由学生承担,教师仅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3)每年均从参与服务性学习的学生中选拔6~10名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的学生,开展以“服务性学习”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研究活动,并参加广东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赛。

3 “服务性学习”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迄今,学生社团与多家社区居委会、十几所中学、职业学校、大专院校、大学及多家企业建立长期联系,每年进行宣传及培训,在本市市民中传播“急救互救、防病减灾”的理念。目前宣教人群达2万,并培训了2千余人的急救志愿者,初步构建起“以医学生为主体的三级培训”急救普及推广模式。学生活动多次被新华网、汕头都市报、汕头市电视台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9]。

4 “服务性学习”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广东省杰出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项,学生作品参加广东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赛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一项对参加服务性学习的学生(科研组)与同年级、同专业的非科研组学生(对照组)进行的研究发现,科研组学生在连续3个学期的临床操作技能考试中表现突出,包括体格检查、内科诊疗操作和沟通技能3个项目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上述研究还向历届参加活动的50名学生发放主观评价表,100%学生认可此种教学方式,均表示活动让他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并在活动中理解了患者痛苦,增强了自身责任感。92%的学生发现自身知识不足并主动学习,以提升自己。86%的学生表示坚定了医生的职业信念,找到了自身价值和归属感。

另外,研究也显示,科研组学生其他科目学习也表现优秀,在参加集体活动、当选学生会干部、选派出国学习、参加义工组织等学校综合测评表现突出。从另一侧面表明,“服务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奉献精神及责任感的培养均具有正面影响。

通过对16家被培训单位的调查,100%肯定了学生的组织、沟通和服务,但也有3家单位反馈,学生的授课技巧有待提升。考虑为每年学生交替时,刚参加的新学生缺乏经验、精神紧张所致,以后应在这一时期多进行培训。

5 “服务性学习”的意义

“服务性学习”项目,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禁锢,使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灌输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从而成为真正的、积极的主动学习者。从课程准备阶段的内容设计、场所联系、人员分工,直到知识技能的培训、服务、反思,乃至最后阶段的评估、总结,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实践者、研究者。教师只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评估者全程跟踪监管,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协调、鼓励、反馈的作用,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

“服务性学习”还体现出“交互性”、“反思性”的原则。医学生将自己掌握的临床知识技能应用于社区服务中,在服务社区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升,并在社区服务中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对社会不同层次服务对象的了解、同情、关爱及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等。进而又把从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渗透到后期的临床学习中,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服务性学习紧密结合,交互进行、反思升华。让学生在服务社会、提升医德品质的同时,实现知识、技能、人文素养同步发展的教育目标。

“服务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与服务对象“互惠”的原则。医学生在“服务性学习”中不断反思、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服务对象(社区居民)也从医学生的社会实践中真正受益。通过学生的宣传教育、技能培训,社区居民学到了一定的基础卫生保健知识和心理卫生常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急救知识技能,能够在面对突发疾病和灾难时,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减少因病、因灾所致的死亡及伤残,对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服务性学习”以教学课程为载体,以社区需要为方向,将学生从传统课堂带到一个能施展才华、全面发展的广阔舞台。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延伸和补充,促使医学教育由“教师教学”中心向“学生学习”中心的转化,实现了教学课程与服务目标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学生与服务对象的互利双赢,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开创了一种全新途径,值得推广。

[1]王欢欢.美国服务性学习对中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1):6-8.

[2]杨丽,周婕,杨丽.大学社区设计中心—美国建筑教育服务性学习的组织形式[J].建筑教育,2012(4):131-134.

[3]Groh CJ,Stallwood LG,Daniels JJ.Service-Learning in nursing education:Its impact on Leadership and social justice[J].Nurs Educ Perspect,2011,32(6):400-405.

[4]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性学习的基本模式[J].复旦教育论坛,2005,3(2):76-79.

[5]胡蕙芳.高职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及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2(15):188-190.

[6]崔娟.大学生服务性学习的社会实践[J].天津经理学院学报,2013(4):93-94.

[7]刘龙昌,廖阔.论服务性学习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创新作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2):33-35.

[8]吴丽萍,许杰州,施楚君,等.建立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161-163.

[9]吴丽萍,吴凡,陈晓勤,等.论以医学生为主体的“三级培训”急救普及推广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54-55.

[10]陈晓勤,吴丽萍,谢派泽,等.开展急救普及活动对医学生早期临床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70-7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5.058

B

1009-5519(2015)15-2378-03

2015-04-07)

201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粤财教[2012]361号)。

吴丽萍(1966-),女,河北石家庄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方面研究;E-mail:wlpzjj@163.com。

猜你喜欢
服务性医学教育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国家发改委: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全国一张网
青海省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实施意见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