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茶树育种协作与实践
王文杰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祁门 245600)
〔摘 要〕从安徽茶树育种的实际出发,提出构建茶树单株选择者、科技工作者及地方茶树管理者三方协作育种的模式。展开实践,并对这种模式的成效进行评估。
〔关键词〕茶树育种;协作模式;实践成效
安徽省是我国一个重要产茶省份,茶园以有性群体为主,占全部茶园80%以上,是一个天然的种质基因库。多年来茶树良种的选育实践表明,在这个天然种质库中,利用自然杂交与变异,群众性单株筛选是非常有效的。如福鼎大白茶、乌牛早、舒茶早等,已被各地茶农广泛地接受。2000年后,由于《种子法》的颁布,茶树未被列入强制鉴定的农作物品种,故安徽省也随之取消了对茶树品种的审定,但这并未能阻制茶农对优异茶树新品种的渴求。据调查,全省主产茶区,一些茶农和企业根据需要并依据茶树的部分表现特征,已自行筛选出一批优良新品系,在当地区域进行繁育应用。但这些新品系可能只有一两个经济性状表现突出,其它方面性状因没有经过严格的比较试验来鉴定,尚不明确,应用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若能在此基础上,由省级茶叶科技部门牵头,当地茶叶主管部门或龙头企业组织协调、各新品系拥有者参加,进行三方协作,将这些新品系收集起来并规范试验,这将对茶树新品种选育、降低新品系的应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着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原则,构建三方协作茶树育种体系。
1.1三方协作主体
1.1.1三方协作主体是指进行茶树协作育种的合作各方当事人。
第一个协作的主体是指各地茶树新品系或优良单株提供者,他们可以是茶农、生产企业、或其它机构自然人,直接接触茶树并留心观察,对具有某个或某几个特性较显著的单株进行标记,并繁育试用者;第二个协作的主体是指科技工作者,掌握较全面的茶树鉴定试验技术等专业技能,所在机构拥有相应测试设备,对茶树品种种性进行研究与鉴定者;第三个协作主体是地方技术管理者,与本地区茶叶生产者全面接触,掌握本地区一些优良单株拥有者的信息,能够组织协调优良单株参与品种试验,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者,或者是地方茶叶龙头企业的代表人,他们可以是优良单株的提供者,也可以成为引领地方单株选育的组织者。
1.1.2协作三方各负其职。
优良单株提供者:母株具有某个或几个明确的优良特性;母株来源明确,没有任何争议,并注意保护好;无性繁育一定的苗木可供品种试验时使用,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建一定的母本园;为品种试验提供必要的协助。
科技工作者:设计三方协作方案;提供品种试验方案,组织并布置品种试验园;根据茶树品种试验的要求进行各项经济指标的观测、检测、分析;试验周期完成时,提出推荐使用的新品种及总结报告;为品种试验筹措一定使用经费。
地方技术管理者(或龙头企业代表人):组织本地区的优良单株拥有者,并与科技工作者对这些优良单株进行初步鉴定;选择合适的品种试验管理人,他对种植无性系良种有一定的经验,并选择试验地,进行品种试验的布置;参与品种试验各项观测、评估。
1.2协议合作模式
三方协作主体在茶树育种中,协议合作,构建三方认可的协作模式,合理排布育种人员,发挥各自所长,实现成果共享。
1.2.1人员排布原则 育种人员是茶树新品种选育的贡献人,为自然人。合理排布协作三方的育种人员,体现各方在育种中的贡献,是开展茶树育种协作的灵魂。
只有依据茶树育种的特点,才能做出较为合理的排布。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在自然界以高度杂合体的形式存在。还没有资料表明,有两株完全一致的实生体茶树存在。每一株新生的实生茶树体都是一个新种质,也是一个潜在的育种材料。对茶树育种而言,创造新种质的手段很多。自然杂交与基因突变、人工辅助杂交、辐照诱变、化学诱变、基因工程、太空育种等都可以创造新种质。而且,茶树无性繁育能力强,新种质一旦被选定,无性繁育可以将种性完好的保存下来。所以,当前茶树育种的难点既不是种质的创新问题,也不是种质的保持问题,而是识别问题,即如何在这些新种质中筛选出目标新种质,达到选育优质、高产、多抗或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茶树新品种的目的,才是茶树育种的关键。所以将对茶树种质的识别作为育种人员排布的依据较为合理。
优良单株(新品系)提供者,是这个新种质的第一识别人。不仅有初步的观测,还进行了无性繁育并加以利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虽然不是很全面。如果能够通过试验,超越对照品种,成为推广应用的新品种,优良单株的提供者理应为这个品种的第一选育人。
茶树品种试验周期长,任务多而繁琐,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对参试各品系进行全面的测定与评价,关系到专业技术鉴定的客观性、准确性,也是对新品系全面准确识别的重要过程,因此协作主体的科技负责人排列为这个品种的第二选育人。
协作主体的地方技术管理者或龙头企业的代表,对于参加试验的优良品系具有组织、协调并参与试验测试的贡献,故排列为这个品种的第三选育人。
参加协作的各方试验辅助人员排列为4~6选育人,共同组成茶树新品种选育小组,完成全部选育任务。
1.2.2成果共享原则 育成的茶树新品种所有权原则上由合作选育三方共享。
成果的归属问题,一般由选育人员所在机构享有。因为茶树新品种的选育除了贡献人的努力外,还需要一定的经费、试验设备的支持,而且贡献人都是为所在机构服务的。在茶树育种协作中所需经费、试验设备主要由科技人员所在机构承担,故第一成果完成单位为科技人员所在的机构。
如果优良单株提供者为某机构人员,那么该机构为第二成果完成单位,地方技术管理部门或牵头的龙头企业为第三完成单位。但如果优良单株提供者是一个社会自然人,那么地方技术管理部门或牵头的龙头企业就成为第二完成单位。这可能会引起一些歧义,优良单株的提供者是自然人,没有与之匹配的完成单位。但这并不影响他享受这项成果。第一,名誉上,他是第一选育贡献人;第二,在品种的开发应用上,他享有育苗售苗权。在这一点上,科技人员所在机构及地方技术管理部门,都是公益型事业单位,较少从事赢利性开发;地方龙头企业如果从事育苗活动,对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是可以起到推动作用的。这或许与优良单株提供者存在利益上的矛盾,但符合促进新育成品种广泛应用的社会公益效应,而且茶树品种是通过无性扦插繁育的,一旦将苗木售出,生长的茶树都可以用做母穗进行繁育,所以茶树品种权也是很难有效进行保护的。从茶树苗木繁育的这个特点来看,茶树育种是一个公益性的工作,成果共享只能是名誉上的。
2.1品种试验园的建设
在上述协作模式下,抢抓机遇,开展新一轮茶树新品种选育。现已分两批在祁门县、石台县、泾县、青阳县、潜山县及金寨县建成茶树品种试验园6个,收集参与品种试验的新品系51个,以福鼎大白茶及舒茶早为对照品种。目前,除金寨县试验园,因为建园时选择的试验地不是很理想,再加上试验较匆忙,一些参试新品系苗木准备不足,试验失败以外,其它5个试验园43个新品系试验进展良好。
2.1.1祁门品种试验园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祁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建设,参试新品系10个,新品系的提供者分别来自箬坑乡、闪里镇、历口镇、祁山镇,金字牌镇。试验园布置在箬坑乡,试验园委托箬坑乡吴玉清进行管理。试验园于2011年底2012年初布置完成,至2014年各品系生长良好,已开始进入性状测试阶段。
2.1.2石台品种试验园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石台县茶业局合作建设,参试新品系7个,新品系的提供者主要来自仙寓镇。试验园布置在仙寓镇,试验园委托仙寓镇的汪光斗管理。试验园于2011年底2012年初布置完成,试验园管理水平高,至2014年各品系生长旺盛,已开始进入性状测试阶段。
2.1.3泾县品种试验园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建设,参试新品系8个,新品系的提供者主要来自汀溪兰香的产区汀溪乡及其周边。试验园布置在汀溪乡,试验园委托安徽兰香茶业有限公司的熊建平管理。试验园于2011年底2012年初布置完成,至2014年各品系生长良好,已开始进入性状测试阶段。
2.1.4青阳品种试验园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青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建设,参试新品系10个,新品系的提供者主要来自青阳县陵阳镇(6个)、泾县榔桥镇(2个)、歙县(1个)、祁门县(1个)。试验园布置在陵阳镇,试验园委托陵阳镇的章启虎管理。试验园于2012年底2013年初布置完成,至2014年各品系生长较良好。
2.1.5潜山品种试验园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潜山县恨水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参试新品系8个,新品系的提供者主要来自潜山恨水公司(3个)、泾县汀溪乡(2个)、舒城县(1个)、岳西县(1个)、桐城市(1个)。试验园布置在潜山县水吼镇,试验园委托恨水茶叶公司蒋泽艳管理。试验园于2012年底2013年初布置完成,至2014年各品系生长较良好。
2.2协作选育的潜在影响力(风险评估)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开展的茶树新品种选育协作,在当前有性品种占生产主导地位的茶区,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具在深远影响。
2.2.1解除了优良单株提供者的后顾之忧。
如果提供的优良单株最终能通过品种审定,这个优良单株的提供者将成为该品种的第一选育人。其早期所做的观察、筛选、繁育及初步应用等,将得到充分的肯定。这将解除一些优良单株提供者的顾虑,同时也将带动其周边群众积极的筛选。
2.2.2真正做到茶树新品种选育协作各方优势互补。
优良单株提供者,是品种的直接接触者,也是直接应用者。一方面,他们对茶树品种的需求最清楚,从自然变异中的筛选目标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他们与群体茶树的接触最直接,也是最多的,对一些茶树体的特性表现观察的最仔细,所以也最能筛选出理想的优良单株。育种专家走马观花式的看看,进行筛选,与他们相比没有优势。
科技工作者或茶树育种专家,在品种的各个性状鉴别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由育种专家组织的品种试验,可以对其进行较全面的鉴定,而且有相关仪器设备的辅助及经费的支持。
地方技术管理者,是优良单株拥有者与育种专家联系的纽带,他们掌握了本地区优良单株的相关信息,而且对本地区的茶叶生产情况较为熟悉,选择的试验园及其管理人员也更加可靠。一旦品种通过试验鉴定,对于新品种在本地区的推广应用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因此,三者间的茶树育种协作,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真正的优势互补,发掘出最好的自然变异种质,为茶叶生产服务。
2.2.3降低优良单株使用风险。
这些优选单株的筛选,由茶农或一些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从田间直接表现中进行的选择还是存在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小区域环境、人为管理因素等都会造成选择的失误。甚至会出现参加品种试验的所有新品系都不能通过与对照的比较。但是,通过三者育种协作,及时对优选单株进行试验鉴定,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才会得到推广应用,否则将不做推广,这将有效降低优选单株的使用风险。
2.3长效机制的建立
2.3.1协作机制的完善。
上述协作选育的实践是个开头。由于前期工作在沟通上做的不够,各地的技术管理人员及优良单株拥有者没有能够完全理解协作的内涵,再加上茶树育种周期较长的因素,在各地实施的品种试验还存在着很多缺陷。通过第一批协作育种的实施及育种成效的逐步显现,协作育种机制将逐步完善。
2.3.2选育经费的保障。
品种试验工作任务多而繁琐,牵涉观测、记产、制样、生化、感官等多个方面,而且茶树新品种选育属公益类工作,对品种育成方收益较小,对社会效益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研究资金支持,协作育种成效再好,也很难开展下去。
(责任编辑:章传政)
〔收稿日期〕2014-11-12
〔文章编号〕1006-5768(2015)01-0030-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S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