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安,邵军,邸久生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探析
王纪安,邵军,邸久生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教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从特色专业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实训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方法文化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教学文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教学文化实践进行了介绍。
文化建设;高职高专;教学文化;人才培养
“办学校就是办文化”,优秀的大学文化会使大学生一生受益。当前,全国各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高等职业院校也是一样,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传承并创新着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特色学校文化。但我们需要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要融入人才培养核心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文化建设。所谓教学文化就是指特色教学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总合。学校培养人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其本身就是学校的主体文化活动,这是学校人才培养之本[1-2]。全校师生都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文化的建设之中,最终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运行制度等,实施人才培养的系统总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其核心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引领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专业实际和产业要求,继承和发展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实施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要通过“学校—企业”交替进行的学习和工作来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入学后,通过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尽早了解本专业职业基本要求,并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社会人”和“职业人”的通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专业学习阶段,学生通过“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做”中学,培养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在专业学习阶段后期,根据学生择业需要,在就业单位相关岗位选修专业方向课程,边工作边学习,顶岗实训,获得从事就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比如承德石油高专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就创建了凸显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教学特色的“校企合作、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共同考核与评价学生,共同指导校外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学生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实施作为“社会人”、“职业人”通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技能学习培养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阶段等三个阶段构建培养体系。与辽河石化、大港石化等公司共建,以仿真化工生产项目课程和企业顶岗实训为改革重点,实施了企业全过程介入的订单培养,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达到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起薪在3~4万元/年以上。该专业被确定为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同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召集单位,全国石油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平台。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团队构成有特殊的要求。一是要“双师结构”,就是各专业教学团队中既要有学校的在职教师,也要有企业界的兼职教师,实践性的课程主要由企业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能工巧匠承担。二是“双师素质”,就是学校的在职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都要既具有一个合格高校教师的素质,也要具有一个企业工程师的素质。构建高职特色教师文化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深入学习、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教师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参加,力促队伍建设的思想观念转变。通过制度保障,建立起一支专任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的兼职教师相结合、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形成基础课程主要由专任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明确岗位及任务,建立实效性、结果性考核机制。针对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明确兼职教师的聘用资格和条件、聘用程序、管理及教学质量控制等,让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能手和职业领域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激励措施,依托行业企业等校企合作单位,通过强化培养、积极引进、灵活聘用等途径,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承德石油高专在教师文化建设中还形成了学校特色“三三”文化[3-6]。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三说”为主的教师“敬业计划”,取得了明显效果。“三说”包括:“说人才培养方案”、“说专业”和“说课”,骨干教师要“说人才培养方案”,对方案的背景、内涵、要求进行深入解读。专业带头人要“说专业”,对专业的沿革、现状、与产业的联系、与职业和就业的关系、专业技术发展和前瞻等进行深入解剖。“说人才培养方案”和“说专业”不仅促进自己了解,而且可以帮助其他教师、大学生加深对专业的认知。“说课”是每个教师都要进行的一项教研活动,通过充分备课,促进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学情,对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精心设计。二是以过“三关”为基本要求的青年教师培养。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从高等院校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这些青年教师一般都是研究生,有了基本的专业基础,但距离一名合格的职业高校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全面培养,促进他们的发展。承德石油高专的做法就是让青年教师要过“三关”。一是“师德关”。从学生到教师是一个重大转变,高校教师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自身就要加强师德修养,按照“高等学校师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政治合格的人民教师。二是“教学基本功关”。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全面培养他的“备、讲、辅、批、考‘各个教学环节的基本功,要经过“一指导、三级听课”,即经过系部指定的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同时还要通过教研室、系部、学校等三个教学关,才能正式授课,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三是“基本实践能力关”。很多老师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缺乏企业工程实践经验,这对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青年教师下实验室、下校内实践基地、下企业,参加实验实训建设和准备、参加专业职业岗位操作、参加校企合作应用性技术研发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只有过好“三关”,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教师。这也是大学生评价一名教师是不是一名好老师的基本标准。三是以“三爱”为基本内涵的师德要求。教师高尚的师德内涵很多,也很丰富。承德石油高专在办学实践中提出在师德建设中要提倡“三爱”。一是“爱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首要的是“爱学生”,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努力饯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爱学生”体现在教学、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之中。二是“爱岗位”。教师岗位、教辅岗位、管理岗位、服务岗位都是为人才培养努力工作的育人岗位,只有“爱岗位”才能愉快工作、倾力奉献、不断创新。三是“爱学校”。学校是一个办学实体,更是百年家园,人人爱学校,为他添砖,为他加瓦,为他增光添彩,才会有和谐美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才会有不断发展奋进的高校品牌。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强调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用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引领课程体系构建。这种课程文化的特点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实施“八个共同”:聘请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专家,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确定“以解决生产问题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学生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创设适宜教学的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完成学生工作和学习成果考核评价,在企业环境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共同管理和监控教学运行。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以培养学生生产操作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实际的生产过程和真实的生产产品作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即获得相应岗位的生产操作和技术应用能力。构建“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于职业岗位的工艺流程和程序化特征突出的专业,按照各工艺流程的需要设置和排序专业主干课程。其基本特征是各主干课程设置与工艺流程各阶段的技能要求相一致,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生产实际。
按照“引企入校、专业入企、实境导向、贴近生产、多元投入、校企共建”的思路,注重企业文化融入,构建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实训文化。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教学要求,建设适于学生动手操作和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比如石油石化类专业,引进企业生产工艺,将连续生产作业分解为单元操作物理模型,建设石油石化岗位操作技能培训中心,利用数字技术,建设具有智能化、高仿真的石油化工工艺虚拟生产实训中心。专业联合企业共建校外顶岗实训基地,紧紧依托行业和区域重点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满足95%以上学生半年顶岗实习需要,形成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校内各实训基地建设要再现或仿真企业场景,引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从实训基地的整体布置到工位岗位的定点标识,再到材料库房的货品存放,突出企业元素与职场氛围。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按照企业要求建设标准化的安全、卫生、环保的生产环境,倡导“8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服务”管理规范。实训中学生上岗实操必须持教师下达的任务工单或操作票方可开动设备,以此培养学生安全、责任意识。按照真实的生产岗位上岗要求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遵守上岗规定、安全规程操作、设备保养、工具摆放、物料运送、环境卫生,到员工协调配合、习惯养成等全方位育人,注重在训练过程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职院校深入开展应用性科研和各类培训,要大力倡导构建社会服务文化,这是高校的社会责任和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方面。承德石油高专重视发挥重点建设专业在科技人才和仪器设备上的优势,与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河北省仪器仪表工程技术中心为龙头,重点面向承德市的智能化仪器仪表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完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每年达40项以上,技术服务到校经费每年达到400万元左右。积极发挥学校在师资、设施资源方面的优势,建设开放性、多功能的产学合作服务平台,将学校建设成为集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高职院校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区域性培训基地。同时作为国家高职示范院校,开展面对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职业院校的对口支援,缔结长期合作交流和对口支援协议,每年派出管理骨干、优秀教师到对口交流院校指导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工作,与同类专业开展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合作,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发挥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服务文化带动了合作双赢,近年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协议,集团公司出资750万元并捐赠500余万元设备,共建“中石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承德市高新产业开发区及相关企业建立政产学战略合作联盟,全面开展战略合作;与大唐国际、辽河油田等10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近五年学校接受企业设备、图书等各类捐赠约合745万元。
高职管理文化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最基本的要看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得如何,教学管理做得如何。承德石油高专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一直以“严实”为基本要求,严肃办学、严谨治学、严格管理;理念求实、质量务实、工作踏实。在管理文化上形成了一些特色。如形成“一核心、两体系、三合作、四化式”的教学管理模式。“一核心”——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时刻把握教学质量这一办学的生命线,树立科学、全面的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工作抓实抓细抓好。“两体系”——通过完善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监控体系,实现管理保障。“三合作”——企业、教师、学生合作参与质量保障,企业用人的质量标准、企业参与的质量评价、学生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估等等,有效促进了质量提升。“四化式”——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现代化教学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四级”教学质量分析,即任课教师、教研室、系部、学校四级教学质量分析,通过教学质量分析对教学进行全面总结,找出问题,明确改进方向。每个任课教师、承担任何教学任务,完成后均需进行质量分析。教研室要针对本教研室本学期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师个人质量分析情况进行总体分析,总结优秀教改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系部和学校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全面地分析,形成全面分析报告,按照教学工作的“两会制度”,即每学期系教学大会、校教学大会,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总体运行质量进行分析。系部教学大会要向全系教师宣布分析结果,并对问题突出的课程和教师提出整改要求,整改措施纳入新学期教研活动内容及系部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务处)根据系部提交的教学总结及教学质量分析,以及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情况,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在“校教学大会”上作教学总结和全校质量分析,并就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反馈,不断促进质量的提升。进行人才培养质量“五评”,即通过“教师评学、学生评师、同行评课、专家评教、企业评人”,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升质量水平。“教师评学”是任课教师对任课班级的学风状况进行评价,由学校进行汇总并反馈到各系部和学生处,促进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有机融合、形成学风建设合力。“学生评师”是主体,方式多种多样,如“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座谈会制度、对任课教师进行打分评价和网络测评,并汇总公布学生满意度。“同行评课”就是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本专业教师互相听课,既有互相的交流学习和观摩,也有专业评价。“专家评教”,就是校系两级分别聘请部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退休教师和现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校教学质量督导员,通过随机听课、参加教学检查、定期与系部交流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学现状,督促教师、系部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提升质量。“企业评人”是根本,教学质量如何,学生质量如何,关键要看用人单位的评价。学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引入企业元素,坚持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征求意见,通过企业专家进校评价专业办学和课程质量,对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将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作为最重要的评价。
高职课程要有特色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相应的教学效果。高职课程是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岗位人才”、“职业人”和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观。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它们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专业能力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的、符合专业要求、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和职业直接相关的能力,具有职业特殊性,是通过专业教育获取的能力。方法能力是面对职业岗位和公共生活、未来发展做出解释、思考和评判并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如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决策能力等。社会能力是处理社会关系、与他人负责任地相处和相互理解的能力,如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处理、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三种基本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无法分割的,体现在目标制定、计划、决定、执行、控制和评价等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之中。能力的培养既靠特色课程设置,也靠特色教学和学习方法。高职教与学的文化构建就是要积极推进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开展教学做一体、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情境学习、建构学习。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按照贴近专业、亲近职业、创设情境、问题引入、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学用融合等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坚持行动导向的教学,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过程序列,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1]王纪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3):40-41.
[2]白树新.导入CIS建立学校形象识别系统[J].石油教育,2008(5):22-23.
[3]王纪安.试论高等职业院校的章程建设与内部治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61-63.
[4]王纪安.大学精神: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与培育[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4-86.
[5]王纪安.植根文脉:论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色培育[J].石油教育,2012(3):27-29.
[6]王纪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几大关系辨析[N].光明日报,2013-07-13.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Ji-an,SHAO Jun,DI Jiu-sheng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Hebei,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n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ized major culture,teacher culture,course culture,practical training culture,service culture,management culture,and approach culture.Finally it takes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teach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culture sonstruc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eaching culture;personnel cultivation
G64
A
1008-9446(2015)03-0052-05
2014-11-09
王纪安(1960-),男,辽宁锦州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院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