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群
(阿坝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四川 汶川 623002)
自高校扩招以来,每年高校毕业生均成递增之势,2014年高校毕业生已突破700万,预计近五年高校毕业生不会少于700万。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怎样才能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顺利就业已成为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十分关注的大事。大学生是否能就业,或是在就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所作的努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是一支战斗在前线服务在基层的重要队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迫切要求就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与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成立初期的初衷,及中央2004年发布的16号文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下文简称教育部24号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辅导员队伍达到了相当重视的程度。教育部24号令对高校辅导员的地位、职责等作了明确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①辅导员不仅要担当起一名称职的“德育”教师角色,还要做好班级管理、党团建设、社会实践等工作。随着国内形势的剧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第24号令之规定,“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②在就业工作重心下移的当代高校,辅导员成为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骨干力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角的辅导员,在指导、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辅导员因其与学生接触时间长、解决学生现实问题等,天然与学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可通过教育与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启发学生规划意识,这也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传统意义上,各高校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关乎就业,学生一般在毕业季才能获得学校组织开展的就业指导。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没有在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就业指导课程,而只是将就业指导课程当成几场讲座或选修课,有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甚至没有学分[1]。在国内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上更是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就业是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事情,一般在毕业前一学期或者毕业学期作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求职的方法、途径等内容的讲授,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据一项对北京8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在大三和大四开始的,并且78%的学生认为学校是在大四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工作。[2]当前来看,因为辅导员老师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的片面性导致了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随意性及效果不明显性。一方面表现在辅导员就业指导内容的随意性。当前一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这样就导致了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统筹,辅导员都各成一家,按照自己的认识开展工作。这种就业指导根本不能统一步调,甚至不能保证指导工作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从人的能力发展来说,一个人从短期阶段的培养中并不能获得某种能力,也不能使某项能力获得突飞猛进的提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具备可雇性所必须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都需要在长期的锻炼与培养中养成。仅对大学生进行的毕业季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求职方法与途径等内容的就业指导并不能使学生找到工作,也不能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近年来,高校新进辅导员逐渐趋于高学历化。各校招聘辅导员老师都要求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但在专业要求上却比较宽松,诸如工学、理学、文学等都有。而与就业指导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心理咨询、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专业的人员较少。由于本身对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的掌握不足,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匮乏,导致就业指导水平低下,不能很好地驾驭各种就业指导工作。再者,多数高校辅导员都是由刚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担任,本身角色可能并未转变,在实践经验方面可能都很欠缺。在就业指导上,只能对书本知识进行枯燥无味的解说,就业指导形式不仅单一而且乏味。由一名专业理论知识匮乏、实践经验不足的辅导员来完成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肯定无法满足大学生们接受就业指导的诉求。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3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理想”,18.8%的学生认为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没有什么收获”[3]。
在教育部门用就业率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标尺之一的背景下,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掺杂了更多功利的成分。学校对教学单位就业指导工作考评表彰也都在学生毕业后以就业率统计论英雄。众所周知,专业就业差异比较明显,单单以就业率根本无法表示某个单位就业指导工作的优秀与否。在这样的考评体制下,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调动辅导员老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再者,辅导员整日陷入各种各样事务性工作中,很难有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就业指导的研究上。面对庞杂的工作,在学校要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往往暂时性突击下教本教材,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的,而不是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能力为追求。
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仅在毕业生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对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如何择业以及就求职方面的技巧和方法等作一般性的介绍。其实这是辅导员老师对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认识不全面所致。就业指导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可以理解为就业指导者向有就业需求者传递就业信息,包括国家就业政策、相关法律、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的有关信息,等等;广义的就业指导还应包括为就业需求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传授求职技巧等[4]。本文认为,就业指导是贯穿学生大学时期的一系列活动,而不仅仅是临近毕业的几场讲座或是学生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程。辅导员应该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大学生入校后,辅导员就应该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职业生涯规划的种子,启发学生规划人生的意识,务必使大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外部世界的前提下,找到个性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顺着这个点,不断提高适合这个点的各种可能性,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表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辅导员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学生来说,毕业时能顺利签约就是大学生们最现实的问题。在一定层面上讲,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事关大学生前程。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是开展高水平就业指导工作的人才保障[5]。高校要拥有一支就业指导水平高的辅导员队伍,本文认为首先应该在引进辅导员时对专业有一定限制,实现专业匹配。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和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辅导员工作要求辅导员需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知识结构,除了必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再者要对现有辅导员队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系统培训。就业指导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894年美国加州工艺学校就有人推行就业指导。后来,在德国、苏格兰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续开展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活动。在我国,1923年清华学校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在我国大学生分配制度由“统包统分”到现在“双向选择”制度形成与完善的今天,我国就业形势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高校破土而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也纳入课堂教学。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培训也相继出台,但杯水车薪的培训模式解决不了庞大辅导员队伍就业指导专业化的需求。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已形成了“以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研修基地举办的21个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以及高校辅导员骨干高级研修班为龙头,以研修基地举办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以及各省、直辖市教育部门下属高校辅导员培训为重点,以高校自行举办的高校辅导员系统培训为主体,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三位一体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组织体系[6]。”然而高校辅导员培训参与率低下,过低的辅导员培训参训率根本不能满足辅导员专业化的需要。另外省级、校本级辅导员培训基地的缺位也是辅导员培训无法实现全员化的重要原因。校本级培训是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常态,也是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各高校应积极开展校级的就业指导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就业指导能力。
教育部第24号令第四条与第五条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与主要工作职责作了具体规定,内容很多,但归结起来辅导员主要承担德育工作。在高校中对辅导员有很多不同的称呼,比如某爸、某妈、生活老师、保姆、后勤管理员等,可见辅导员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是多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说明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多么地体贴到位。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处与学校教学单位双重领导下,起着联系学校与教学单位的纽带作用,一方面要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要完成教学单位领导的工作安排,再次各处(室)杂七杂八无法落实到人头的工作,一般也由辅导员完成。在处理众多事务性工作下,辅导员精力根本无法集中到研究性工作中来,这也是现在辅导员队伍学术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各高校应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将他们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或是将辅导员进行工作分类,各司其职,使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理论学习、科学研究,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
总之,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对高校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梁鹏,等.当前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10(10):178,191.
[2]赵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与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八所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0(5):90-95.
[3]艾楚君.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2):117-118.
[4]唐玮.中国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0.
[5]白剑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5):62-63.
[6]张颖松.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