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兴格 王 勤 喻建军 王未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强调各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倾向。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研究生人数增多、结构复杂、质量不齐,研究生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有待完善并提高。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不足,教育力量较为薄弱,教育理念较为单一,教育方式也较为传统。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研究生,有着多元化价值取向,同时也面临着家人期待、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发现并化解他们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十分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研究生,使其通过自身的思维锻炼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三观”,培养实现“两个百年计划”的人才,这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变革和高校改革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用下,个体思想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思想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优化。
思想发展应当建立在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处于成年早期心理发展时期的研究生有其独特心理特点和心理任务。社会责任延迟这一心理特征要求研究生在研究和学习时期延迟自己在社会中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研究生想“入世”的紧迫感和因为学习研究而延迟的现状存在冲突。同时,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任务是完成自我同一性,实现自我同一性管理,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作为当代研究生应明确自己的定位,认识自己心理和生理所处的现状,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把社会责任延迟的失落感转化为研究学习的紧迫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思想素质和政治素养。
教学方式有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学和讲授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运用技术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方式。这些教学方法都需要结合认知发展、情感体验和智力因素等心理学原理。结合心理学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可以把握学生的认知差异、情绪波动、智力层次,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走向。依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可以让他们接受他们更愿意接纳的教学方式并完善这一教学方式。同时,在建立良好教学关系下学生与老师在思想交流中更能互动,阐述自己和而不同的观点,提升同学们的思想境界。在当代多元化文化的背景下,以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为指导,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研究生正确人生观的引导,运用心理学原理,把握其心理特征和规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1]。
研究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重要力量,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保证并支持着我国科学领域中各项改革与建设。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研究生树立崇高思想的重要手段,其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研究生素质培养的意义不言而喻。心理认知疗法可以帮助思想政治上出现偏差的同学,让其通过自身努力,构造合理认知,重塑理想信念。心理学阳性强化法,通过其期待结果的激励,矫正不良的行为,转变认知,提升思想意识。心理咨询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结合有诸多意义:一是能通过心理干预机制防止思想意识上的偏差;二是促进研究生良好心理环境的构建,提高思想品质;三是教育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
由此可见,新时代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转型、高校改革以及学生思想转化中,运用心理学规律、原理和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具有主体的必然性,方式的合理性和理念的重要性。
自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一门学科构建以来,学者们积极探索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联系与实践作用。实践得出,运用合理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深刻、政治理性等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就是主客体之间心理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2]。就已有的实践与研究中,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运用的心理学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种。
群体心理认知干预法在心理学上是指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团体进行心理认知错误发现、分析并协助团体成员自己帮助自己转变不合理认知,构建合理认知,这一过程为群体心理认知干预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一方法的运用与心理学上的群体认知干预法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群体心理认知干预法是指教育者通过直接讲述的方式对群体在某些思想方面的观点给予评价指导,并让同学们接受教材中的思想观点的过程。大学中几乎所有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都是直接讲述方式,即群体心理认知干预法。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理论的介绍与探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迅速理解理论的含义与作用,也是一种很轻松的教学方式。对于研究生而言,这种方式过于呆板地陈述理论,会让学生失去对陈述理论的思考兴趣,降低其主观能动性,严重时甚至会在情绪波动的状态下抵制所陈述的理论。
积极心理暗示法表现为教育者通过言语、行为和活动,在受教育者不知情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隐性干预。这一方式在国外教育中运用较多,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隐性融入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中加以实施。我国的这一方法运用主要在文艺汇演、文化艺术节、读书研讨会、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就如何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诸多可思考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教育可以采用认识干预方式,而政治教育更多可采用积极心理暗示方式;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作用,让学生更能接受授课方式和接纳授课内容;采用暗示型的隐性教育方式,让同学们自己去感悟、去思考思想政治中的理论。研究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面临各种问题,长期忙于科学研究之中,切真际而不切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会让其难以接纳。运用时事解读与分享,并把理论贯穿于其中,在暗示作用下,其教学作用能更形象地启发学生。
典型示范教育法来源于行为主义的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主要是通过奖励强化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预期行为替代了原行为,便达到了阳性强化法。典型示范教育法,即用先进和模范影响引领教育对象,让其不断上进。对于研究生,运用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能有效促进学生上进。而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给予某班或某人的先进班级体或优秀党员团员荣誉称号,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学术讲座和某先进工作者事迹的宣讲会也促进着研究生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点。然而,在这方面正强化太少,研究生中的讲座太多是关于专业课的学术讲座,而思想方面的分享不多,如何运用典型示范教育法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意识值得认真思考。
心理角色扮演法,是指个体通过合理的心理方式暂时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站在其他角色角度上以该角色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并获得不一样的思想体验。研究生阶段在人格方面已经成熟,本应承担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相关责任,以及追求心中所希望的社会角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由于处于研究生学习中,角色处于延迟满足之中,暂时扮演学生角色,他们的思考客体依据来源于学生心理环境,思考的主体已把自己作为一个能承担各项责任的社会人,故他们的思想变动会较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研究生心理扮演角色,适时给予思想方面的帮助,而这一工作者最好是其导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现实政治活动,暂时转化角色,让其在实践中感悟思想政治的理念。有学校已经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室,有模拟法庭、模拟人代会、模拟政府等。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个人的思想品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新时代的研究生拥有多元的价值观、灵活的思维模式、独特的个人见地等特征,这要求当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作为。在实际中,心理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呈现着诸多问题。
现行的研究生课程中,几乎没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必修课,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学方式还是以课堂直接教授为主,没有应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没能深刻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生群体容易受网络言论的影响,认识不到思想政治理论中的思维观点和方式在处理时事中的作用。
技术力量不过硬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不够充分。心理咨询技能、心理诊断方式、心理疏导技术等心理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较为不足。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但部分老师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教育较少,运用于教学中的薄弱的心理学技术与新时代的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心理接纳方式有一定的差距。
大学本科有心理档案机制建设,有心理辅导机制建设,也有心理教育机制建设。然而大学研究生教育只重视专业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却没有心理方面的机制建设。心理环境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心理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没有心理“硬件”机制,心理“软件”就没有可承载的载体,也就不能良好地运行,支持心理建设的环境也就不能良好循环。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兴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在心理学方法上有很多可以借鉴和运用之处。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群体探索心理与行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并进行正确引导的[3]。针对现阶段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广泛运用于其他学科之中。在教学工作者中普及心理学常识,在同学们中开展心理学讲座,有利于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分享科学文化知识。开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必修课,促进研究生政治心理素质的发展,以方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其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通过心理课程分享,学生更能理解研究生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和特征,了解这一时期心理活动规律,并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克服不良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自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心理普查时运用国内外通用且适用于本国的,具有高信效度的心理学量表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量表,对个人的兴趣、需求、气质、人格、能力、智力等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在研究生教育中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实施,有利于让学生自己进一步认识自己,促进研究生自我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同时,也方便心理健康中心提前了解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并采取相应心理干预措施。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良好的心理自由度,良好的心理自由度依靠健康的心理素质,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
以研究生教育中导师负责制为依托,提高导师在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社会支持。导师是研究生的引路人,不仅是专业发展指导者,同时也应当是心理健康的促进者,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导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建立互动关系,帮助学生解决来自学业、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当下,少部分导师忙于自己的科研、工作等事务,不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就业方向、思想认识等,容易造成导师与学生疏远,形成“放养式”教育。导师的心灵支持能让学生减少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状态,明确思想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主客体双方在当时当境中是否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生忙于学习、科研与工作,适度的文艺活动,能解除因忙碌带来的心理疲劳,能提升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品质,能提供良好的心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具有心理动力功能,情感支持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等[4]。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与之向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构建。
作为高层次人才,不应埋头只读“圣贤书”,抬头只思“未来路”。还应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社会中,在社会中去表达,去提高自己的情商,增强抗压能力。研究生个人应适度接触学校、社会等各层人士,培养自己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善美。在社会实践中,研究生应明确书中所呈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具有其特殊的价值,理解切真际的理论知识,践行切实际的专业知识,提升理论品质,增强专业自信。
[1]宁维卫,等.研究生心理状态调查与教育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4-29.
[2]张信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方法的运用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3(5):100-103.
[3]韩慧莉.群体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研究生群体着笔[J].社会科学家,2012(2):115-117.
[4]郭英敏,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解读[J].思想教育研究,2010(4):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