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畅,姚文华,徐茂锦,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1.内科学教研室;2.教务科,200433)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对专科医师培训的意义
孙 畅1,姚文华2,徐茂锦1,李兆申1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1.内科学教研室;2.教务科,200433)
目的专科医师培训项目多,方法复杂,该文重点探讨专科医师培训中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方法以该院26名专科培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成教学改革组与对照组。在对教学改革组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训练后,分别与患者进行沟通,比较患者对两组学生的评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患者对于教学改革组学生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医生在患者的评价,对专科培训意义重大。
医生病人关系; 沟通; 专科医师培训
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专科医师培训,希望医学生通过这样的培训后,可以达到从事该专科实践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可独立从事该临床专科的基本医疗工作[1]。目前,上海市对于专科医师培训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及阶段考核(或年度考核)。而这些培训和考核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医学生的对临床常见、多发、疑难及危重疾病的诊治水平。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医学生的培养面向临床,更具临床实用性;强化其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三基”)水平[2]。但是,从基地的培训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确非常重视自身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但往往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养成,这就直接导致了医患沟通方面的欠缺。而根据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the institute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MF)所中指出的“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以及最低标准”(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3]),医患沟通技巧也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4]。医生如果没有执业道德素养就意味着失去身为医生的价值。新世纪的医学人才,不单是医疗水平高,更要职业素养好[5]。目前在国内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调查研究显示,造成纠纷的大部分原因并非医疗技术,而是由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同情心、责任心,或法律意识不足所导致[6]。这就证实了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当患者对医生具有充分信任时,能够提高其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作者认为,对专科医师进行沟通技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作者沟通技巧教学应用于本院内科5个专科基地,希望这一教学改革能够提高本院的专科医师的人文素养。
1.1 一般资料 将2013、2014年签约本院内科下属的5个专科基地(呼吸科、消化内科、血液科、肾内科以及风湿免疫科)参加专科规范化培训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有26名学生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已顺利结束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所有随机分成两组,即教学改革组与对照组,各13名。
1.2 方法 据统计,常见的医患沟通不当主要表现有:(1)缺乏沟通;(2)沟通时机选择欠佳;(3)沟通语言缺乏专业水平,内容含糊不清;(4)对疾病的预后预估严重失实;(5)吹捧自己;(6)对病情解释前后不一致[7]。因此,对教改组的培训生6个学时的医患沟通技巧教学,内容涵盖以下三方面:(1)如何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和谐的关系(沟通时机的选择、沟通语气、沟通内容等);(2)以患者为中心的病史采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3)病情告知(沟通的系统性与一致性)[8-9]。
1.3 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结束后,要求每位专科培训生都对病房的患者进行问诊、查体并对患者进行病情告知,然后对教学效果采取以下2种评价方法:(1)让患者对培训生在以下五方面(爱伤观念,态度和蔼,耐心倾听患者陈诉,沟通语言清晰,交代病情清楚、详细)进行评分,每项5分,满分25分;(2)对教学改革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助于获取问诊信息、有助于让患者配合进行体格检查、能够改善医患关系、能够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收集相关意见以及反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对两组专科培训生评分比较 教学改革组学生在爱伤观念、态度和蔼、耐心倾听患者陈述、沟通语言清晰、交代病情清楚、详细以上5个方面的综合得分[(22.69±1.7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8.62±3.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教学反馈意见 教学改革组专科培训学员都比较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普遍反映良好:全部培训生均认为该方法有助于获取问诊信息,并能够改善医患关系;大部分培训生(92%)认为通过培训有助于让患者配合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疗水平日益提高,而“医学人文”缺失的现状却日渐凸显。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大量医生造成了“技术至上”的误区[8]。但是现代医学科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转变[10],这就要求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不能只停留在疾病本身的治疗,更要求要有心灵的抚慰[8]。因此,一名合格的医生绝不只是“会治病”,更为重要的是“会治心”。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护医务人员,而是要通过和谐的关系、充分的信任,使得备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能在就诊过程中能够得到关爱、温暖,充满信心的治愈疾病。要想让医生、学生正式进入临床工作后能保持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就要重视专科医师培训中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一种能力的提升,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达到双方之间的信息对等、互相理解,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11]。在这次教学改革的试验中,只是增加了短短6个学时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课程,就发现患者对于教学改革组培训生的评价远远高于对照组,而参加培训的学生也认为,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获取问诊信息、配合体格检查,改善医患关系以及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这提示大家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在此次研究中只是通过增加医患沟通课程这一种方式进行培训,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可以多种途径进行,例如通过对临床专科带教教师进行教学培训,让带教教师在平时临床实践中注重沟通技能的传授,用一言一行予以示范,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沟通技巧,并鼓励学生们参与医患沟通活动,多多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并对交流中的不足与缺点应及时纠正,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沟通技能,体会如何建立平等、友好、互动的医患关系[10]。而在教学形式中,可以采取定期、定时安排专科培训医师与住院患者进行座谈,寻找差距,并换位思考,加强沟通[12]。对于增加教学趣味性方面,还可以采用在培训中穿插医师,根据医患沟通的现实案例编排小品的方法,以轻松的方式加深学生们的印象[13]。
总之,加强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在专科医师的培训中的意义不只是引导他们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更是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养成作为重要课程贯穿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之中,最终才能达到患者、医生及学科建设三方共赢的美好局面。
[1]张勘,许铁峰,胡天佐.上海市专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3):148-149.
[2]章雄,倪卫杰,贾那尔,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住院/专科医师培训现状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8):977-981.
[3]Schwarz MR,Wojtczak A.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a road towards competence-oriented medical education[J].Medical Teacher,2002,24(2):126-130.
[4]任世祥,海涌.骨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巧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410-412.
[5]任建枫,白雪琴.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l,(2):120-121.
[6]海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98.
[7]黄慧芳.实施医患沟通制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卫生法制,2006,14(4):33-34.
[8]何威,邵远,赵菊平,等.基于人文医学的医患沟通技巧对泌尿外科实习医师的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79-80.
[9]刘林.医患沟通技巧在血液肿瘤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17):2046-2047.
[10]郭杰芳,徐晓璐,李兆申.加强全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2010,9(3):396-398.
[11]张群力.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79-381.
[12]金影.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2):898-99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0.061
:B
:1009-5519(2015)10-1585-02
2015-03-03)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志谢
本刊编辑部
孙畅(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讲师,主要从事胰腺疾病诊疗工作;E-mail:xxxyyy@sina.com。
徐茂锦(E-mail:xumaojinch@126.com)。
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1)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3)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文的知名专家写在志谢中。被志谢者包括:(1)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3)协助诊断和提出重要建议的人;(4)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5)作出贡献又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此时应阐明其支援的性质;(6)其他需志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