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宝坤 杨茜
(哈尔滨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2)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
——以ChinaDaily为例
庞宝坤 杨茜
(哈尔滨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2)
中国特色词汇的常用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音译加解释法、直译法和意译法。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对于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是一个阻碍性因素。因此,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对提高外宣翻译质量,促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词汇;目的论;翻译方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正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外交事业蒸蒸日上。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外宣。外宣材料的翻译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电脑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1]外宣翻译的质量对我国的对外形象有深刻影响,然而,外宣材料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汇,其翻译成为了外宣翻译质量提升的阻碍性因素。因此,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对提高外宣翻译质量,促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软实力至关重要。
中国特色词汇指其表达独具中国特色的词汇,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或事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中国特色词汇蕴涵中国民族特色,其翻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创造性、实效性、不易求证性”[2]。
中国特色词汇所表达的内涵在英语文化中往往是空缺的,所以,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对于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是一个阻碍性因素。要达到理想的外宣效果,译者应认真分析中国特色词汇的中国文化内涵,化解文化差异,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达到有效传递信息、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目的论(Skopos Theory)最初是由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3]。目的论指出,翻译应在目的语情境和文化中,按照目的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通常,翻译的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目的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语境中明确翻译目的,并以此决定翻译方法。此外,翻译应遵循“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具有可接受性和可读性。“忠实性法则”指译文应忠于原文,但忠实的程度则决定于翻译目的和译者的主观理解。
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一切翻译活动要以翻译目的为出发点。作为一种翻译活动,外宣翻译的目的性很强。做好外宣翻译,狭义上是为了增强对外宣传效果,广义上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先进文化、社会进步,让国外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中国,在国际上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4]因此,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为了达到外宣翻译的真正目的,译者应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各方面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宿,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目的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中国特色词汇的内涵。ChinaDaily是中国对外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其中含有大量负载着中国文化信息和民族文化色彩的中国特色词汇。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常用翻译方法有音译法、音译加解释法、直译法、意译法。
(一)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音译是采用汉语拼音来翻译中国特色词汇。采用音译法可以更好地保留原语文化特征,使中国文化负载词进入英语的语言和文化中。例如:
(1)Mak Ling-ling,the city’s leading feng shui master,says a spirit of conflict pervades over Central District.(ChinaDaily,HKEdition,09/12/2014 page7)
从英语词汇中找不到一个对等的词来表达“风水”的概念。在中国古代,风水是关于如何确立民居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神灵庇佑的理论和方法。而在生活环境中注重风水,通过装潢摆设以达到能量均衡,给人们带来好运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流传至今。
英语中的wind(水)与water(水)简单拼接,不能表达风水所包含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这篇报道称,香港的风水大师麦玲玲指出,香港BOC(The Bank of China Tower)的设计有问题,风水不佳。如果将“风水”翻译成“windwater”,完全表达不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读者是无法理解的。而直接用音译的方法,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风水文化,可以使中国文化负载词进入英语的语言和文化中,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再如:
(2)Mahjong is now played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roughout Europe.There is no question the game has a growing international following.(ChinaDaily,EuropeanWeekly,11/07/2014 page24)
麻将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益智博弈游戏。麻将的基本打法简单易学。比起纸牌,麻将更加侧重技术、策略的运用,是中国古代以来一直流行的一种娱乐博弈方式。可以说,麻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十分鲜明的文化符号。既然麻将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英语词汇中无对等的词汇,那么,将“麻将”直接音译成“mahjong”则可以突出其中国特色。
除了上述的例子,还有很多采用了音译法来翻译的中国特色词汇,如qi(气)、yinyang(阴阳)、hutong(胡同)、bagua(八卦)、wushu(武术)等。在翻译时,英语词汇中没有与之相对等的、可以表达其特有文化内涵的词,译者就只能使用汉语拼音来表达其中国特色。
(二)音译加解释法(Transliteration with explanation)
音译加解释,即在音译的基础上附加解释性翻译。采用这种翻译方法,一方面可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异域情调,另一方面也照顾了读者的理解需要,填补了读者的文化认知空白。[5]例如:
(3)There is a preserves shop,and a husband and wife team who serve up freshly made baozi (steamed stuffed bun) and an odds-and-ends stall,where you can buy everything from a new shower head to a jianzi,a sort of hacky sack with feathers.(ChinaDailyUSA,03/14/2014 page15)
在例(3)中,出现了baozi(包子)、jianzi(毽子)两个中国特色词汇。“包子”一词出现于北宋,指蒸制的有馅料的面食。包子作为中国传统小吃,极具特色。随着饺子在世界的流行,西方餐饮界对包子的追捧也接踵而来。译者将“包子”音译并添加注释,不仅使baozi一词保留了中国特色,并且解释为“蒸制的有馅料的馒头”,使读者对包子的概念有了直观的了解,增加了读者的兴趣,有利于包子文化的传播。
毽子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是中国古代十分盛行的一种游戏,极具中国特色。而在国外,hacky sack是一种类似于毽子的体育娱乐器具。译者对jianzi(毽子)一词的附加解释为:a sort of hacky sack with feathers(带有羽毛的沙包袋)。如果直接音译为“jianzi”,外国读者难以理解、接受,然而译者添加了注释,使译文表达清晰,通俗易懂。
上述两个例子充分表明,音译加解释的翻译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词汇的中国特色,且弥补了音译法信息传递性差的缺点,增强了表达的直观性,使目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三)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指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又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对于政治词汇,采用直译的方法不仅可以忠实地传达词语引申的深层含义,还可以保留其语言风格。例如:
(4)The Qingdao West Coast New Zone is expected to insist on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y,The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oncept to accelerate blue economy development.(ChinaDaily,06/10/2014 page4)
报道指出:“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译者将“科学发展观”直译为“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邓小平理论”直译为“Deng Xiaoping Theory”、“‘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直译为“The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上述政治词汇均出自政府工作报告,所以应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这类政治词汇,其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深层含义,翻译时须确切地反映原文,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曲解原意。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既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忠实表达词义,又可保留其语言风格。而且,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过多次的政治词汇已为大多数外国人所熟知,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不会产生信息接受性差的问题。
(四)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
意译即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而非逐字逐句地翻译。意译法注重传达原文的内在涵义,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字面含义。在一些情况下,用意译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外国读者相关背景知识的欠缺,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有些词没有必要突出其异域文化特色,这类词往往会采取完全意译的翻译方法。例如:
(5)Wuxi quickly became a land of milk and honey.(ChinaDaily09/12/2014 page8)
这篇报道简介了无锡的城市文化。鱼米之乡泛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鱼米之乡”的翻译采用音译、直译的方法都不恰当,而意译为“a land of milk and honey”传达了原文信息,不必作冗长的解释,读者也容易接受,因为“a land of milk and honey”是一句英语谚语,指肥沃而富裕的土地。很多中国特色词汇,如谚语、成语,寓意较深刻,民族色彩浓厚,多来源于历史典故,若进行直译,目的语读者可能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及民间习俗,无法准确接受信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去强求译文与原文的形式对等,而是用意译法更为恰当。比如:“中流砥柱”译为“mainstay”,“呕心沥血”译为“spare no efforts”,“画龙点睛”译为“bring out the crucial point”等。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应以目的语为归宿,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设法化解由于文化、社会背景、逻辑思维等方面差异而带来的认知偏差,使目的语读者准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原文所传递的信息。为此,外宣工作者应当具有敏锐的读者意识,努力迎合目的语受众的交际需求、兴趣、阅读期待和认知水平,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弥合文化鸿沟,提高目的语文本的可接受性和在译语交际环境中的连贯性,提高外宣翻译质量,增强传播效果。[6]
[1]傅似逸.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
[2]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
[3]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
[4]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5]范勇.《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
[6]卢小军.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J].上海翻译,2002(2).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2014-12-06
庞宝坤(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
H315.9
A
1673-1395 (2015)02-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