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民族神话研究之路
——关于王宪昭神话学术研究的思考

2015-02-22 09:19李鹏
关键词:母题神话少数民族

李鹏

(中央民族大学 蒙古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探寻中国民族神话研究之路
——关于王宪昭神话学术研究的思考

李鹏

(中央民族大学 蒙古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宪昭研究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中国多民族神话研究和神话母题理论进行了探索,至今学术著述颇丰。其研究重点为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理论、资料搜集、资料学建设体系以及母题方法的构建。他对于神话的思考和探索让深处神话研究迷雾之中的学人有拨开云雾之感,为中国神话学科建设的未来和研究范式的探究带来了新的启迪。

神话;母题;少数民族;王宪昭

在中国民族神话研究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王宪昭研究员是一位颇有学术见地的神话学专家。他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学术修养,在对汉族神话进行广泛采集与阅读的基础上,从事中国多民族神话和神话母题理论研究已二十余载,以其敏锐的学理思考和扎实的学术积淀得到了学界同仁的肯定,迄今已出版《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共性问题探讨》、《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以下简称《W编目》)等神话学著作10部,发表《简论神话的民族性》、《中国多民族兄妹婚神话母题探析》等神话研究论文60余篇。他积极推动着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和母题体系建设,为中国神话研究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宽、中国神话母题研究与世界神话母题研究的接轨做出了努力和贡献。通过对王宪昭学术著述的细致阅读和其个人学术背景的深入了解,可见其在探寻中国民族神话研究的道路上,大致有两大分期:第一时期注重对中国少数民族神话资料的搜集和理论的探索,第二时期侧重于资料库建设体系理念的构建和以母题研究法分析少数民族神话。本文试从学术积累、理论探索、母题体系构建、学术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学术研究加以分析。

一、民族神话领域的学术积累

从事中国多民族神话研究不可或缺的便是对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对原有文本资料可信度的核查。王宪昭长期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资料的采录和核实,积累了大量可信度高的第一手音影图文资料,并在整合多年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构建多民族神话资料数据库的理念。根据少数民族神话流传的实际情况,大多数民族以口头形式保留古老的民族文化,传递着原始先民的朴素思想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英国社会人类学家杰克·古迪认为,“这些神话都是一代代逐字口耳传播的,一定程度是因为记诵这些神话的人通常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1](P51)那么,掌握神话资料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民族地区特定的人和物进行追访调查。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他便多次深入云南、贵州、西藏、湖南、广西、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田野作业,对佤族、拉祜族、哈尼族、彝族、门巴族、珞巴族、蒙古族、裕固族等近30个少数民族的民间口传文化的流传与变化情况进行调查,搜集了大量的影音、图片和文本资料。他结合田野调研所得,对所采录的第一手神话资料进行文本数字化工作,已整理出神话文本资料近千万字,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各民族优秀的民间口传文化和神话资料。

凭借着丰富的调研经验和大量的学术积累,他在资料采集的过程中,更为注重甄别文本搜集过程中被采录人有意识增添的新鲜元素,通过已有的判断和对所采集的同一文本进行反复核对,查询相关资料来辨识资料的真伪。诸如他所搜集的《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县卷本)、《中华民族故事大系》、《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等资料,他对这些文本资料都进行了细致的甄别和筛选,对神话与传说、故事进行了严格的区别,然后形成自己的数字化专题数据库,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有效的学术方法。

在多年的田野调研和资料搜集过程中,他深刻地认识到少数民族资料采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建立成体系的神话数据库平台是神话学科发展的必行之路,神话数据库的建设从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神话本体研究等方面,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神话数据库平台体系构建的提出,符合神话发展的走向和神话资料自身所具有的丰富性特点。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流传的主要途径是口耳相授,极具不稳定性,将口传资料借助现代化媒体数字技术转化录入为音影图文的多维度资料,是神话资料学建设的重要途径。大量活态神话以多种形式被人们所记忆,转换神话的传播途径和保存方式是保护神话资源的常态化手段,目前较为可行的是对现存的活态神话进行录音、录像、图片和文字的保存。随着文化的大繁荣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和民族记忆已经消失殆尽,流传的民族神话资源也愈显珍贵,资料的抢救和保护已迫在眉睫,因此,他提出“强化神话文本的分类与梳理,研制资料的板块结构,经过资料理论建构和研制数据模型,建立起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系统性的资料数据库”[2](P28)。神话资料数据库建设的理念符合神话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依靠音影图文等不同手段呈现民族文化历史记忆,是证明多民族神话共性与个性、流传与变异的重要依据。

神话资料数据库的建成将打破单纯依靠纸质文本的格局,大量的网络平台资源共享有助于迅速解决神话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诸如利用电子数据平台查阅有关多民族同源共祖现象,进行关键词检索,便可省去查阅诸多资料的麻烦,方便快捷地搜集到有关的文本信息,从而还原多数民族神话的本源。王宪昭的这一理念可谓与时俱进,他指出,“通过对各民族神话类型的细分和数据统计,建立起较为系统的中国各民族神话资料数据库交流平台,是神话学学科建设和民族文化再认识的必然要求。”[3](P6)正是这样的学术态度,促使他多年来注重文本资料的分类和数据类型的划分,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之中进行专业角度的研究。

二、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学研究

王宪昭在步入中国神话研究领域之初,便将视野放在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对民族神话的热忱和对民族文化价值的深思都为他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多年的学术思考之中,他深刻认识到,中国神话包括汉族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在中国以往的神话研究中,往往以汉族文献神话为主体,而忽视少数民族神话,特别是少数民族口传神话的重要价值。事实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神话的发展恰恰成反比,相对于汉族神话而言,少数民族神话保存的民族原始风貌和先民思维意识更浓厚。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复杂性,依靠有限的汉文翻译资料,一方面不足以反映少数民族神话的全貌,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翻译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少数民族神话不同于汉族神话以文本记录,大多以口耳相传的唱述形式存在。口头传承的神话虽然不如固定形态的文本具有相对可靠性,但它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民间叙事,却反映着民族共同体古老而复杂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内涵。

中国各民族都拥有独特的民族神话,随着神话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逐渐认识到少数民族神话的重要性,许多学者根据各民族神话的内容、形式或性质而构建了神话分类体系,“要真正实现研究成果由‘量’到‘质’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神话分类”[4](P130)。对神话的合理分类是进行神话研究的前提,在少数民族神话分类方面,如陶阳、钟秀提出,“任何分类都只能是大致的归类,不能做到绝对的泾渭分明,因为有的神话,可以从不同角度分到不同的几个类别中去”[5](P3)。王宪昭通过对神话文本的分析,提出按照使用标准的不同进行神话类型的划分,可以按照民族属性、民族区域、神话内容、民族语言、外在形态等方面进行划分,如按形态划分,则有民间口头神话、文献神话、文物神话、民俗神话。神话类型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应当从多维度视角,对具体神话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研究者的需要进行阐释。

在各民族神话之中,“人类起源神话在各个民族神话中最为常见,也是神话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质和文化内涵的主要类型”[6](P559)。王宪昭在《中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研究》、《中国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母题概览》和《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共性问题探讨》等著作中,都将人类起源神话作为神话学的专题性研究,对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进行系统研究和对比分析,探讨了人类起源神话中的诸多问题,并根据母题数据统计划分出七大基本类型,如造人神话、生人神话、化生神话、变形神话、婚配生人神话、感生神话、人类再生神话等,对其中内在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的挖掘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澄清了以往对人类起源神话研究的认识偏误。

少数民族神话蕴含着各民族的文化内涵,神话对人类先民早期的思维认识和生存状态都有着深刻的反映。他认为,“神话在事实上就成为远古社会和原始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神话传递着人类早期的信息。”[7]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口传文化之中,各民族所表述的具体神话叙述文本与民族情感表达有所不同,但基本情节单元却较好地沉淀下来,构成了民族神话学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这样较稳定的、客观性强的基本分析元素成为民族神话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探索和神话资料的搜集整理,为王宪昭构建母题体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民族神话母题体系的建构

从某种意义上讲,神话母题索引已成为神话学和各类学科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芬兰学者阿尔奈、美国学者汤普森合著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汤普森还编制了六大本《民间文学母题索引》和《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俄罗斯普洛普、日本池田弘子等学者也对本民族的民间文学母题索引做过梳理。对于中国母题类型的研究较为系统的有德国学者艾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美籍华人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台湾学者金荣华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和杨利慧、张成福的《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但限于少数民族资料占有较少和缺少整体性的把握,许多学者都很难将神话母题提取出来,进行深入细分。

王宪昭将母题分析法应用于少数民族神话研究,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分析和母题提取,根据少数民族神话类型较多、变体复杂、文化各异、宗教信仰差别显著的特性,针对各民族神话个性特征较为突出的特点,将母题作为基本的叙事单位,在不同的叙事中不断进行复制和重新排列组合,对各民族神话进行了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的民族神话母题体系。

(一)中国神话母题编目理论的建构

王宪昭在已出版的《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中,论述了母题分析研究的学术构思,阐释了神话母题的界定、生成与基本的客观性、直观性、典型性、可组合性等基本特性,探讨了民族神话母题的内涵、特征、积淀与流变等现象,认识了民族神话母题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功能分析价值,分析了民族神话母题对后世叙事文学、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了母题研究有利于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神话研究,避免了因作品的时空差异所导致的神话研究之主观臆断。2013年出版的《W编目》,可谓其神话母题理论体系的集大成之作,该书通过对所搜集到的一万余篇神话文本的分析,提炼了33469个神话母题及12万个典型母题个案,10大类母题涵盖了各民族母题的分类,针对中国各民族神话的特色和母题编目的需要,首创了有别于其他学者母题编码的W编目。相对于汤普森、艾伯华、丁乃通、金荣华等学者的母题分类,王宪昭的母题编目体系更具普遍适用性和完整性,按照中国本土的接受规则进行编目,将汤普森较为繁杂的划分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做到了量上的倍增和质上的飞跃,增强了神话母题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整体的空间布局。

当然,神话母题W编目体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对开放的,极具兼容性和完善性。从神话文本内部结构而言,这个体系有助于神话叙述文本的类型研究,从宏观的视角比较不同民族的神话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轨迹,对进行深入的文化层面的分析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神话学数据库检索平台建设提供可能,有利于在检索的基础上建立神话学研究的网络信息平台,为信息时代的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参考。他借助母题分析法打破了民族神话比较研究中的时空关系不对等和各民族发展历史的不平衡性的瓶颈的制约,通过查找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相同母题,而对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神话母题的研究分类体系,系统展现了中国各民族神话发生和发展的脉络,展示了神话学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特质。

(二)民族神话母题理论的运用

王宪昭从研究神话之初,便已关注到母题研究应用于神话学的重要意义。神话学的理论体系纷繁芜杂,如弗雷泽的仪式学说、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学说、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学说。他认识到,“必须构建一个适于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的平台,并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或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母题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方法功能。”[8]多民族神话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母题是对各民族先民创造力和集体智慧结晶的提炼,同时,母题作为神话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有其相对稳定性和可比性,即便跨国界、跨地域的民族,其神话也有共性,透过相同母题的分析可以挖掘各民族神话中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差异。

神话母题的提取与编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各民族母题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因果关联,因此,王宪昭强调,“一方面要准确记忆与反复论证,另一方面要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2](P31)。在母题的提炼方面,首先要借助现代化手段将所采集的神话文本转化为电子文本,提取一定数量的基础性母题,利用微积分、拓扑学知识建构母题体系,对各类型已有的母题进行自然的排序与编码,最后充实和修正所编码的母题。[2](P31~32)部分学人关注到他在运用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并认为,“他应用资料学方法强化神话文本的分类和梳理,这对中国神话母题研究方法而言,也可说是一次技术性革命”[9]。

神话母题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更为注重从民族神话研究的自身特点出发,强调对少数民族神话的整体性研究,是在已有的神话类型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较多地避免了主观性,做到了相对客观,侧重于探讨神话研究中的适用性和关联性,把握其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关系。通过母题研究少数民族神话,可以拓展民族神话的研究视域,他认为,“如果把神话母题放置在一个可以比较的平台上,会发现各民族神话具有明显的个性、共性及叙事规律和文化内涵”[10]。因此,母题分析可对少数民族神话个性、共性进行探讨,从多维度构建复杂的神话体系,把握神话叙事的内在结构和文化内蕴。

四、王宪昭神话研究学术成果的意义和影响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人类对原始社会的历史记忆与群体信仰,为人类思想发展史和社会进程变迁史的研究提供了参考。王宪昭积极参加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发掘各民族优秀的神话资源,坚持用科学的态度解读民族传统文化,讲求客观平等地对待各民族的神话,关注神话的民族性,注重理论方法上的创新,运用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建立适合我国神话研究的少数民族神话母题分类体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神话资源数据库建设,积极做好神话内容和现存资料的编排,尝试搭建神话资料归类索引与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了少数民族神话学建设。

他的学术著述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影响,2015年1月15日中国知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其论文《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下载量达4164次,《中国少数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探析》下载量为355次,《民族神话研究中的母题分析法》下载量是331次,他发表的期刊文章被多次引用。专著《中国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母题概览》(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版)荣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版)荣获2008年首届“泰山文艺奖”。从这些数据和信息足可见出王宪昭在神话学术研究中的社会影响力和广泛认可度。

特别是王宪昭提出的“通过母题的抽取和归纳,可以洞察各民族神话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轨迹,有助于各民族神话的横向或纵向比较分析,进而深入了解各民族间相同母题的关系,找出各民族神话的文化共性或差异”[11](P58),展现出了一代学人的探索精神。其学术探究之路颇为严谨,其论著之中透视出对神话研究的文化内涵的思索。他所创建的W编目编码“为研究者突破本国各民族的神话母题研究范围,在更高的层面提升母题研究的应用价值,为中国本土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的学术实践”[9]。在国内外学术名家所辟之路上,通过多年的学术实践和刻苦钻研,他在神话学领域另辟蹊径,开领了神话母题研究的新思潮。当然,其神话思想的体系构建并不限于上文所述,鉴于篇幅而未能展开论述。他对于神话的思考和探索让深处神话研究迷雾之中的学人有拨开云雾之感,为中国神话学科建设的未来和研究范式的探究带来了新的启迪。

[1](英)杰克·古迪.神话、仪式与口述[M].李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王宪昭.应加快建设中国各民族神话资料数据库[N].中国文化报,2011-08-23(6).

[4]文日焕,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5]陶阳,钟秀.中国神话(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李鹏.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人类起源神话研究》[A].陆建德.中国文学年鉴2012[C].北京:中国文学年鉴社,2012.

[7]谢方.少数民族神话叙事蕴有独特“文化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19(A05).

[8]王宪昭.民族神话研究中的母题分析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9]侯姝慧.王宪昭的神话母题研究与人文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1-24(B01).

[10]王宪昭.论母题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的应用[J].百色学院学报,2009(4).

[11]王敏.中国民族神话研究的独特探索——评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特约编辑 孙正国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Exploring the Way of Researching Chinese Ethnic Mythology——Research on Wang Xian Zhao’s Academic Ideology

LiPeng

(TheDepartmentofMongolianLanguageandLiterature,Minzu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81)

Wang Xianzhao,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er on motif of Chinese ethnic mythology had explored the research of ethnic mythology and the motif theory from 1990s.Until now,he has written lots of academic works.His research focus on exploring the theory of Chinese ethnic mythology,gathering the information,making up the system of the database,analyzing the minority mythology with motif theory.His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in the myth bring new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ture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myth and explore to research paradigm.

myth;motif;ethnic group;Wang Xianzhao

2015-01-2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FZW013)

李鹏(1986-),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实习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

I207.7

A

1673-1395 (2015)02-0006-04

猜你喜欢
母题神话少数民族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爱情神话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神话谢幕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