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利军
(嘉兴市蚕桑管理站,浙江嘉兴 314000)
2015年嘉兴市蚕桑生产情况
姚利军
(嘉兴市蚕桑管理站,浙江嘉兴 314000)
2015年,面对茧丝绸行情持续下滑的不利形势,全市各级蚕桑业务部门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创新,广泛开展蚕桑综合开发,创新生产方式,努力提高综合产出率。
1.1 桑园提升改造情况
全市蚕桑优化改造面积973.5 hm2,完成计划的112.3%。其中:种改桑242.2 hm2,蚕桑基础设施改善233.3 hm2,新增蚕桑综合开发利用498 hm2。
1.2 蚕茧生产与收购情况
全年蚕种饲养量32.3万张,减19.1%(其中统一供种27.4万张,减24.2%);张产52 kg/张,增21%;蚕茧总产1.68万t,减2.1%;蚕茧总产值5.45亿元,减5.9%。2015年以来,随着国际茧丝行情的持续走低,蚕茧收购价格不断下跌,每50 kg收购价:春茧1713元,同比降低2.1%;夏茧1325元,同比降低9.7%;中秋茧1379元,同比降低2.7%;晚秋茧1417元,同比降低12.5%。全年蚕茧均价1647元,同比降低2.7%;全年蚕茧收购量4689.8 t,减13.7%。
1.3 蚕种生产情况
全年生产蚕种22.7万张,同比减19.5%。其中:春期生产蚕种15.6万张,减22.3%;秋期生产蚕种7.1万张,减12.3%。
1.4 桑苗生产与销售情况
2014 冬与2015春嫁接桑苗销售形势正常,均价0.45元左右/株,共销售嫁接桑苗4.48亿株,同比增15.8%,桑苗产值2.02亿元,同比减1740万元。2015年生产嫁接苗4.7亿株,同比增5%,据2015年11~12月份均价:嫁接苗桐乡0.25~0.28元/株,同比降15%;海宁0.25~0.35元/株,同比降30%。
2.1 加强服务,保障优质蚕种供应
一是加强蚕种质量监管工作,把好蚕种质量关。春蚕发种以前,各地对发放的蚕种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催青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使蚕种发育齐,孵化率高,为蚕农提供优质蚕种。二是严厉打击蚕种非法经营,并广泛宣传教育蚕农,树立合同意识,自觉抵制从非正规渠道订种,切实维护蚕农的切身利益。
2.2 加强管理,规范蚕种生产经营
根据2014年下半年我市蚕种生产经营专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部分蚕种生产经营单位代繁蚕种品牌产地标注不规范、生产经营档案细化不够”等问题,2015年上半年开展了专项整治。3月7日,专门召集全市各蚕种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部署落实整改任务。到年底,各蚕种生产经营单位整改均已到位,如秀洲区大有蚕业公司对委托代繁蚕种的品牌、产地标注进行了规范,并办理了蚕种经营许可证;桐乡、海宁等地蚕种生产经营单位进一步完善了生产经营档案,经过整改,促进了蚕种生产经营的规范管理。
2.3 加强引导,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目前,全市有蚕桑专业合作社37个,社员5584户,带动农户数2.7万户。2015年各地把促进蚕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合作社通过完善的制度处理好内部的利益关系和社员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使合作方式、组织形式、经营项目、办社宗旨等得到严格规范。目前,全市37个蚕桑专业合作社中,海宁市郭店桑苗专业合作社已被评为嘉兴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桐乡市亭桥蚕业专业合作社、桐乡市东池蚕业专业合作社等27家合作社被评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2.4 积极探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政策性养蚕保险试点。2014年中秋和晚秋蚕,海宁市在盐官、周王庙、长安3个镇8个村进行政策性养蚕保险试点,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海宁市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把蚕桑规划保护区3个镇17个村全部纳入政策性养蚕保险,其中春蚕投保蚕种4828.75张,投保率42.74%;中、晚秋投保蚕种1426.5张,投保率29.35%。二是探索蚕桑规模经营新途径。桐乡市石门东池村倪建根家庭农场,2015年新承包1.33 hm2地,其中1 hm2种植了杂交桑桂桑62,用于探索省工节本的生产方式,0.33 hm2搭建简易养蚕大棚,开展规模养蚕生产,目前,已累计承包桑园面积2.67余hm2。利用其专业小蚕场的技术优势,可望形成稍具规模的蚕桑大户。三是扩大小蚕人工饲料育示范规模。小蚕人工饲料饲养是一种与传统方法完全不同的养蚕新技术,具有省力、省工,安全性好等优点。海宁市从2013年开始引进示范,2014年初步实现规模化饲养,2015年继续扩大饲养规模,云龙村春蚕和晚秋蚕合计饲养量超过100张,在全省领先。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原来每d喂2、3次桑叶变成3 d喂1次饲料,解决了秋季高温干旱小蚕桑叶问题,避免了农药污染桑叶造成中毒损失;通过示范体验,已经在云龙村示范区深受蚕农欢迎,周边更多蚕农要求扩大小蚕人工饲料饲养服务。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养蚕方法,而且也改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促进了养蚕规模化、设施化和社会化服务的提升,有利于推动传统蚕桑生产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2.5 加强开发,提升蚕桑生产综合效益
蚕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能有效地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有利于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各地积极推广“桑—菜”、“桑—禽”、“桑—菌”循环利用生态模式,形成了以桐乡市“桑园榨菜”和“桑枝秀珍菇”、海宁市“桑枝黑木耳”、秀洲区“桑园鸡”、海盐县“桑园大头菜、苔菜”为特色的桑园综合开发利用典范,提高了桑园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提升了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2015年全市蚕桑综合利用产值达18165万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桑园套种9157万元、桑枝食用菌(上年制棒676万棒的产值)2179万元、桑园养禽2661万元、果桑460万元,其他2200万元(桑枝复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