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饲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王波
(黑龙江省绥滨县忠仁镇畜牧兽医站156208)
1存在的问题
饲养管理不合理。在进雏之前,多数养鸡户在消毒方面的工作准备不充足,往往只是使用苛性钠喷雾进行表面清扫,或者使用浓度不够的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直接导致消毒不彻底。另外,部分养殖户鸡雏的来源也不够清楚,在运输管理上较为松懈。通常经过一定时间的长途运输后,健康的鸡雏的应激反应变得强烈,其抵抗力会有所下降。若运输时的通风散热条件不好,很容易引起鸡雏死亡。在进雏之后,鸡群的开食和饮水时间不规律,饮水太晚,会导致鸡雏脱水死亡,开食太晚则会导致部分雏鸡食入其他异物,最终阻塞直肠末端。育雏室的温度控制不当,在刚进雏的第一周应控制在33~35℃左右。因雏鸡的成活率受温度的直接影响,温度太低会导致鸡体温度下降,抵抗力较弱,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温度太高会导致热效应,出现中暑。
卫生防疫意识低。多数肉鸡养殖户在鸡舍门口未设置专门的消毒设施,饲养人员在进出时也没有专门的鞋具和衣服。部分养鸡户随意进出其他鸡舍,遇到接种疫苗时,往往会多户集中在一起帮忙接种,如果有病鸡出现时,通常没有迅速隔离消毒的意识。在消毒时间方面,一般没有定期消毒的概念,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往往每只鸡仅进行1次消毒。
滥用药物。多数养殖户的用药知识都较为浅显,这样会导致药物滥用。在鸡群较小时,部分养户会盲目增减药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肉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阻碍其正常生长,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中毒。部分养鸡户为了节约经济成本,在鸡发病初期使用药物见效后,随意减少药量,这样会导致治疗不彻底,虽然初期会抑制细菌繁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会渐渐适应药物,出现抗药性,最终会导致再次用药出现更大的浪费。部分养鸡户在使用某一种或者多种药物治疗不见成效时,会频繁换药,这种方式不仅对鸡群疾病的治疗不利,而且更容易使其产生抗体,不利于后期用药。
2解决方法
加强管理。目前养鸡(场)户存在最为广泛的疾病就是大肠杆菌和球虫病,由于其不容易被发现,当发现时已经很晚,所以往往出现治疗不彻底的现象,这样会导致饲料报酬低,鸡群体重相差较多,甚至出现鸡群死亡,引起其他继发性疾病。针对这种情况,养鸡(场)户应该一年四季都要加强卫生防疫,平时对鸡舍地面和墙壁以及鸡舍周围进行彻底消毒,新进鸡雏时,首先经过消毒才能进入鸡舍,养鸡户必须配备专门的鞋具和衣服,只有在进入鸡舍之后和离开鸡舍之前穿戴。如果发现有发病的鸡雏,应该及时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后期由于延误治疗带来的各种损失;如果确定鸡雏已经无治疗价值,应该及时淘汰。根据经验,一般对于大肠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包括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头孢类药物、磷霉素钠、粘杆菌类、氟苯尼考等,平时此可用此类药物进行预防。
重视鸡群免疫。多数养殖户的免疫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合理,对于免疫反应的处理也不及时。这样一方面会降低鸡群的特异免疫力,另一方面还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所以应该加强对鸡群免疫工作的重视。在接种疫苗时,应该保证鸡群的彻底健康,一旦发现鸡群中有排稀便、咳喘、精神不振等异常现象,必须停止免疫,等到鸡群正常后才能进行免疫,以降低在潜伏期内或者由于疫苗反应过强引发疾病的几率。在免疫之后,如果发现鸡群出现过激反应,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处理,以减少继发性感染的出现。通常而言,在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活毒苗前3天,为了控制鸡体内的呼吸道杂菌,应该使用喹诺酮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如果在接种后5天之内的反应相对明显,则必须使用治疗量投服。在免疫之后应该特别注意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鸡舍内的浮尘含量和有害气体,也可使用免疫增效剂,以降低鸡群的应激。
正确使用药物。如果鸡群没有疾病,养鸡户一定不能投药,最大限度的降低预防用药的使用量。如果必须使用药物时,应该提前掌握病因,了解药物的理化特性、抗菌力以及在鸡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一旦发现成分、含量不详或者来历不明的药物时应该拒绝使用,必须做到严格用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用药质量,而且还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若养殖户遇到各种药物之间的配合使用情况不清楚的情况,严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