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杰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
吴丽杰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通过对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进行系统调研,综合分析影响工作发展的因素,并针对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整体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辽宁省 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工作
地方文献是图书馆服务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信息源泉,在体现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特色化以及核心竞争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信息需求的迅猛增长,地方文献工作日益受到图书馆乃至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深入开发和利用好地方文献,对于推进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笔者立足于辽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建设与发展实际,通过充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影响工作发展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整体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1989年9月,辽宁省首次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上讨论制定出《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协调方案》,辽宁省文化厅以“辽文办字19〔89〕180号”文件将该方案转发给辽宁省县(区)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文件明确规定方案于1990年起实施,并列为各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内容。此举标志着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步入了统筹规划、规范建设的新阶段。20多年来,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以文件精神为指引,在不同层面上采取措施加大地方文献馆藏建设及开发服务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省内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图书馆投入的不平衡,加之各馆在文献收集和管理上各自为政,缺乏宏观调控,造成辽宁地方文献在建设上缺乏整体性和规划性,在利用上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在文献的管理和揭示上更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为了从宏观上全方位掌握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状况,进一步促进全省地方文献工作的建设和发展,笔者对辽宁省图书馆以及全省14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从地方文献藏量、管理情况、资源开发、相关工作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受篇幅所限,具体调研结果见表1。
2.1 工作发展不平衡,缺乏经费保障
辽宁省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图书馆经费投入的不平衡以及各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缺乏整体性和规划性。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3个副省级以上图书馆经费比较充足,地方文献藏量相对丰富,均达到万种以上。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鞍山、锦州和铁岭市图书馆比较重视地方文献工作,不仅设置专门的地方文献部,每年地方文献经费也达到两万元以上。相比之下,多数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没有专项购置经费,阜新、辽阳和葫芦岛市图书馆既无专项经费也未设专职征集人员,朝阳市图书馆虽然规定地方文献购置费占全部购书经费的3%~5%,由于占比较低,加之总购书经费也不充足,2013年该馆地方文献购置费用仅1702元。地方文献的收藏数量过少,难以形成藏书特色,在资源的数字化及开发利用方面也无法深入开展。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不仅导致全省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不完整,也使地方文献资源无法在为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2 制度内容不全面,执行缺乏有效监督
为了保证地方文献工作的有序开展,省级文化主管机构、部分市级文化主管机构和图书馆相继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地方文献的征集、呈缴、保存和管理。少数图书馆从自身工作出发,还制定了关于地方文献参考咨询、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如《辽宁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工作制度》《鞍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规划》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本省的地方文献工作从征集到开发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是,有关地方文献的经费保障、资源的开发、珍贵地方资源的保护等内容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一方面体现出本省各级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的收藏和保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本省地方文献工作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此外,一些省、市政府及文化主管机构发布的规章制度,由缺乏监督机制,往往不能被有效的执行。以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新闻出版局于1998年向辽宁地区的各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各新闻出版单位、史志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向省图书馆缴纳辽宁地方文献样本的通知》为例,该文件由于发布年代久远、不具备法律效力,加之图书馆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职能,并没有被各个单位认真执行。
表1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现状调查
2.3 工作机制不科学,难以实现系统管理
地方文献工作的管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管理,是指设立地方文献部,将地方文献的征集、服务、保存、开发等工作由地方文献部统一管理;另一种是分散管理,是将地方文献相关工作分别置于采编、报刊、信息咨询等各个部门。从调研情况看,辽宁省图书馆、鞍山市图书馆、营口市图书馆、抚顺市图书馆、锦州市图书馆5个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地方文献机构,沈阳市图书馆曾于2011年设置地方文献部,2014年,按照沈阳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重新调整馆内各机构,将地方文献部与典藏部合并为典藏部。其余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尚未设置专门的地方文献机构,涉及地方文献工作的各项业务分散于各个部门。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例,文献建设部负责地方文献的采访、分编工作,文献典藏部负责地方文献收藏及利用,数字资源部负责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及资源的发布、使用。地方文献的征集、开发和利用等环节看似相互独立,实则密切相关。地方文献中很大一部分为非正式出版物,通常散落在各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手中,这类文献线索往往通过图书馆对学术机构和学者提供文献服务过程中获得,如辽宁省图书馆在为铁岭市委党史研究室、本溪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提供课题服务的同时,上述单位也将其内部出版物赠予该馆。此外,地方文献的征集和咨询人员由于长期接触文献和读者,积累了丰富的地文文献知识,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献的内容和使用需求,更能胜任地方文献资源的选题策划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分散管理的状态导致各项业务无法有效衔接,难以实现地方文献工作的系统管理。
2.4 工作标准不统一,影响资源共建共享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目前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统一的工作条例和标准。首先,全省图书馆界对于地方文献概念的认识就不一致。对于地方文献概念,主要有两种界定方式:广义上是指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以及内容上涉及本地区的一切资料;狭义上则仅为内容上涉及本地区的一切资料。辽宁省图书馆在2013年以前执行的狭义的概念,2013年地方文献部成立后,重新界定了地方文献的概念,将地方人士著述也归入地方文献。大连、抚顺、朝阳以及葫芦岛市馆采用的是广义的概念,其余图书馆则采用了狭义的概念。此外,全省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标准也不统一。2000年前后,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开展了地方特色数据库开发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价值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都是在各馆的加工平台自行建设,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难集中到统一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广泛利用。
3.1 建立地方文献工作联盟,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统筹协调发展
2014年8月,辽宁省图书馆组织全省14个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召开了“2014年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与会馆就辽宁省图书馆起草的《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联盟建设草案》进行了讨论,辽宁省图书馆作为联盟中心馆,负责草案的修改完善并进一步制定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联盟各项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立全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联盟可以将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从地方文献工作的角度组织起来,建立起全省地方文献工作协作网络。通过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和统一各项工作标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充分发挥各馆人员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全省地方文献资源,在地方文献征集、书目数据库建设、参考咨询服务、资源开发等方面协作协调,优势互补,大力扶持工作发展相对落后的图书馆,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整体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
3.2 完善地方文献相关制度建设,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目前,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相关工作制度普遍不全面,具体工作往往缺乏实施依据,完善制度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各级公共图书馆首先要努力争取当地政府部门下发文件,建立地方文献样本呈缴制度,这是获取地方文献的重要来源。此外,图书馆自身也要制定出地方文献征集、整理、保存、开发服务等相关工作细则,尤其是要将地方文献工作专项经费以制度形式加以明确,为各项工作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领导与监督,将地方文献工作纳入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纳入各级图书馆的评估工作中,确保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顺利开展。
3.3 建立省级和地市级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完善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完善的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开展地方文献服务的基础。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省市两级图书馆,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省市两级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优势,将省级和各地市级图书馆建成本地区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同时,要充分发挥省图书馆中心馆的作用,确定各地收藏范围和特色,指导和协调各地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收藏系统完整的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本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地方文献信息服务提供文献保障。
3.4 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提升地方文献工作效能
传统的图书馆通常按照文献的载体建立专藏以及管理部门,多年来已形成固定的馆藏体系。这种分散管理的状态,不便于工作人员和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了解馆藏地方文献,也造成地方文献工作各个环节相互脱离,呈无序状态。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等工作都是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人力、物力、经费的持续投入,没有健全的机构,难以做好这项工作。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在专藏建设方面,要勇于打破固有的藏书体系,将图书、报刊、声像资料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集中建立专藏;在管理方面,要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机构,对地方文献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将地方文献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提升地方文献工作效能。
3.5 提高全省地方文献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开展地方文献工作,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思想素质上,由于我省的地方文献事业仍然处于创业阶段,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开拓能力和奉献精神;从知识结构上,既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图书情报知识及地方文献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各级图书馆要积极引入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从事地方文献工作,同时也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形成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全省及各市培训基地,对全省地方文献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分层分类培训,为地方文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王瑛,等.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5):79-84.
[2]邹华享.中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概述[J].图书馆,1998(6):1-6.
[3]赵靖.地方文献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查[J].图书馆杂志,2010(5):38-40.
[4]孙宣东,韩锡铎.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协调方案[J].图书馆学刊,1990(2):6-7.
[5]黄俊贵.地方文献工作刍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54-59,72.
吴丽杰女,1973年生。硕士,研究馆员。
G255
2015-04-09;责编:张欣。)
*本文系辽宁省图书馆科研项目“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深化发展研究”(编号:LT-KY-2014-Y01)资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