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人类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2015-02-22 02:29张美云
关键词:均值经济带区域

张美云,宋 宇

(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2.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河南三门峡472000)

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久远,始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所开创的陆上商贸通道,在西汉和唐朝等时代曾一度兴盛,历经2100多年的发展变迁。习近平2013年9月在造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各国共建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发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紧密联系沿途各国、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造福区域甚至世界的一项伟大事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其评价方式的改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简称UNDP)于1990年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提出并不断改进的人类发展指数 (简称HDI),契合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导向,将人类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突破了以往GDP等单项指标和实际生活质量 (简称PQLT)等多项指标的缺陷,成为较权威的衡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鉴于此,本文立足人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HDI的分析框架,探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人类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阐述区域与世界及区域内部人类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对策,以期对提升区域人类发展水平略作探索。

一、主要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于1972年由联合国首次提出,较权威的定义是布伦兰特夫人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基于公平性、共同性和发展性等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关注长远发展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①周伟:《有依托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2.人类发展理论

人类发展理论主要强调人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重视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不断提高人的可行能力和扩展人的选择,实现代际之间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提高。②张杰:《中国省际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发展的协调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此处主要阐述马克思、哈克和森三位学者的理论。

马克思研究了人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他指出人类发展包括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两个层面,前者是人类发展的核心,后者是自由发展实现的外在体现和内在要求,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社会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时是人类发展实现的过程。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哈克是UNDP的HDI首次提出的指导者,他指出人类发展涉及经济社会领域的多项内容,但收入、健康和教育三个因素可以反映人类发展的主要方面,HDI是一个较好的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但是HDI的构成维度应该随着时间的变化动态演进。②Mahbub ul Haq.Reflection on Human 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森继承发展了亚里士多德、斯密、李嘉图尤其是马克思的理论③李晓西、刘一萌、宋涛:《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开创了基于广泛信息基础的可行能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手段,发展是不断扩展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自由是在实质意义上定义的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一个人的可行能力就是能过有价值的生活的实质自由,包括经济条件、政治自由、社会机会、防护性保障以及透明性担保等五种工具性自由。④Amartya K.Sen.Development as Freedo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3.HDI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

(1)HDI的理论探索

HDI的理论探索主要分为UNDP和一些学者的努力两个层面。基于森和哈克等的理论基础,UNDP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人均GDP、教育和预期寿命三个一级指标的算术平均合成的HDI。但由于指标选择范围、阈值确定、数据质量和合成方法等是否合理,HDI受到不少机构和学者的质疑,引发了广泛的相关研究,⑤Tomson Ogwang.The Choice of Principle Variables for Computing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World Development,1994(12).⑥Elizabeth A.Stanton.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Working paper,2007.⑦Giangiacomo Bravo.The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New calculations and a first critical analysis.Ecological Indicators,2014(37).推动了UNDP对HDI的持续改进工作。而且,UNDP陆续提出性别发展指数GDI、人文贫困指数HPI等指标,作为对HDI的有益补充。

(2)HDI的实践应用

HDI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UNDP、一些国家和众多学者的推动三个方面。UNDP自1990年至今,基本每年⑧例如,2007和2008年只发布了一份。发布一份人类发展报告,是最权威的关于国别比较的人类发展报告,具有促进区域良性交流和政策制定等积极作用;在UNDP的支持下,140多个国家分别组织编制了近800份国别人类报告,反映了本国人类发展的实际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众多学者通过对HDI的理论解读、测算方法改进等,用于跨国比较或评估一国或地区内部的人类发展差距,⑨A.Indrayan,M.J.Wysocki,A.Chawla,R.Kumar and N.Singh.3-Decade Trend in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in India and its Major States.Socia Indicators Research,1999(1).Andrés J.Marchante,Bienvenido Ortega and José Sánchez.The Evolution of Well-being in Spain(1980-2001):A Regional Analysi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6(2).Stephen Morse.Stirring the pot.Influence of changes in methodology of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on reporting by the press.Ecological Indicators,2014(45).扩展了HDI的应用领域。

以上研究表明,人类发展理论重视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HDI是评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较好的综合指标。但从现有文献看,罕见从HDI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人类发展进行跨国比较的成果,本文将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为推动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二、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人类发展水平分析

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人类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下面,将从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期得出某些规律。

1.经济发展水平

要分析国家或地区的人类发展特征,首先应该研究其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关注GDP和人均GDP等指标。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①借鉴胡鞍钢、白永秀等学者的划分方法,本文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具体指中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蒙古、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乌克兰、摩尔多瓦。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改革》2014年第3期。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经济发展水平概况如表1。

表1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GDP、GDP年增长率及人均GDP

多位学者均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②限于篇幅,文章未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历年经济发展及人类发展的指标,但是一些结论是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历年数据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历年人类发展报告整理分析得出的。马莉莉、王瑞、张亚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与合作机制研究》,《人文杂志》2014年第5期。从表1可以得出包含以上内容的结论。从经济总量看,中国具有绝对优势,其次是俄罗斯和印度,而摩尔多瓦等9个国家或地区2013年的GDP总量不足0.1万亿美元;从GDP年增长率看,超过10%的国家依次为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5%-10%的国家依次为摩尔多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塔吉克斯坦和印度,伊朗的GDP年增长率为负值;从人均GDP看,超过10000美元的有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5000-10000美元之间的依次是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中国,人均GDP最少的三个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虽然中亚五国经济总量均不高,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人均GDP状况要远远好于中亚另外三个国家。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经济总量差异很小,但人均GDP差异较明显,尤其是白俄罗斯的人均GDP远远高于其他三个。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经济总量差异较大,年增长率和人均GDP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2.人类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是基础和关键,但人类发展比经济发展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反映了经济社会及环境等协调发展的成果。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人类发展水平概况如表2。

HDI值: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从高到低依次为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乌克兰、亚美尼亚和中国,其他国家或地区的HDI都在世界均值以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预期寿命:区域差异较小,但除了中国、亚美尼亚和伊朗外,其他13个国家或地区的数值都在世界均值以下;教育方面: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摩尔多瓦的预期受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均值;经过购买力平价美元测算的人均GNI:区域差异不如人均GDP显著,但是仅有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超越了世界均值,中国、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与世界均值接近,数值最低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从总体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的16个国家或地区有14个位于中高等人类发展水平,但从各个组成指标看,区域内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表2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国家HDI比较

三、1980-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人类发展水平变化趋势

从发展演变角度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人类发展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估区域总体人类发展、探讨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与世界均值的差异、推进政策制定及实施等。下面将选取1980-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国家HDI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详情见表3①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等之前属于1991年解体的前苏联,所以1980~2000年,这些国家的部分数据缺失。。

首先,从HDI的单个年份看:1980年,有数据的6个国家或地区的HDI均低于世界均值。除阿富汗外,5个国家或地区的数值均高于当年世界低人类发展水平组别中的均值;1990年,区域内多数国家或地区属于中高等人类发展水平,但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和蒙古的HDI低于世界均值,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HDI低于当年中低等人类发展组别中的均值;2000年,区域人类发展水平整体上有所提升,但仅有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伊朗、亚美尼亚和乌克兰超越了世界均值,除阿富汗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多数超越了当年所在水平HDI组别中的均值;2010年,区域内每个国家或地区的HDI值都较之2000年有所提升,但仅有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伊朗、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乌克兰高于世界均值,高水平人类发展国家或地区的HDI与当年世界高人类发展组别中的均值接近,中低等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多数低于世界人类发展组别中的均值。

表3 1980-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国家HDI变化趋势

其次,从HDI的增长率看:1980-1990年,6个国家或地区的增长率均大于世界均值,但蒙古和伊朗的增长率低于所在中低等组别的数值;1990-2000年,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均值,其中哈萨克斯坦等6个国家或地区的增长率还出现了负值,除蒙古和亚美尼亚外,增长率为正值的国家或地区的数值均高于所在人类发展组别的均值;2000-2013年,所有国家或地区的增长率均为正值,阿富汗增长率最快,但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均值,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增长率低于当年所在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均值。

综合以上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人类发展水平进入21世纪后发展较快,多数国家或地区位于中高等人类发展水平;但是从绝对值和增长率来看,多数国家或地区的人类发展水平低于当年世界均值及所在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均值;而且,区域内部及每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经济、教育和健康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并非总是带来人类发展水平的同步提升。①限于篇幅,文章未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历年人类发展指数各个一级指标的数值,但是一些结论是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历年人类发展报告整理分析得出的。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人类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分析

区域与世界以及区域内部的人类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教育两个方面。教育是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而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除了资本、人口、技术、自然资源和环境等,还有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和意识形态、文化等非正式制度。②王文贵:《互动与耦合: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下面将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区域人类发展差异的原因。

1.历史原因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主要区的16个国家或地区有10个③10个国家具体指中亚五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是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前苏联时期的“劳动分工”政策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成为工业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成为农业国。各国独立后,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期间不断受到腐败、贫困、宗教、民族和大国干涉等影响。至今,10个国家或地区依然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制约,多数选择了比较激进的改革模式,经济社会发展缓慢。④赵常庆:《中亚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探讨》,《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2期。

2.社会体制

区域内除了印度和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其他各国或地区普遍面临正式制度缺失的难题,各类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即使已有的制度,连贯性和一致性较弱,经常存在执行不到位或随意变更的现象。如俄罗斯和中亚各国比较看重国家主权与各种利益,而对于市场经济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解决矛盾与冲突时,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或者人治高于法制的现象。

3.国内安全形势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国内形式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及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印度和俄罗斯的国内形势相对稳定,尤其是俄罗斯虽然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但政治体制的控制性依然很强。从前苏联分离出来的10个国家或地区进入21世纪后,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哈萨克斯坦坚持改革开放、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发展也比较稳定。但多数国家市场对外开放明显不够,加上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国内安全形势不乐观。如阿富汗常年面临战乱和毒品难题,乌克兰2014年还爆发了当局与民间武装的冲突等。国内安全形势不稳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部分国家或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它们以后发展的一大难题。

4.资源禀赋

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资源尤其丰富,但是分布极不均衡。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电力、石油生产国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它的煤、铁、铝储藏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中亚五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其中哈萨克斯坦拥有石油、铜、铀等资源,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储量较大,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富有水力资源。蒙古富有农牧业资源和丰富的铜、黄金等矿产资源。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乌克兰拥有丰富的煤、铁、锰等矿产资源。

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存在差异。其中中国具有最大的人口总量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印度、俄罗斯、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劳动力也相对比较丰富。区域内多数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被人口增长所消耗,经济社会压力较大。其他方面,印度因软件技术的优势带动了相关技术行业的发展而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中国因改革开放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积累而具有明显的资本优势和制造业优势,中国、俄罗斯具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安全保障。⑤李兴,成志杰:《中俄印-亚欧金砖国家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力量》,《人文杂志》2015年第1期。

5.生态环境风险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能源等自然资源丰富,但地质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尤其是中亚五国处于内陆,气候干燥,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欠缺。能源产业本身具有污染性,本区域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随着能源的开发和合作的推进,合作形式单一且层次较低,再加上多国利益和区域环境利益的矛盾,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目前,区域生态环保制度供给有限,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环保激励监管机制不健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急需关注。①石莹,何爱平:《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的能源合作与环境风险应对》,《改革》2015年第2期。

6.非正式制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汇集包容性和多样化的东西方文化,追求主权独立和自主发展。因区域内多数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曾经部分甚至全部丧失主权,如中国曾经是半殖民地社会,印度曾是殖民地社会,中亚五国等在前苏联时期没有经济政治自主权。所以现在各个国家或地区追求主权独立的意识很强烈,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很大。但又由于各自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等差异,选择的发展道路也不一样。如只有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而且,由于宗教因素及民族情感等,区域内小国对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大国一直怀有戒心,从前苏联分离出来的国家对俄罗斯的情感也比较复杂,在区域各类事务合作中体现出疑虑或观望等不信任行为,制约着各国共同谋求发展的步伐。②李兴,成志杰:《中俄印-亚欧金砖国家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力量》,《人文杂志》2015年第1期。

五、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人类发展水平的路径选择

提升人类发展水平,对一国来讲,应该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区域来讲,应该本着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互动交流模式,从国家、区域等宏观层面和企业、个人等微观层面联合推进,加强区域与外部尤其是区域内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缩小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与世界的差距,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人类发展水平。

1.经济方面

重视人类发展不是忽视或弱化经济发展的地位,经济虽然不是社会进步的唯一要义,但仍然是基础和关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应该以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和文化交流等软件先行,以能源合作为核心,重点推进科技、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合作,③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交流合作的现有文献已有一定数量,此处仅谈经济方面的建议措施。马莉莉,王瑞,张亚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与合作机制研究》,《人文杂志》2014年第5期。刚翠翠,任保平:《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的中亚五国发展模式》,《改革》2015年第1期。倪明明,王满仓:《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区域化的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人文杂志》2015年第2期。使沿途国家和地区能够公平地分享经济交流和合作带来的成果。

2.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能源合作的重要保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应对环境风险,应以健全环保制度为保障、完善激励机制为手段、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为核心,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第一,健全区域环保制度是减少环境风险的保障,应该不断完善区域内部的环保公约等制度框架、探索环保交流合作的新模式,设立专门机构、筹备环保共同基金、用非市场手段消除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等。第二,完善激励机制是规避环境风险的手段,可以通过构建区域协商沟通机制、明确环境规制机制和推进市场化的操作机制等实现。第三,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转变能源合作的方式,是规避环境风险的关键,尽快升级能源产业价值链,应该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实现利益分配与环保责任承担等相统一的目标。④石莹,何爱平:《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的能源合作与环境风险应对》,《改革》2015年第2期。

3.教育

推进区域教育合作,是促进人力资本形成和彼此了解互信的一个重要渠道,将为经济合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目前,从整体上说,区域内教育面临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匮乏、教育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由于各种教育资源的差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教育跨国供给方主要是中国和欧美。比如说中亚的留学生主要流向欧美和中国,而中国和印度等亚洲的留学生主要流向欧美。教育领域的持续合作,应关注合作平台、合作形式和合作内容等方面。

第一,拓展合作平台,增进教育合作互信。如积极搭建跨文化的多语种的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开办丝绸之路博览会、文化艺术节等,增加相互了解信任。第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跨国教育合作。如继续完善区域及国家层面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加大合作基金投入和配套支持政策力度,形成平等协商、质量保障、风险防范和成果共享等机制,监督并激励教育合作的各个环节。第三,强化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如自由选择政府与高校、高校与高校、高校与跨国企业等合作形式,推进公办、私立等层面均可参与的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开展研究生、本科、职业技术等不同层次的留学生教育和短期师资交流、员工培训等合作。①申建良:《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新疆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四,构建共同的教育市场,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更新合作理念,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等相关要素的自由流动,重点在于开发开放、规范的教育合作市场,其中包括共建利用先进开发多种形式的网络教育资源等内容。②杨珊珊:《欧盟教育合作机制及其启示》,《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第6期。

4.健康领域

健康领域主要涉及医疗卫生等问题。目前,区域内中国和俄罗斯的医疗卫生资源比较丰富。推动医疗卫生的互动交流,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推行无障碍跨区域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旅游,根据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发多样化的旅游医疗服务产品,推动跨国就医。③南宇,李兰军:《西北丝绸之路跨区域、无障碍、一体化旅游模式研究-基于丝路申遗的视角分析》,《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第二,加强健康服务领域的合作,制定公共卫生计划,促进周边国家在传染病防治和疑难杂症领域的合作,探索建立医疗卫生领域的联防联控机制。第三,整合区域健康资源,推进网络医疗,加速信息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第四,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卫生领域投资资本、人力资本、药品和器械等商品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④丁纯,郭欣:《欧盟卫生领域合作与“开放性协作机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结 语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不仅事关沿途各个国家或地区,还因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极具战略意义。基于人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HDI的分析框架,考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人类发展现状、变化趋势及成因,为深化这一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做了些许探索,只求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均值经济带区域
分割区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区域发展篇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