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姝,李 曲
(成都工业学院 a.继续教育学院;b.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 611730)
藏族热贡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产业化研究
程 姝a*,李 曲b
(成都工业学院 a.继续教育学院;b.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 611730)
阐述了热贡艺术的总体特征,包括其渊源、现状、文化内涵,探讨了热贡艺术产业化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了热贡艺术产业化的运作思路。
热贡;艺术;保护;发展
(一)渊源与现状
藏族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图案、酥油花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2008年9月,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热贡艺术知名度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有热贡艺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仅20余名,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黄南州”)就有8名,该州有各类热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5 634名,热贡艺术相关企业87家,热贡文化产业年收入达6 000万元。黄南州仅20万人口且以藏族为主,辖区内的同仁县已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该地区艺术底蕴极其深厚,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空间很大。
(二)特色
1. 佛教文化内涵深厚
热贡艺术承载了民族宗教与文化的表达重任,在传承当地藏民族的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如观音、菩萨、大力护法仙、佛教经典故事等,同时在热贡艺术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2. 形式丰富多元
绘画、雕塑、木刻、堆绣等都是热贡艺术的载体。随着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热贡艺术不断对其他各民族的艺术精髓进行吸收、合并与借鉴。演变成为中华各民族之间不断交融、碰撞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3. 蕴藏经济价值
热贡艺术有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通过多种载体呈现,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征,近年来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是蕴藏经济价值的资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三)同仁县热贡艺术概况
同仁县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181 km。是中国热贡艺术之乡、热贡艺术的发祥地、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目前从事热贡艺术创作的民间艺人2 000余名,主要分布在隆务镇吾屯上、下庄,霍日加、加查么村和年都乎乡的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曲麻村一带。其产品销往甘肃、四川、西藏、新疆、台湾及尼泊尔、日本、印度、蒙古、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在热贡艺术较为集中的吾屯村、年都乎村“家家做画、人人从艺”。其产品销售已成为同仁县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和稳定的非农收入。同仁热贡艺术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一)产业化现状
黄南州热贡地区艺术资源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同仁县城隆务河畔是享誉中外的“热贡艺术”诞生地,如表1所示。近十余年来,同仁县政府将大力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定位在热贡艺术的利用与挖掘上。目前同仁县的经济收入来源很重要的一部份来自于加工与销售本地手工业者制作的艺术品,热贡产业初具规模,逐步实现了将热贡工艺品资源转变为当地产业化资源的发展思路。
表1 热贡艺术发展历程
自2005年起,同仁县政府与黄南州政府、青海省政府采取“市场运转、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等方法,成立了热贡艺术与自然生态保护领导小组,组建了热贡艺术保护协会,并筹措资金建成了热贡艺术馆。同时,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认识到,目前当地旅游与文化艺术产业的挖掘还处于开发初期,社会投入资金与政府筹措资金尚显不足,各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也较为薄弱。这导致热贡艺术发展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其产业化开发的进程,也难以鼓励社会资金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
(二) 产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文化繁荣
在我国的文化大格局产业范围及其发展过程中,热贡艺术产业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点依托热贡地区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过程中,通过政府、企业与市场相互关联的产业化生产,通过市场之手达到调节与促进民族经济的目的,使热贡文化资源在市场化过程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变为可满足人民需要的经济资源,这是经济增长中独具特色的转变方式之一。在热贡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和活力的艺术宝藏资源,能够促进和保障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效地促进民生发展和保障民俗文化的传承。
2.基础条件
为了真正实现对热贡艺术产业的保护与传承,应大力支持和促进热贡技艺传承恢复活力,帮助他们能够站在艺术制作的第一线,对其技艺传承人加以辅导,截至2014年底,热贡艺术人才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针对那些适合大规模、产业化引导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应该加大产业化力度,在资金、人员等资源调配方面予以政策支持,运用市场规律,建设良性机制,扩大市场供给与销售;对于濒临灭绝的艺术形式,应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拯救措施,对其进行梳理、保护与完善;对制作有一定要求且不易集中的艺术形式,可在形成一定的市场预期时,通过“传承人协会”等组织进行推广,逐步实现规模化。
表2 热贡艺术人才现状统计情况
3.环境条件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与其相应的文化产业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及“非遗”的特点建立了传承与产业化基地。吸引了企业与社会资金注入,相继建设了各自的博物馆与非遗文化展示馆。在诸多措施的推进下,非遗文化的保护与继承通过产业化的道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热贡艺术技艺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杰出代表,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们高超的传统技艺也得以展现,在产业化资金的推动下,这些技艺的载体也得以在市场上流通,深受市场推崇及认可,艺术的生命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同步良好运行的态势。
(一)发展意识不强
热贡文化的内核是藏传佛教,寺庙是热贡文化最为集中的展示场所,而佛教崇尚远离世俗生活,对产业化存在着先天的抵触与抗拒。不少僧人认为如果对热贡艺术进行产业化,就背离了这种文化的初衷。这其实是对于产业化的误解,产业化的道路不仅有利于对热贡艺术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发展,同时也可能实现对这种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首先是认识程度存在差别,部分官员对于产业化的问题重视不够,缺乏使命感与责任感。其次,对于如何进行产业化,尚未形成成熟和系统的认知。有的领导认为发展旅游业就是对热贡艺术产业化,其实,这只是产业化系统运作的途径和方式之一。如果对于产业化问题的认知不全面,在实践过程中则必然盲目和低效。
(二)规模小
目前,热贡艺术的产业化仍然属于初级水平,更多地表现为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低水平重复、恶性竞争的现象较为突出。如果没有产业化的运作,这种格局将在较大的范围内长期存在。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来看,产业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经济体量,规模效益才能够得以实现。黄南州应借鉴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对其经验进行深入挖掘和总结,同时,对本地区的现状与条件进行研究,实现创新,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让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化企业成为热贡艺术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对行业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的作用。
(三)市场不完善
目前,文化产业市场产品种类较少、附加值较低、市场秩序有待完善。在宏观层面上,产业化的道路还缺乏明确的指引和科学的策划;从微观层面,各类经济主体缺乏产品研发实力和市场营销手段,在较大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发展道路。市场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序与混乱。目前热贡文化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并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供需双方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笔者认为,要实现热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必须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热贡艺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热贡艺术产业化进程与黄南州文化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认真分析黄南州的发展规划,寻找热贡艺术产业化的立足点和发展机会。
(一)强化热贡艺术的民族特色,打造优质产品
热贡艺术在黄南州有着深厚的土壤,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已经具备了将其进行品牌包装和产业化推广的基础。热贡艺术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浓郁的艺术和宗教气息,通过唐卡、堆绣、雕塑等载体呈现出来,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但目前的产品还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形式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市场还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热贡艺术品的形象。只有形成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产业化的道路才能够走得下去。
(二) 改革热贡艺术的管理体制
热贡艺术产业化的思想必须依托科学有效的机制才能够实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融资体系。应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来引导热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政府在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和规划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则应该放开限制,允许更多的投资主体以更丰富的合作形式介入到热贡艺术产业化的事业中来。以放水养鱼的心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来构建热贡文化产业投资体系,真正实现多方受益的发展格局。营造积极踊跃的投资氛围,创立各种形式的文化企业,使之成为推动热贡艺术产业化的经济主体。政府作为方向引导者和秩序维护者,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与经济实体的合作。
(三)持续深度挖掘热贡文化
热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必须明确产业化是植根于文化基础的,如果不注重对热贡文化的进一步挖掘,产业化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业化的过程中,客观上可能会起到促进艺术挖掘的作用,但作为政府和相关文化单位,更应有主动挖掘的意识。热贡艺术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内涵极其丰富,目前的成果只是冰山一角。将来,还应从各个维度和视角,通过各种研究方式,对热贡文化进行进一步挖掘。科研管理部门应该鼓励立项热贡文化的相关课题,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争取在相关科研领域多出成果。
(四)加大热贡艺术的宣传推广力度
举办标志性节庆活动是推广热贡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是热贡藏乡的“六月会”,已传承了近600年,为热贡艺术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媒介。它融宗教活动、群体舞蹈、服饰展演、走亲访友等内容为一体,在几百年的传承中不断发展,成为特有的文化现象。2006年6月,热贡“六月会”被国家文化部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望再次申报人类“非遗”的项目。此外,热贡年俗、热贡羌姆表演、隆务寺佛教音乐表演、转弥勒佛活动、晒大佛活动、保安灶火等传统习俗也都各具特色。我们应有意识地利用此类传统文化资源,将热贡艺术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如黄南州成功举办的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和黄南州民间藏戏展演等都是成功的尝试,值得推广。同时,有意识地培植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环境,吸引投资,力争形成良性的经济发展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宣传工作的理念和手段也在不断地变化。传统媒体的效果在不断减弱,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作用呈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应该密切把握传播领域的发展动态,提升宣传工作的成效。对传统宣传和交流方式要进行系统分析,一方面要更积极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要压缩一些宣传效率较为低下的途径和方式。在互联网传播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运用论坛、微博、微信、APP等手段加大对热贡艺术的推广。还可与专业公司合作,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来实现热贡艺术的有效传播。
[1] 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青海通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戴嘉艳.热贡艺术源流浅探[J].青海民族研究,2002(1):50-53.
[3] 角巴才让.热贡艺术的起源与发展[J].群文天地,2011(2):47-51.
[4] 王怡潇.热贡艺术传承与保护之我见[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8-81.
[5] 察仓·尕藏才旦.热贡唐卡[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6] 桑杰.对热贡文化及其保护的思考[J].攀登,2011(6):1-3.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Regong Art
CHENGShua*,LIQub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Regong Art, covering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presents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esent status and necessity on industrialization of Regong Art and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n its further operation.
Regong; art; protection; development
10.13542/j.cnki.51-1747/tn.2015.03.012
2015-05-13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QZY1401)
程姝(1981— ),女(汉族),山西晋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产业文化,通信作者邮箱:520044222@qq.com。 李曲(1973— ),男(汉族),四川盐亭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G127
A
2095-5383(2015)03-0041-03
(a.Adult Education College;b.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61173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