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诗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讨

2015-02-21 01:38罗业恺朱薇薇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陈毅理想信念诗词

罗业恺,朱薇薇

(成都工业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校团委,成都 611730)

陈毅诗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讨

罗业恺a*,朱薇薇b

(成都工业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校团委,成都 611730)

分析了陈毅诗词在理想信念教育、美德培养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探讨了利用陈毅诗词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陈毅诗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客体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的积极、有利的影响,具有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和发展性。”[1]82“诗言志”,自《诗经》起,历代教育者都很重视诗歌所具有的社会教化功能。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的功能进行了高度概括:“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 世纪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开创了全新的革命诗词时代,以毛泽东、陈毅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创作的诗词鼓舞、激励了更多的革命者前赴后继投入到革命实践中。这些革命诗词具有自身独特的塑造思想、纯洁心灵、构筑人格的力量,同时也是创作者优秀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的集中展现,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生动记录。陈毅诗词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反映了革命者崇高的奋斗品格,体现了共产党人思想政治审美追求,具有显著而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由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部分构成,本文主要就陈毅诗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功能展开讨论。

目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涵盖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基本国情、党的方针路线、爱国主义和形势政策的政治观教育;以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为内核的人生观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恋爱婚姻家庭美德的道德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要“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2],而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的陈毅诗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教育功能。

一、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革命诗词大多以追求真理、自由、民主、平等为主题,内容上多记录为了理想而进行的艰苦而长期的斗争,而陈毅诗词堪称代表。对大学生而言,陈毅诗词简短且朗朗上口,便于成长期的大学生阅读,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养追求真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如1936年8月作《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人在“往来作战,备极艰苦”“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的艰难斗争环境中,依然坚信“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1936年冬作《赠同志》:“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能系几安危?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蓓蕾。”诗人相信天空的乌云不会一直遮住太阳,严冬过后花朵一定会开放。以上诗句中将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认识和对革命未来的坚定信心融合在一起,既有哲理,又有实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当代大学生有极强的教育功能。1936年冬作《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面临生死选择而创作的诗句更能真实表现出诗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充分展示了陈毅对人民解放事业的赤胆忠心,其中为革命、为自由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肃然起敬。对信仰缺乏、理想信念迷茫的当代大学生而言,阅读充满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陈毅诗词,可以感受到诗人诗作中塑造的为革命坚持理想信念的典型形象及其代表的奋斗和奉献精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面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美德培养教育功能

陈毅诗词涉及面广,在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恋爱婚姻家庭美德为内容的道德观教育中也能发挥教育功能。

(一)职业道德教育

解放后涌现的先进人物是陈毅诗词歌咏的对象。1958年,女工向秀丽保护国家财产、忠于职守而英勇牺牲,诗人“深感此事”,写下了白话诗《向秀丽歌》,讴歌了英雄不计较个人得失、为集体英勇牺牲的事迹和精神。这样歌颂职业道德榜样人物诗句无疑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极强的宣传和激励作用,在今天职业选择价值多元化的现状下,对大学生树立为集体奉献、为职业献身的职业道德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社会公德教育

新中国的建设同样伴随着社会成员公德的建设。陈毅在1957年游颐和园时和普通人一样排队划船,游玩后将一天的所见所闻写成白话长诗《颐和园划船》,记录了对排队有不满情绪的同志的言行,也记录了周围群众对该同志的教育和诗人的所感所想。全诗明白如话,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一位长者对缺乏社会公德的年轻人的规劝之意,在社会公德有所缺失的今天仍不失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恋爱婚姻家庭美德

“无情未必真男儿”,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恋,陈毅诗词表达了对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眷恋,大学生能够从中深切感受到这些真挚的感情,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婚恋观和恋爱婚姻家庭美德。1941年1月写下的《内人东来未至,夜有作》:“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1943年11月作《无题》:“我行访塞北,君留守淮南。彼此单形影,独自料温寒。”1944年2月作《寄内》:“地冻天寒西北行,山川遥共客心深。最是荒村风雪夜,思君吟咏到天明。”描绘了诗人和家人在抗战烽火年代中 “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真挚情感,一个为理想,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共产党人形象跃然纸上。这些诗句,能让大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利义观和爱情观,有助于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面对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三、文化传承教育功能

(一)记录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历史

陈毅诗词从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被遣送归国写起,一直持续到1968年7月“文革”中受到不公正批判停笔,时间跨度长达47年。这半个世纪的诗词创作记录了中国革命兴起、发展、壮大到取得胜利的全过程。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牺牲、挫折、成绩、教训在陈毅诗词中都得到了全面的记录。在《哭阮啸仙、贺昌同志》《哭彭雪枫同志》《哭叶军长希夷同志》等诗歌中,诗人为革命年代中同志的牺牲而痛哭;《潜艇上留题》《初游良口》《十三陵水库竣工典礼颂歌》等诗歌中,诗人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而欢呼。阅读陈毅诗词,可以跟随诗人的视角重温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加深对党、对革命者、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认识。

(二)凝聚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陈毅诗词不仅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简单记录和直白抒情,作为一名有着“一日不思想,不死亦是忘”(《 冬夜杂咏·思想》)的认识并具有一定思想高度和丰富人生阅历的创作者,能通过表面触碰到事件的本质,从而创作出有富含哲理、凝聚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诗句。《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赠同志》中“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蓓蕾”都是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后创作出丰富哲学思想的诗句。在1937年作《读<三国志>论人物》中,诗人拨开千古“武圣人”“义薄云天”的赞扬,认为关羽“髯也何堪号绝伦,东南大事付卿身。荆襄冒进同盟失,自大骄矜误一生”,对关羽的客观评价是诗人在残酷军事斗争中的自我提醒。1954年“高饶事件”后,陈毅曾作《感事书怀》四首,告诫自己、亲人和战友“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慎之又再慎,谦逊以自束。后车善择途,前车一再覆”“须牢记,无情历史,利己必凶终”,其中《七古·手莫伸》最后4句“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可谓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1960年12月作组诗《冬夜杂咏》,借对青松、红梅、秋菊、幽兰、含羞草等歌咏,实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这些植物所代表美德进行歌颂。阅读这些有思想高度和文化内涵的诗句,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受到专业知识之外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感染和熏陶。

图1 陈毅手迹

四、审美教育功能

陈毅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读者诗词阅读,体会到诗词中的感染力、震撼力,发现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审美愉悦。

(一)无产阶级革命情操的崇高美

朗加纳斯(Longinus)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美包括: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3]83具有崇高美的作品,往往来自创作者的伟大心灵,“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把整个生活浪费在琐屑、狭窄的思想和习惯中的人是决不能产生什么值得人类永久尊敬的作品的”。[4]168作为革命者,诗人所具有独特的伟大精神力量,成为了创作出崇高作品有利条件。“努力向无限挣扎”的崇高美是无产阶级革命情操的集中表现,陈毅诗词中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记录,无一不是对革命者和人民大众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充分展示了为崇高的人类社会理想的不断超越与实现的革命情操。写于1936年游击战争艰苦岁月中的《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赠同志》《梅岭三章》《无题》等诗歌,充分表现了陈毅诗词摆脱了一己幽怨的小我境界,这些乐观向上、为革命不畏牺牲的诗句是诗人伟大、崇高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学习这些闪烁着无产阶级革命情操崇高之美的诗句,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信仰,培养他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二)革命斗争的精神美

革命年代的陈毅诗词是中国人民反抗“三座大山”不屈斗争的真实记录,面对反动势力的顽强斗争、永不屈服成为了陈毅诗词的主要内容,从诗人1921年遣送归国到1968年 “文革”中拍案而起被诬为“二月逆流”,诗人的创作展现了一个反抗者的姿态。陈毅诗词气势磅礴、大义凛然,感染力极强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革命到底的战斗精神,它像旗帜,激励更多的革命者不屈奋斗、勇往直前,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之美。

在军事斗争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代,诗人将战斗精神放在了“与天斗”的国家建设和对自我思想的斗争上。在国家建设年代中,诗人写作的《三门峡前景》《长江大桥》《初游良口》《再游良口》《三游良口》《十三陵水库竣工典礼颂歌》为大桥、水库、大坝、电站等建设成就欢呼,诗歌中充满了“战天斗地”的斗争精神。在和平的建设年代的诗作《感事书怀》《冬夜杂咏》《六十三岁生日述怀》《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二首》《题西山红叶》都展示了诗人敢于同与自己和身边的蜕变思想作斗争的所想所思。阅读陈毅诗词,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崇高美和斗争精神美,提高自身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审美视野,增强对革命者的崇高情操和斗争精神的领悟和理解,从而激发起大学生内心超功利的情感波澜,体验到人生意蕴,获得不同于阅读其他诗词作品带来的精神洗礼和审美享受。

诵读陈毅诗词,读者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指导和调节。陈毅诗词中的理想信念、美好品德、思想文化都能给大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在遇到挫折、困境时,可以调节情绪、激发斗志。陈毅诗词来源于革命者心灵、闪耀着自由、理性之光、体现着崇高美和斗争精神美,在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提高人生境界等方面都将发挥自身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陈毅诗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是陈毅元帅的母校,如何利用陈毅诗词这一有着丰富内涵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将陈毅诗词结合到课外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5]9。目前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利用“陈毅精神”这一教育资源,有以“弘毅”命名的校园广场、学术讲坛、艺术团,有以陈毅之字命名的“允明”教学楼,形成了弘扬陈毅元帅精神的集群效应,但是在陈毅诗词这一教育资源的利用上还亟待加强。

图2 成都工业学院“弘毅”广场

开展以陈毅诗词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可将陈毅诗词结合到校园群体文化中。陈毅诗词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伴随着陈毅诗词校园文化而形成、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感染和熏陶,从而避免强行灌输而产生的负面影响。陈毅诗词本身具有文化传承的教育功能,而以陈毅诗词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上同样具有传承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教学楼、宿舍、操场等公共场所悬挂、张贴有关陈毅诗词的宣传画、书法作品等,给大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赋予建筑物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开展以陈毅诗词为主题、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陈毅诗词书法展、朗诵会、学习报告会、研讨会,将内涵丰富的陈毅诗词展示在更多的大学生面前,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同时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校报或校园网为大学生搭建学习陈毅诗词的平台,在校报或校园网上开辟专栏定期刊载不同的陈毅诗词,并给出准确的解析,指出每首诗词具体的教育意义,还可以面向大学生征稿,探讨学习陈毅诗词的感想,将优秀作品刊登在校报或校园网上。注意运用新媒体,利用大学生喜欢的微信、微博等手机终端通信工具,进行陈毅诗词讲解、陈毅诗词故事等教育内容的推送及学习心得互动。

(二)将陈毅诗词结合到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中

“两课”体系可以将陈毅的革命事迹和陈毅诗词作为生动的案例加以运用。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全景记录的陈毅诗词走进课堂,运用得当,必将激发大学生们对“两课”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对陈毅元帅的敬仰之情。

“两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在介绍陈毅诗词时应将创作背景和当前社会情况相联系,做好新旧社会的比较,引导大学生看到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陈毅诗词中理想信念、美好品德、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来,以小见大,透过陈毅诗词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大学生受到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美好品德、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成为理想信念、美好品德、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通过对陈毅诗词的学习,师生双方都成为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美好品德、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行分子”。

六、结语

运用陈毅诗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大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依赖于教育者对陈毅诗词深刻、全面的理解和驾驭,还依赖于受教育者对陈毅诗词的理解、认知和最终内化。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陈毅诗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一定会更加全面和深入,陈毅诗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8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1).

[3] 朗加纳斯.论崇高[M]//缪灵珠.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3.

[4] 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8.

[5] 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9.

[6] 罗业恺,朱薇薇.陈毅诗词的创作特色[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3):9-11.

[7] 罗业恺,朱薇薇.陈毅诗词夜意象的探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9-11.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hen Yi’s Poetry for College Students

LUOYekaia*,ZHUWeiweib

Chen Yi’s poetry is the real record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in ideological, politic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aspects,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approa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the poetry of Chen Yi.

Chen Yi’s poetry;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

10.13542/j.cnki.51-1747/tn.2015.03.004

2015-01-07

成都工业学院2013年院级科研项目“陈毅诗词研究”(KY13221004B)

罗业恺(1977—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通信作者邮箱:20438132@qq.com。 朱薇薇(1980— ),女(汉族),四川眉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31

A

2095-5383(2015)03-0013-04

(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Youth League,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730, China)

猜你喜欢
陈毅理想信念诗词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诗词之页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