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传辉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13)
轧辊装配技术和使用管理注意事项浅析
代传辉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13)
浅析轧辊装配技术和使用管理注意事项。
轧辊 装配 使用管理 流转卡 履历表
轧辊是轧机的主要组成部件,故轧辊的装配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轧机的技术水平,影响着压延产品的质量。轧辊既是轧机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生产的主要管理对象,因此,建立合理的轧辊使用管理注意事项或制度对提高轧机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尤为重要。本文适用于铝箔行业各类轧机轧辊,内容包括轧辊使用工序的管理注意事项和轧辊装配技术。
⑴磨床工段需接《轧辊流转卡》后方可拆卸下线轧辊,仔细阅读《轧辊流转卡》,了解换辊原因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如违反《轧辊使用注意事项》,应及时上报设备部门,由设备部门统一处理,若是轴承、端盖、轴承座、紧固螺栓、油雾或油气润滑接头损坏应同时备好更换备件。
⑵完成后用尼龙带吊住,用手晃动或用铜棒对称适当敲击,然后将轴承座连同轴承及外环整体拆卸。
⑶拆辊后重点检查:轴承、轴承内外圈、密封圈、端盖螺杆有无断裂或缺失,检查油雾或油气润滑孔道有无堵塞,若有问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①发现轴承有烧灼现象时,首先应及时查清轴承座、轧辊的编号,并做好记录。依次检查润滑油是否充足→是否进水、铝皮等杂质,密封是否损坏及相关配件使用是否正确→相对旋转部位是否有明显摩擦→轴承座外部尺寸大小→座孔尺寸、椭圆、锥度、对基准衬板面的偏心→轧辊辊颈是否有烧伤、拉毛、粘结等现象以及跳动是否超过0.05等等并做好记录,以便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②如需拆卸更换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套时,必须用轴承感应加热器加热,且不得超过120℃。因烧粘而拆卸困难时,不到万不得已,严禁用火焰烧割。否则造成辊颈与轴承配合表面恶化、轧辊变形。轻则必须上磨床修复,严重的必须报废。特殊情况必须用火焰切割轴承内套时,必须经设备部门批准、明确原因并做好记录。如果决定可以再使用,必须上磨床修磨辊颈,严禁只用手动砂轮简单修磨便投入使用。
③拆下的工作辊转送磨削辊面之前,应仔细检查轴承位及密封位有无烧灼、明显毛刺及严重磨伤。如有,必须做好标识,有计划地先对轴承位及密封位进行修复,再对工作面进行修磨。
④修磨轧辊工作面时,应仔细检查辊颈或轴承内套表面质量有无拉毛和烧伤,用磁力百分表测量辊颈跳动量是否超过0.05 mm。如有上述现象,需修磨该轧辊的辊颈。
⑴干油润滑轴承应检查是否渗入乳液、油中是否有磨损金属屑、是否有裸露滚珠油量缺失现象,若有应清洗,清洗采用干净煤油,用干净纱布或绸布蘸足煤油边淋边擦,保证缝隙里的污染油清洗干净,清洗后煤油应沥干或用风管吹干,然后添加足量、干净干油,装配后备用。
⑵油雾或油气润滑应检查轴承表面、滚珠间隔缝中是否有金属屑或油泥,若有应清洗,清洗方法同上。
⑴确保装配现场清洁,严防异物进入轴承箱内部。
⑵仔细检查轧辊辊颈、密封位、辊身侧嵌环、轴端止推环端面等有无拉毛、擦伤、卡伤等缺陷。凡与轴承配合的零件上有毛刺尖角的,必须去除,以免装配时落入轴承箱内部,影响装配质量。
⑶装配前应再次检查确认轴承座、轴承、密封圈、螺杆、油路通道或干油量无异常,若有异常应及时更换,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⑷轴承座内的轴承需在外圆周四等分的位置上标明负荷位置(在外圈旋转的情况下,负荷位置标在内圈上),在每次解体清洗后的组装时,将负荷位置改变90°再使用,并对承载区和位置进行记录,轴承的寿命可以得到延长。注意:更换承载区的最佳时机是在轴承检查期间,此时应将新的外圈承载区转到轴承座的指定位置。一定要对这一活动进行记录。每次检查时都应将外圈转至新的承载区,逐步使载荷分布在整个外圈滚到表面,这样能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在四个区域轮流使用一次后,建议在保持部件的正确顺序的同时,将轴承部件的一面在下侧翻转至另一面在下侧。这样交替使用能使承载区平均分配在各列辊子上。推荐轴承的分解、清洗、检查周期为3到6个月。
⑸辊子和轴承箱装配时,在辊颈面薄薄地涂上专用润滑脂,要注意对芯,不要损伤轴承箱的轴承或密封。旋紧调整螺母后,要放回一定量,并再锁住螺母。大型轴承的放回量为圆周的1/8-1/6(螺母的螺距为5 mm以上),小型的轴承为1/6~1/4。
⑹安装轴承挡板时,需对称均匀把合螺杆,以保证挡板均匀压紧轴承。安装其它部位螺杆时也需对称均匀压紧。
⑺装配需要敲击时应用专用铜棒,严禁用榔头、钢棒暴力打击,以防变形、磕伤、破损,轴承座上辊是摆动旋转推入,以防密封圈磕碰变形。
⑻端盖螺栓应无缺失并旋紧,必要时可用400 mm左右长助力棒助力旋紧。
⑼未经设备维修中心许可,不得随意改动轧辊整体与局部结构。
⑽严禁在轧辊轴承箱上随意焊接等。
⑾装配完后应用手盘动轴承座试转,保证无卡阻等异常现象,确保上机后正常使用。
⑿安装完毕后,将挤出的润滑脂、轴承座外表面的污物等全部擦拭干净,防止带入轧制乳液中。
⒀以上工序完成后及时详细填写《轧辊装配履历表》记录表。
⒁装配合格后,吊运到指定地点,整齐按类存放。
⒂工序全部结束后,将现场卫生处理干净。
⒃装配完毕的轧辊装置经班长或工段长检查确认签字后方可交由生产工段使用。
⑴轴承箱经长期使用,由于壁厚、轧制载荷,及微振磨损的不同,会导致轴承箱内径面变形。因此1~2年要对轴承箱的内径作一次测定,记录圆度和磨损量。辊径直径也因磨损和修整研磨等而减小,同样记录数据。报废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订。
⑵辊身侧嵌环和轴端侧止推轴环挡肩的端面长期使用也会产生微振磨损和段差磨损。这种情况下与内圈端面的接触面积过小,内圈端面上会产生擦伤或热裂纹。因此,需经常修正挡肩等的端面,消除段差现象。
⑶在安装轧辊和轴承箱时,密封容易损伤,发现有损伤则应更换。
⑷对轴承箱与轧机机架牌坊窗口滑板面间的间隙的监测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如间隙过大,轴承箱会倾斜,轴承上容易产生力矩,从而导致其早期的剥落和烧伤。
⑸轴承内的润滑脂需要定期检测,以查知润滑脂的机械、化学性状,以及水和其它异物的混入情况。特别是水、砂、金属粉尘等会缩短轴承的寿命。因此,要根据程度的不同,对密封的改进、润滑油或脂的供给间隙、供给方法、供给量等点检维护方法作相应的修正。
(1)轧机操作工领辊时需填写《轧辊流转卡》,轧辊上线前应仔细阅读《轧辊装配履历表》记录表,应选择放置8 h时以上的配对轧辊,新换上的轧辊要有预热过程,预热至35~50℃保温半小时以上方可使用。
(2)换辊时在轧辊轴承箱的衬板处均匀涂抹适量润滑脂后再上线。
(3)轧制过程中要注意对轧辊进行充分的冷却和润滑。
(4)尽量集中同品种、同规格材料一起轧制,以便延长一个辊型的使用时间,减少换辊次数。
(5)轧辊上线后应及时填写《轧辊流转卡》。
(1)轧机操作工送辊时需提交《轧辊流转卡》,当轧辊正常使用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计划性换辊(主要是指轧制规格更换、辊型改变、正常生产磨损或产品通过量达到规定数量等)。
⑴支撑辊换辊:正常生产条件下,支撑辊装置连续生产运行240 h或半个月,或连续生产12炉次,或粗糙度低于Ra0.2时即检查轧辊装置,视情况更换、磨削、保养一次。
注意事项:正常更换保养,由当班班长填写《支撑辊流转卡》,与磨床装配工段办理正常交接手续。故障损坏或者不到使用周期更换,由当班班长填写《支撑辊流转卡》,经车间主任签字后方可与磨床装配工段办理正常交接手续。之后,当班班长要写一份书面的事故报告报生产总监。
⑵工作辊换辊:正常生产条件下,箔轧工作辊生产16卷料需进行更换、磨削、保养一次,冷轧机工作辊生产200卷冷轧成品卷料需要更换、磨削、保养一次。
注意事项:正常更换保养,由当班班长填写《工作辊流转卡》,与磨床装配工段办理正常交接手续。故障损坏或者不到使用周期更换,由当班班长填写《工作辊流转卡》,经车间主任签字后方可与装配办理正常交接手续。
(3)轧辊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粘辊、缠辊等因素导致裂纹、掉皮等,或者由于轧辊本身质量以及磨削质量等原因时,要进行必要的换辊。
(4)当在线轧辊需要更换时,拆下的轧辊需要仔细检查,并综合该辊上线时的记录,将本次更换轧辊的原因填写在《轧辊流转卡》记录上。表面缺陷存在的位置,需要用记号笔在相应位置标出,同时以便磨床工作人员在磨削时检查参考。
建立合理的轧辊使用管理注意事项对提高轧机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尤为重要,将上佳的轧辊装配技术培训到轧辊装配工序是保障产品表面质量的关键。不管是轧辊装配技术还是轧辊使用管理注意事项都应该在实际装配实践和生产使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力求装配技术和使用管理注意事项与时俱进。但形成的轧辊装配技术和使用管理注意事项或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和落实,才能保障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便于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1)傅祖铸.有色金属板带材生产.中南大学出版社.
(2)周强.轻合金板带材生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职工教育教材编审办公室.
收稿:2015-03-03
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