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兴起于工业化大生产,对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序化和优化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文化等非物质领域的标准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还是企事业单位的中观管理层面,抑或个人和具体事务的微观运作层次,都与非物质领域标准化息息相关。在非物质领域,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如何在标准化基础上,进而制定出合理的标准规范;如何对相关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建设国家标准化体系;如何通过相关标准来保障和提升国家经济文化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政府管理部门、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艰巨的研究任务。图书情报领域与标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标准文献是标准的重要呈现方式和主要载体,而图书情报机构从事对标准文献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本来就是一项信息管理工作;而且,图书情报事业本身的高效运作,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该领域的标准化可为其他领域借鉴和参考。围绕非物质领域标准化与评价研究,本专题分别就公共文化服务、高等教育质量和教育项目评价组织的4篇论文,主要是对特定领域的探索,旨在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当代中国面临的艰巨历史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是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趋势。因此,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已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等教育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具有决定意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教文水平的重要体现。面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在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在2012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要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和高等教育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
论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总体目标、基本特征,及其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作用途径。论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计量分析》采用信息计量分析的工具与方法,对现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从时间分布、标准关键词共现网络、起草单位合作网络、起草人合作网络、标准引文网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显示出标准计量分析的广阔发展前景。论文《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通过对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的辨析,并探讨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模式、组织管理工具和综合评价等基本问题,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新时期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科学构建与有效执行实施机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综合评价理论与应用相关研究提供了相应思路。论文《美国〈教育项目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启示》介绍了美国《教育项目评价标准》的制定机构、程序和内容,并分析了该标准的用途及特点,得出对中国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启示——应以充分的调研为基础、有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妥善处理指导性与操作性的关系等。
本研究专题将分两期刊发,本期先刊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下期刊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计量分析》与《美国〈教育项目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启示》,以飨读者。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邱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