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庆华,管 丹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与就业处,江苏 常州213164)
全球工业正在进入互联网+制造业的“工业4.0”时代[1],能否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主要承担这类人才的培养,近年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因基础薄弱,办学时间短,毕业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对口率低、离职率偏高、薪资水平低、满意度不高、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录用少等方面[2]。就业质量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好坏,如工作环境、稳定性、满意度的状况,以及取得劳动报酬的高低[3]。它比就业率更具说服力,能有效地衡量高校的办学水平,是核心指标之一。提高高职生就业质量,关键还是要政策支持、学校课程设置改革以及毕业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高职院校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硬件初具规模,但内涵建设有待提升,体现为学生数量多、名师大师少、师生比低、实力不强、专业设置不科学等方面,势必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4]。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高职生的几乎没有还受限制。如公务员报考、大学生村官招录等,多数要求本科以上学历,高职生只能望洋兴叹[3]。
《麦可思—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该校2012届和2013届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类型为“民营企业/个体”的占比为72%,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单位的占比为57%,就业满意度为59.5%。小型企业、私营企业,为了盈利常常会忽视工作环境的改善,不重视员工知识技能的提升,工资福利待遇低,发展空间有限。据了解还有企业采用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用工,结合当前高校“双向就业”的模式,就高职生而言企业相对强势,许多法定的福利待遇得不到有效落实,必将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带来负面作用[5]。
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求职压力巨大,加之“先就业后择业”的导向,使很多高职生不考虑专业对口性。《麦可思-中国2011届~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我省2013届高职生半年后月薪为3211元,而同期省人均GDP为74 607元。工资低必然导致跳槽频繁,稳定性下降,拉低了就业质量[6]。
工业4.0可能颠覆传统工业,职教界要引起重视,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育人理念。
公务员招考、大企业招聘都基本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粗暴地切断了高职生进入优质关键岗位的通道。政府应该完善就业政策,做到本、专科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的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以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企业也要转变观念,按需用人,做到人尽其才、人职匹配。高职院校更要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政府主管部门要允许部分优秀的高职院校在物联网等相关优势专业培养本科生,甚者研究生,与传统的本科院校竞争,让市场来做裁判。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全球竞争优势的国家战略,推出了鼓励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等措施[7]要应对发达国家的挑战,确保经济发展和国力的提升,必须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保证就业率的基础上,注重就业质量的考核,把就业质量上升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明确方向,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结合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应该包含薪资待遇、劳动时间、业务培训、工会组织、社保及满意度等六个指标。主要体现为职业声望、工作期望满足程度、职业成就感、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度和适应性[8]。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建好,能给相关高职院校指明方向,定能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还能激发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离职率,保证稳定性。
1.结合工业4.0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设了50多个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多年前制定的,近年虽有修改,但是无法适应工业4.0开启的全新的智能时代[1],人才培养方向如若不做出重要调整,可能导致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双下降。新的变革,带来新的挑战,社会要求高职生具备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分析能力,课程改革要围绕这个方向。教师队伍主动学习,完善教学方法,关注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1],创新教育手段,培养出社会紧缺的人才,助力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
2.大力推进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建立学业、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化师资队伍,研究90后学生特点,结合专业设置,用科学的方法把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持续开展。全校范围举办“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点线面结合,帮助学生探索学业生涯方向,设定职业生涯目标。通过《TRIZ理论(创新理论与方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测试自己的职业倾向、性格特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认知与定位,使学习有针对性。
3.实施就业信息员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结合“互联网思维”,开发手机APP,设置就业信息员,配备就业指导师,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就业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实施就业信息员制度,拓展就业服务深度,扩大就业指导效果。一年级、二年级学生,通过诸如《大学生职业发展联盟》这类社团来培养锻炼,孵化出一批骨干。在毕业班中选拔一批有影响力的、责任心强的学生聘为就业信息员,培训他们正确高效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学校的就业服务质量。盘活当前已有的人力物力,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员、学校就业指导师的三级互动、形成合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面对严峻的形势,高职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入学后就立刻准备,就想从事的行业、地域有正确的规划,选对方向,加倍努力。毕业前设计好个人简历,掌握好求职技巧,主动出击,从容自信,找准目标,积极应对。工作后应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创造美好未来[9]。高职生不光要学好基础知识,还要积极走进各种实验实训室,和师傅学习操作技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把自己变为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变身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
90后学生相对自我,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把自己放在首位,团队精神有待加强,因此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集体生活中明白战胜困难靠一己之力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社会实践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来增强探讨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且作风踏实的毕业生,走上岗后能较快适应就业环境,符合用人单位需求,打消企业疑虑,形成良性循环,吸引优质大型企业来高职院校招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能有效改善高职生的求职环境[10]。
“工业4.0”就是把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又一次工业革命[1],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高职院校师生要顺应时代发展,抓住历史变革带来的机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各方齐心合力,稳定高职生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做大做强高职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1]郑贤玲.工业4.0: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思维模式[J].今日工程机械,2014(11):66-67.
[2]吕梅,毕德全,陈月容.基于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30):170-171.
[3]李菲菲.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以青岛某高校为例[D].青岛:青岛大学,2012.
[4]谢志远,余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27-129.
[5]黄涛,顾艳霞,蒋丽芬.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1-53.
[6]曹霞,蒋志峰.经济转型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6):80-84.
[7]王展祥,王秋石,李国民.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38-42.
[8]马庆发.提升就业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4(12):6-8.
[9]宋丽娜,王志贤.知识经济视阈下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及提升策略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109-112.
[10]蒋心亚,杨善江.协同创新:高职院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常州高职园区为视角[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