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芬 周红娟 吕洁 徐海珍
(浙江省杭州烧伤专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1)
改良固定法在小儿烧伤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何燕芬 周红娟 吕洁 徐海珍
(浙江省杭州烧伤专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1)
目的 对小儿烧伤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改良,提高输液针固定的稳定性。方法 对20例烧伤患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进行观察,每例均采用传统固定法及改良固定法连续重复3次。观察比较输液2 h后的脱针情况。结果 改良固定法的固定成功率为98.3%明显高于传统固定法的88.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法操作简单,固定稳妥,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护理工作量。
小儿; 烧伤; 输液; 固定方法
Children; Burn; Infusion; Fixation method
烧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静脉输液是其中的治疗手段之一,头皮静脉常作为输液的首选。提高穿刺成功率是衡量护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针头固定的方法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由于小儿好动、哭闹头皮出汗多,传统的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法针头容易脱出,为此,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对头皮静脉穿刺后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良,经临床实践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住院的烧伤患儿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0-48个月,平均(19.6±9.3)月;均为热液烫伤;烧伤面积占体表总面积的4%~32%,其中头面部烫伤10例。观察中选择自体对照,所以患儿的年龄、烧伤面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准备 输液辅助物品准备工作均按基础护理学要求[1]。碘伏棉签、酒精棉签、止血带、输液敷贴、污物盒、胶布。
1.2.2 固定方法
1.2.2.1 传统固定法 传统的输液固定方法是穿刺成功后第一条胶布平行固定针翼,防止针柄摆动;第二条带有敷贴的胶布固定针眼;第三条胶布将针头的软管盘起后,固定在第一条的下面,保证粘贴。
1.2.2.2 改良固定法 改良固定方法是穿刺成功后第一条胶布首先将针翼和针头向左或向右斜向固定(根据针翼的方向),使针翼、针柄和患儿头部固定形成一个三角形,留出针眼的部位。第二三条同传统固定法固定;另外在前三步固定的基础上,将输液器和头皮针的连接处固定在枕后靠近固定耳处,针柄悬空时在针柄下垫一干棉球,防止针头上翘。
1.2.3 观察指标[2]成功:静脉穿刺成功进行固定后输液>2 h,固定胶布无松脱、静脉滴速平稳通畅、无脱针、无外渗。失败:输液2 h以内、固定有松脱、静脉滴速不平稳通畅、有脱针、有外渗。
1.2.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均完成输液治疗。改良固定法成功59例次, 失败1例次,主要是患儿换药时因为疼痛躁动,手牵拉等原因导致输液针脱落、堵塞。传统固定法成功53例次,失败7例次。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固定方法效果比较
静脉输液针固定方法在小儿输液中非常重要,也是保证输液顺利完成的关键。本研究中,改良固定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法。因改良固定后,胶布直接将针翼、针柄和患儿头部固定形成一个三角形。胶布粘附力较强,不易滑脱,也不会引起针头上翘而挑破血管;针柄悬空时在针柄下垫一干棉球,可防止针头上翘滑动,使输液针柄、针尖在同一水平面。第四条在前三步固定的基础上,将输液器和头皮针的连接处固定在枕后靠近固定耳处,当患儿头部转动时,及输液器牵引的着力点落在被软管粘连着的耳廓上,起到降低针头移位的保护作用。而传统的静脉针固定方法在输液过程中往往因体位变换,频繁摩擦牵拉,.加上重力作用,输液管易松脱,出现扭曲折叠,而导致输液故障。
遇有面部烧烫伤的患儿,在选择头皮静脉时,首先应避开受伤创面。在胶布固定时,避免将胶布和创面粘合在一起,以免影响创面的愈合。通过实施改进固定法,减少了穿刺成功后因固定失误导致的重新穿刺次数,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护士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及时治疗。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5.
[2] 陈梅香.改进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体会[J].全科护理,2012,10(3):784-785.
何燕芬(1973-),女,浙江,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周红娟,E-mail:jinhanhong@163.com
R472.9,R644
B
1002-6975(2015)07-0657-02
201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