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霞,王桂云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群众路线确定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把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表达的是党的群众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的世界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决定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从党的群众路线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助于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62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紧密联系群众。
从实践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无论是过去的革命实践,还是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都是人们群众共同参与和推动的过程。历史事实证明,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无论是“三大改造”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人们群众共同推动的结果。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求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使其成为人民的思想武器,用它来解决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问题,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现实要求。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掌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而且要从感情上坚定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最终才能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首先坚信人民群众在历史和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后才能在各项工作中从群众立场出发制定科学决策,始终以实现群众的利益为目标来分析思考问题,实事求是,为人民谋幸福。如今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究其根源,就是他们立场站错,疏远甚至完全背叛了广大群众。马克思说:“哲学家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9理论是要用来为现实服务的。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那理论就成了欺骗人民群众的幌子。打着服务人民群众的旗号,干的却是有害人民群众的事情,则迟早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自内心地热爱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真挚的情感投入来印证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列宁曾告诉我们,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从分析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资矛盾入手,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案,寻求解放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方法,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就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出发点来看,它原本就是一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必然是以中国人民的实践作为动力源泉的。中国共产党无愧于时代的要求,毅然担负起运用马克思主义服务大众的历史使命,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事求是精神,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并教育群众,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利益诉求。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在近现代中国的不同时期,群众的梦想,群众的智慧,群众的热情、支持和拥护,是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源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而且农民是受压迫深重、盼望翻身解放的庞大弱势群体。中国共产党顺应当时广大农民的革命要求,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小岗村的农村家庭承包制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改革步伐,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当时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新旧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内外实际出发,汲取苏联共产党脱离群众的惨痛教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这一时期的高度概括。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建设,尤其是民生问题,从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群众所关心的、严重影响党群关系的一系列问题,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理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大众化。
“从群众中来”,为马克思主义者指明工作方法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说,它的精髓和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从群众中来”就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群众在实践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悟进行科学分析总结,汇集成统一的思想理论,再用以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同时在实践中验证、修正、总结和升华理论,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尊重群众和相信群众,尤其是善于发扬群众的首创精神。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3]933邓小平指出:“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4]赞赏群众智慧,甘拜群众为师,把群众的力量看作决定党的工作成败之关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化和升华,其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新时期,经过长期执政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长期、广泛和深入的实践活动,为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方式方法;人民群众也是认识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党的精神财富的直接来源。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只有坚持做到“从群众中来”,才能领导人民群众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追求。
“到群众中去”,为马克思主义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了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国实际之需要,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于中国人民的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否实现了与中国实际的有效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非对错,要由其产生的结果及服务于中国人民的效果来检验。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1096邓小平提出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评判标准,其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对改革开放的终极评价标准,这也体现了邓小平的群众观。“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是要在汲取马克思主义这一外来文化精华的时候,必须考虑本民族的历史与现实情况,以及文化风俗等特质。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思想和重视集体主义的鲜明特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终极目标不谋而合,都是致力于实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符合人民群众推动下的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群众所认可、所掌握,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高度信任,在一次次胜利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利益追求日益复杂化。让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群体认同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难度越来越大。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尤其是在反映人民呼声和利益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都要体现群众路线的精神和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的想法、群众的呼声、群众的利益、群众的疾苦,永远是考察党执政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验证标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归根到底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永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3.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
[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19.
[6]万武义,等.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N].人民日报,20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