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之痛疾呼社会化养老服务

2015-02-20 15:42田文琳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

田文琳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吉林 长春 130118)



空巢老人之痛疾呼社会化养老服务

田文琳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吉林 长春 130118)

摘要:生活保障、日常照料、精神慰藉成为当前困扰空巢老人的三大难题,而且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社会养老服务的严重滞后,凸显经济发展与社会化养老的矛盾。这中间虽有家庭个人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深层的社会原因。在加大养老资金投入、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应努力探索家居式养老、智能化养老等现代化的养老模式。

关键词:空巢老人;空巢综合症;家居式养老;智能化养老

在中国这个未老先富的国家里,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据国家统计公报表明,到2014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0243亿,比上年增长了85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4.9%,增长了0.6个百分点,中国进入一个重度老龄化时期。而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繁荣、城镇化改革不断深入的社会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群体还在快速扩大,空巢老人因无人照料而导致的死亡或伤残之痛越来越令人感到焦虑。

据报道:2014年10月,家住嘉兴市南湖区菱香坊小区的一对老人死了一星期后才被人发现;2014年11月,江西省蚌埠市一位年仅六旬的老人不幸死在家里,一周后被邻居发现;2014年11月,湖南省常德市某小区内,一名81岁的老人因孤独从自家二楼阳台跳下,头部严重受伤,左手粉碎性骨折; 2015年3月,浙江景宁县沙湾镇流坑村75岁的陈德东老人上山砍柴时,不慎摔入山下,两天后才被人发现;2015年3月,江苏南通某社区一对80多岁的老人因煤气中毒而窒息;2015年3月,江苏徐州邳城镇加口村北大堰的一座树林里,一位老太太身裹被子躺着等死……这一桩桩伤痛事件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一空巢老人之痛之主要表现

(一) 农村空巢老人健康幸福指数较低。农村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除政府发给的基本养老金外,绝大部分生活来源仍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经济拮据,生活条件较差。他们往往是小病扛着,大病熬着,健康状况一天比一天差。又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有些老人已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差,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往往因突发疾病或意外情况时得不到及时救助而丧失生命。

(二) 城市空巢老人患“空巢综合症”增多。当城市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巢”后,独守“空巢”的老人长期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无助的生活状态下,有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非常单调,社会交往不断减少,逐渐被社会边缘化。于是他们出现了心情郁闷、食欲减退、睡眠失调、行为退化等情况,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疾病的发生,甚至有自杀的倾向。据调查,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一半以上是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2012年6月,大庆市妇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我们在行动”的调研活动,调查显示:69.5%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3.3%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性治疗和间歇性治疗。大多数空巢老人很少或不参加娱乐活动,他们不喜交际,邻里之间互相关心少,亲戚关系比较淡漠。

(三) 空巢老人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平均寿命增加,高龄化老人日渐增多,在老人们遇到磕绊摔倒、疾病突发、煤气中毒、电器故障、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时,他们的自救能力显得越来越差,很多时候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求助。同时,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行动不便,警惕性不够,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对象。

二空巢老人之痛产生的社会原因

空巢老人问题虽然有其个人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是整个社会养老支持系统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表现。这中间既有政策导向方面的,也有传统社会观念方面的,更有家庭环境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年来实行的国家生育政策。多年来,在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控制下,形成了当前一对年轻夫妻需要供养4个或以上老人的社会家庭现状。独生子女结婚后无论在哪方安家,都会造成一方空巢。有的年轻夫妻结婚后,远离双方父母在工作或生活的第三地安了家,这样就造成了两家空巢。另外,年轻夫妻生儿育女后,双方父母被迫为其带养孩子,使父母的父母又成了空巢,这样便会出现三家或四家空巢。

(二)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工潮。由于改革开放,大批农民工涌向大中城市打工,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时代的“地块式”居住模式和“家族制”养老格局,于是便产生了大批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2015年2月28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通报说,截至2014年,我国农民工已达到了2.74亿。

(三)迅速发展的城镇化运动。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和房地产市场的大规模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化分布格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由于工作和生活上的需要,大量的流动人口在城镇买房定居下来,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家打理着无人承包的几亩薄田。另外由于城镇化,城乡结合地区的农民因土地征收而失去了家园,不得不加入到农民工队伍中去,留下失去土地的父母住在政府分配的安置房中,变成了空巢老人。

(四)不断兴起的房地产市场。改革开放后,繁荣的市场经济让一部分人有了较高的经济收入,再加上宽松的房贷政策,让许多年轻夫妻刚一结婚,便在工作的城市买下了自己的房子,过上了与大人们分开居住的生活,过早地将父母推向了空巢老人群体之中。

(五)一脉传承的儒道养老观念。受儒家孝文化的影响,传统养老以纵向式家居养老为主,子女养老天经地义,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是老人们最舒心的事情。对于刚刚在我国兴起的社会化养老现象,很多老人嗤之以鼻,强烈抵制。甚至有些老人认为,进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那是最丢脸的事,是给儿女们出丑。有关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只有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目前只有大约1%的城镇老人在养老机构中养老。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亟待解决的空巢老人生存问题,政府应全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确定工作重点,让既定政策法规迅速落地。2014年,由国家财政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老龄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它是在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养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切合我国国情的构想。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已制定的各种养老政策,准确定位政府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中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养老设施的基本服务功能。特别要落实好城乡养老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政策,全面惠及每一位空巢老人,尽最大可能解决好空巢老人在养老上的经济困难。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养老助老补贴救助制度。据红网报道,湖南省已于2015年全面建立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计划到2020年,逐步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高龄、贫困失能的老人,省老龄办还设置了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二)借鉴外国经验,进一步完善推广居家养老政策。由于居家式养老服务具有最方便实惠、最节约资源、最人性化的特点,近年来,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居家养老,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家庭养老的免税政策、津贴政策、弹性就业政策。而在我国,受传统养老习惯的影响,在居家养老政策方面,除了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外,其他方面的支持政策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由于现代家庭的小型化,家庭一方很难独自胜任养老的功能,因此需要靠政府的家庭养老政策来支撑。各级政府要借鉴外国经验,创造性推行“日托”养老服务模式,即“朝至夕归”式养老。让老人白天在活动室自由活动,晚上各自回家,使其既能得到很好的日常照料,又能满足老人的恋家心理。要大力推广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尽快设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聊天、日常护理、买菜做饭、就医送药、保姆服务等各项服务。

(三)鼓励私营资本进入养老机构,扩大养老覆盖面。据调查,截至2013年底,全国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21.3万个,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数约为 353.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为22.2张,离30‰的国际标准相差甚远。而且在这300多万张床位中,70%的是乡镇敬老院床位,主要用于收住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这其中大部分又属于是公办机构,民办机构床位数很少。目前诸多养老院是一床难求,一些养老院需排队等候两年以上。并且老年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项目也非常有限,难以适应不同层次老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特别是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农村的养老设施和老龄服务几近空白。截至2012年,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仅为16%,不及城市的1/3,且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项目少。

因此,根据《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应尽快以村级为单位,建设一批资质齐全、设备完善、服务优良、收费合理的敬老院和福利院。把政府养老资源配置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市场,坚持“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的发展思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四)提高护工薪酬,鼓励更多人加入养老服务业。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目前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缺口很大。全国现阶段大约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而到2013年,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只有10多万人。政府民政部门要建立护工培训的长效机制,确保培训全覆盖,跟踪全过程,待遇全落实,考评全到位。通过院校培养、在职教育、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质量和水平,努力营造一种“老人满意,护工乐意”的和谐温馨的养老环境。特别是可组织社区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进行护理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可成立社区(村)“妇女之家”,定时到空巢老人家中探望、聊天、承担家务、检查安全等。建立空巢老人“援助监护网络”,发动邻居、辖区民警、巾帼志愿者一对一或一对多地,对高龄、残疾、患病和体弱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进行定时监护,及时、准确掌握老人生活状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五)健全智能化养老系统,充分发挥智能优势效应。智能化养老是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它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智能化养老是能够应用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异地养老等任何一种养老方式的高科技集成平台,可改善各种养老方式。为推动智能化养老事业发展,中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已在全国开展了“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2009年,北京市政府率先与援通(北京)公司合作,为80岁以上老年人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救助服务系统,不用拨打电话就可以享受及时便捷的救助。家中只需安装一个呼叫器,轻轻按下按键,大病小灾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回应,同时还可以享受家政等日常服务。因此,在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中,各地要创造条件,由政府出资、政府统筹管理,建立起现代化的全智能养老系统,提高社会养老的质量和水平。

(六)建设社区养老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快捷医疗服务。在提高空巢老人的医疗报销比例,减轻空巢老人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有条件、经济状况好的城镇和乡村,应建立起多功能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中心,让老人们“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救”;开展好巡诊保健服务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起空巢老人的健康档案,提供送医送药、医疗咨询和健康讲座等服务,努力满足空巢老人各种医疗服务需求。据红网报道:2015年4月15日,在长沙雨花区高桥街首个“家庭医生社区工作室”挂牌成立,标志着一系列医疗服务的“私人订制”进入了寻常街坊家。只要居民一个电话,便可全天候召唤“私人医生”上门出诊,还能享受定期上门健康指导、体检服务和疾病诊治。

(七)加强老龄工作,建立健全村级工作机制。受城乡二元化传统体制的影响,城乡养老体制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状态。当前,作为最基层的村级组织来说,老年工作还是一大盲区,既无组织领导,也无专人负责。作为上级政府应将村级老年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评之中,并做好跟踪督促。要将空巢老人问题放在村、居委会工作的重要位置,村、居委会要有专门的组织关心空巢老人的生活、体贴空巢老人的难处,解决空巢老人的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空巢老人的情况,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老年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八)鼓励空巢老人走出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各级政府应为那些刚刚步入老年、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龄空巢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机会,将他们从寂寞的家庭环境中“请”出来。这一方面可以为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一定的生活来源,增加他们个人的养老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打发他们的闲暇时间。如给那些喜欢孩子的老人,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让他们在照看孩子时,也为自己带来快乐,缓解自身的孤独与寂寞;让那些喜欢种花养草的老人,参与小区或院区的绿化工作,怡养他们的闲情逸致。

参考文献:

[1]大庆市妇儿办.大庆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查报告[J].新农村,2014,(6).

[2]贺乐民,周艺伟,杨士旺.关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以武汉市社区为例[EB/OL].应届毕业生网,2012-11-06.

[3]河池大化民政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EB/OL].河池大化民政网,2014-02-17.

[4]阎青春.关于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学习与研究,2015,(3).

[5]焦志明.中国“空巢老人”问题凸显 破解困境遇三大挑战[N].法制日报,2014-12-01.

(责任编校:简子)

The Pain of Empty Nesters:Social Care Service in Urgent Need

TIAN Wenlin

(Graduate Schoo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China)

Abstract:Life support, daily care and spiritual comfort have become three main problems of current empty nesters, which reveals the fact that social care service is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and highligh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are service. Although there are personal reasons, it is mainly caused by social factors. We should try to explore modern care service modes, such as home-based care service and intelligent mode while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re service institutions,.

Key Words:empty nester; empty-nest syndrome; home-based care service; intelligent care service

作者简介:田文琳(1992— ),女,湖南澧县人,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5-06-05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4-0049-03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
基于物联网的空巢老人居家看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高干病房高血压病的空巢老人护理干预体会
农村空巢老人主观福利:经济支持还是情感支持
IMB模型健康教育对桂西地区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社会支持理论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中国式“空巢老人”养老之痛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