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以来,这一理论已经在长时间的验证和发展中被学界和业界共同认可了其合理性和意义所在,它帮助我们找到了一种新的认识各种媒介工具和媒体形态的方式。
电视媒介,我们同样可以将其看作是人类视觉、听觉等种种感觉的延伸,我们透过电视媒体传递的信息,不断地在打破以往的认知范围和界限,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我们身处的这样一个纷繁世界,被媒介联结起来成为了一个大的“地球村”。我们的视觉所见、听觉所及,就能到达世界各地。
江苏卫视自2015年4月16日起推出的《世界青年说》,便是希望为观众打开一扇新的了解世界文化的窗户,建立一个互相沟通互相了解的平台。这档节目邀请了11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这些各国青年目前生活在中国,能够流利地用中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节目中他们与主持人、中国青年代表以会议的形式在圆桌前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流和延伸讨论,从多种文化角度来分享和解析同一个问题,思想争锋,文化碰撞。
无论是从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还是从节目的品牌树立、宣传策略上,《世界青年说》一直都力图创新和丰富,我们希望的,不仅是打造一档寓教于乐、交流文化的谈话类节目,更是希望建立起一个碰撞思想、有为有守的媒体平台。
一、打造一档寓教于乐、交流文化的谈话节目
1创新的节目形式
《世界青年说》可以定义为一档新型的文化类谈话节目,之所以称之为“新型”,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对已有以外国嘉宾为主体的节目的巨大升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对传统文化类谈话节目的革新。
这档节目是由外国嘉宾参加的多维度、有价值的深度谈话。中国电视荧屏上现有的几档邀请外国嘉宾的节目,多是比赛汉语水平、秀才艺、聊一聊在中国的见闻,并没有真正地从内容上进行有广泛价值的文化交流、观点对碰。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世界青年对青年话题的讨论,能够听到更多维度的世界声音,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中国人更了解世界,从而破除误解、求同存异。所以我们筛选世界青年代表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需要能够用汉语非常清楚、流利、深入地表达内容,对本国文化有较多的认知和认同,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阅历丰富,具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
传统文化类谈话节目的气质相对高冷,文化交流的呈现更像是一个课堂,观众群体也相对成熟。《世界青年说》致力于打破这样的枷锁,将文化谈话和综艺结合起来,吸引更年轻的观众群体。节目的形式是国际会议厅的格局,参与的嘉宾也是正式西装,这说明对于讨论内容的尊重和重视;但是整个节目的氛围是轻松欢乐的,采用综艺节目主持人而不是文化评论学者,不讨论政治和经济,调侃、搞笑是语言基调,节目环节也会运用综艺节目中常出现的竞技PK、游戏、剧场等。
2丰富的节目内容
谈话节目话题是内核,《世界青年说》的立意和看点是各国文化的不同、各种观点的碰撞,以及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所以话题的层面是文化,不是政治、军事、经济等需要专业人士来讨论的问题。而对于文化,节目选取的角度也不是大文化的概念,而是将文化生活化,去“严肃化”,多选取社会性强的话题,用更贴近生活的小话题为切入口,再进行文化的延伸探讨。
节目已播出二十几期,话题题材涉及到亲情、爱情、生活、工作、社交、梦想、人生选择等多个方面,而节目策划选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社会热点话题。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个人讨论更加直接和热烈,能够通过新闻社交媒体等途径了解人们正在关心和讨论的话题,节目会选取其中有文化差异,并且具有讨论价值的热点作为节目的话题。比如手机、网络方面-“因为害怕网络暴力而谨慎发言”和“一旦离开手机就不安”。(2)中国青年群体正在面临的一些烦恼。比如来自房子的压力——“想放弃买房一辈子租房”,对于工作的彷徨“对老板不满该忍还是该离职”,大学生对于未来的担忧——“毕业临近越来越焦虑,如何就业选择”,对于生活状态的选择——“三十岁想要放弃稳定生活去追梦”。(3)贴近生活,从个人感受出发,能够与观众产生切身共鸣的话题。比如“常常因为小事而发脾气”的愤怒话题,“吃饭必抢单”的消费观念话题。(4)天然存在世界文化差异的话题。虽然不一定是中国青年的问题,但具有天然的世界文化差异的选题也会成为我们的选择,比如酒文化、美食文化等。
这种贴近生活的社会化选题,已经显现成效,一方面摆脱了纯粹文化议题的高冷范儿,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各国青年自然、真实、轻松的表现,非教科书式的介绍,直观地展现本国文化在各国青年身上的烙印,带来更有趣的文化碰撞。
3破除误解、传播文化的宗旨
《世界青年说》是青年人的节目,在这里,探究青年们正面临的人生困惑;在这里,讨论贴近生活的种种热门现象;《世界青年说》,能够勇敢直面尖锐话题,消除误解与偏见;更能够娓娓道来,传递让人思考、让人振奋的人生正能量。
为了更好展现世界文化的不同与冲突,《世界青年说》推出两大核心环节:
《全球文化大战》,世界青年们分享知识、比拼文化,碰撞出你所不知道的新世界。各国在同一个题目下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并进行比拼:比如关于酒文化,各国推荐自己国家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酒,有怎样的干杯习俗,同时英国、俄罗斯和中国比拼哪国最有酒量;再比如关于世界性大学的全球文化大战,各国推荐本国最值得去留学的学校,引起美国的骄傲和英美大战。 《慢一步新闻》,TK11变身新闻主播,介绍本国最新资讯,用母语展现世界各国的多样面貌。一方面带来各国的新鲜、奇葩资讯,引起话题讨论,另一方面展示外国嘉宾的主播能力和语言特色。这两个环节的重要作用就在于集中展示世界文化的冲突与不同,已经受到观众非常多的肯定和好评。
在《世界青年说》,任何误会都有可能被提出,也会被解答。在节目开播之初,俄罗斯嘉宾大卫就向韩国韩东秀提出了“孔子是韩国的吗?”这一在中国引发热议的问题,韩东秀回应这一说法只是韩国一个很小、很边缘的媒体提出的,999999999%的韩国人都认为孔子是“中国”人,之后他又在节目中解释了中国端午节和韩国端午祭的区别。
另一种文化的误解来源于以偏盖全的固有印象,人们经常习惯性地为某一个地域贴上某种标签。《世界青年说》中的外国嘉宾们用语言和自身的行动破除着对各国可能存在的一些偏见,比如有人常说德国人理性和刻板,但是德国嘉宾吴雨翔则是一个感性又情绪化的帅哥,世界之大各有不同。另外节目中外国嘉宾也会提出一些到中国之后的不理解,通过与中国青年嘉宾的交流而获得解答。
二、建立一个碰撞思想、有为有守的媒体平台
1倾听观众意见、提供交流机会
《世界青年说》一直十分重视观众的意见和反馈,节目中,我们更是以“青年议案”的形式,选取了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观众所共同关注的一些热点话题作为节目的讨论主题,真正做到了想观众所想,问观众所问。
真正有效的传播,应该是建立起一个双向的、平等的、开放的渠道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媒体和观众共同交流,媒体倾听观众的心声、替观众发声,这样有担当、有追求的媒体平台,才会做出有生命力、有价值的节目内容。
《世界青年说》为了更好地和公众进行交流,更是进行了很多尝试。值得一提的创新举动就是曾在节目观众中甄选有意义的困惑和问题,将提出这个话题的节目观众请到了节目现场进行讨论,观众作为嘉宾完全平等地和在场的主持人及世界青年代表进行交流,真正实现了在媒体平台的发声。
2把握网络脉搏、提升节目影响
“拥抱变化,创造价值”在这几年的互联网及媒体环境里被反复的提及,而顺应网络传播的大潮,探索电视节目在网络环境里的传播方向,也是《世界青年说》努力的重点之一。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线性传播模式早已被打破,每一个用户作为一个个节点被联结起来,形成了新媒体环境下特有的传播网络。而作为电视节目,想要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自身的传播影响力,就必须拥抱这样的新环境,跳出自身的“安全区”,努力探索网络传播的新模式,从而在新媒体环境中重塑自身的话语权和品牌形象,建立起一个和电视平台交相呼应、共同进步的网络传播平台。
《世界青年说》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网络传播,节目开播以来,官方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都同步搭建、共同发声,各个账号的粉丝数量也不断累积,#世界青年说#的话题更是经常占据网络热搜排行榜,一段有关英语发音的节目片段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纷纷转载,实现了覆盖式的传播。
对网络传播的重视,是《世界青年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实现网络和电视的互动,产生的效果将不仅仅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累积,而是有助于建立一个综合的、多方位共同发展的新型节目平台。
3遵循品牌战略、打造经典形象
一档节目想要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同质化,树立自身独特的品牌形象。《世界青年说》的品牌建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极富仪式感的节目形式,节目的舞美布景和谈话形式希望传达一种对谈、商榷的氛围,敲锤、议案、表决等设置表现出的仪式感,带有强烈的节目风格烙印。这样的节目形式有助于加深观众的印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渲染节目的个性风格,对节目品牌形象的建立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第二是独一无二的语言风格,节目的主要发言嘉宾是来自世界十一个不同国家的外国青年,他们同时精通本国和中国的文化,流利的汉语、流畅的表达,节目中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也有娓娓道来的阐述,既有轻松幽默的调侃也有正式严肃的对谈,当来自不同文化的十二国代表,用流利的汉语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时,形成的就是《世界青年说》独特的语言风格。
最后是各具特色的个人形象,《世界青年说》希望打造各具特色的人物群像,同时也希望能将“世界青年TK11”作为一个团体形象的代表介绍给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个性青年身上都极富个人特色,其中既有阅历丰富的年长者,也有朝气蓬勃的新一代,有知识丰富的“学霸”,更有独特魅力的“型男”,在节目中人物的身上,观众能看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也能看到不同性格的交锋。人物形象的勾画对于节目品牌的树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个性、有特色、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加深受众的印象,并吸引更多的关注。
在当下的电视综艺节目环境中,真人秀盛行,谈话节目式微,如果想要做出一档有声音、有影响力的谈话节目,必须找到新的突破点,《世界青年说》正在做这样的努力。一方面连通世界,把谈话的观点和内容上升到国际视野、文化差异;另一方面锁定青年群体,因为他们承上启下,可能会遇到的更多的迷茫和选择,同时又是更容易、更愿意接受新观点、新事物的一群人。
《世界青年说》力图打造一个青年人看自己、看世界的窗口,“世界”“青年”和“说”,一个能够聚焦青年、了解中国、碰撞世界的节目品牌。
(作者赵军系江苏卫视副总监、节目部主任;白岚系江苏卫视《世界青年说》栏目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