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锋 李恭园 林燕斌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福建 福州 350122)
在当下医学生就业日益困难,医患关系不断冲击和影响行业信心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变日趋明显,医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自我、社会和学校教育,进而根据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开展适合医学生话语体系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014年5月,本项目组以大学城福建中医药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生为分析样本,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问卷2902份,有效问卷276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2.18%。发放的问卷覆盖两校各个学院(部)、各个专业。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占46.85%,女性占53.15%;本科生占 93.08%,硕士研究生占 6.59%,博士研究生占0.33%;城市学生占35.05%,农村学生占64.95%。中共党员占13.18%,共青团员占80.74%,群众占6.08%。
问卷涉及面广,围绕当代医学生的基本消费、时政时评、党的知识、专业学习、教育评价、志愿服务等,是对医学生思想状况一次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脉,笔者对问卷调查结果涉及的内容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归纳,以便对其思想特征和发展脉络有更理性的认识和把握。
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医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不含学费、住宿费),50.54%的学生日常消费在501-1000元间,还有4.16%的学生日常消费在300元以下,消费支出基本用于餐饮和生活用品,从生源上看,农村生源比重高,消费水平相对偏低,总体的消费和购买力处于同龄大学生的中下水平,呈现出这一群体独特的经济支出模式和消费习惯。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关注国内外大事,尤其是对2014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以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时事,学生关注热切。通过调研,总体上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是饱满的,同时有60%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有时不够理性。8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是值得肯定的。由此可见,医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学生思想积极、热爱祖国、关心政治,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调查表明,78.53%的学生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当前影响大学生入党意愿的最主要因素”,25.27%的学生认为是身边党员干部先进性不明显,这是由于部分党员干部腐败造成的;也有24.76%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入党对自身发展意义不大。对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大家认同度比较一致。调查结果说明医学生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认同的,同时对党和政府作为有较高的期望,对于党风不正,社会腐败等问题憎恶分明,尤其是对医患关系有着特别的担忧,期待能够规范化。
在对“专业兴趣”和“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查方面,近5%的学生表示不太感兴趣。15.9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满意。在诚信、做人做事、职业高低贵贱的看法、“三爱三节”等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均持肯定的态度。多数人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30.16%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也有51.96%的同学不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为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以及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由此可见,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状态上还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社会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愿意借助专业知识,奉献能量。
本次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当前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尤其是中医类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和就业前景比较模糊,呈现一定程度的担忧,希望国家和政府层面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医的发展。他们当中有60.35%的人认为当前就业市场人才供大于求,64.38%的人认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54.24%的学生认为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就业,35%左右的学生认为政府应该改革人事劳动用工制度,促进人才流动;6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他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应该努力学习,夯实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加强专业学习,开拓视野,提高实践能力。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总体办学质量和加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举措、工作成效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对于本校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学术道德以及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方面,4%左右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在校园的课余时间,课业负担依然相对其他专业偏重,因而课余生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比较少,说明医学生距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还有努力的空间,他们也清楚的意识到要坚决制止不文明不诚信和铺张浪费等现象,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大学期间的压力较大,主要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他们也认为自己缺乏足够的心理调适能力。
医学生自身专业的特殊性,职业选择的可预期性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呈现出这个群体独特的表现形式:
与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一致,医学生也呈现出这个群体的共有属性,在医学资源跨界流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医学生眼界不断开阔的新形势下,对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医疗环境、社会医疗评价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看法和认识,对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社会环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医学生,尤其是中医类的学生,受中国传统古老文明思想的教育比较深,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接纳和认可,认为应该广泛宣传和继承,对中医瑰宝的神秘充满探知欲,对即将流失的古老文化表现出深深的担忧。
不同层次的医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和影响有独立的判断和认知,医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喜欢自我探索,经常借助网络平台来表达和宣泄内心世界,常常在说说、微信、微博等载体上,表露心情,特别是涉及医患关系的问题,高年级的实习生更能感同身受,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思考更加深入,呼吁社会对医生群体的关怀和理解的声音更明显。医学生有独特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对医学生应有的医德医风、职业操守等方面,自我要求与期待较高,对当下的医疗环境和条件不甚满意,对颇受争议的医患关系,有对党和政府的正面期待,也有对自身未来职业安全性的隐忧。
医学生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但在可采取的措施上,理性程度不高,感性色彩明显;他们能够自觉参与社会公众服务,利用专业知识开展义诊,自觉践行医学生的操守,对送医药技术下乡,推进医学文化“三进”等活动兴趣浓厚,但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不高,对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与自身关系不密切的问题,表现得较为冷漠,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功利化色彩。加之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较高,但现实与理想差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感到巨大的落差和失落,容易由此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医学生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尤其是传统的教育话语体系不满意,为此,针对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对医学生而言,自身需要在尚未真正步入医生这一职业之前,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这也是全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期盼。以医学生如何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引领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医德医风为主线,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医疗环境,理性看待当下医疗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医德医风的内涵和外延,让医学生知道,在学生时代,如何学好医学,为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奠定基础,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为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大医”服务,让思想政治教育找到真正有的放矢的载体,增强其认同和感染力。
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完成意识形态领域规定的要求外,还可以帮助医学生分析专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医学行业的国内外动态,国内医学生的社会供给和需求,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引导他们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让他们对自身的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避免就业前的紧张和彷徨。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加文明劝导活动,组织“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团队,带动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增强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的现状和问题,不同地域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等做客观理性的分析,引导医学生到西部、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奉献力量。
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生命健康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们职业的神圣和不可替代性。诚然,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和科研实验中,已经与生命结下不解之缘,面对临床患者对生命和健康的乞求,面对医学实验中的血淋淋场面,面对医学可能遇到的难题和无奈,医学生需要有更健康的生命观和更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医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不仅要建立起科学的预防和干预机制,更要在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润物无声,把对生命的敬畏和价值,对健康的珍视和尊重始终作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不仅正视自我的生命和健康,也能对服务对象——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给予同等关注和看待。
任何思想政治工作,其最终的归宿都应该是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发自觉的习惯。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能够用广博的医学人文知识来感染和启发他们,让他们形成对知识学习的自发自觉性,为掌握救死扶伤的医学知识,秉承悬壶济世的医学理念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强化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充分利用“五四”和“一二九”等有重要意义的纪念日,强化主题文化活动,引领学生思想行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作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学生知识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进而把思想政治工作内化为医学生自觉自发的行为。
[1] 黄文.围绕医学教育特色创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7-12-10(6).
[2] 徐艳.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42 -346.
[3] 钟南山.简论医德的内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