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故作惊人笔 画到性灵品自高——记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德利先生

2015-02-20 02:54杨府顾国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5期
关键词:德利笔墨境界

文/杨府 顾国平

无需故作惊人笔画到性灵品自高——记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德利先生

文/杨府顾国平

马德利先生学养深厚,待人和若春风,是一位在书法、绘画、收藏、鉴定、戏剧以及工艺美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的书画艺术家。古人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是由于马德利先生这种兼通百家的学者修为和坚实的学问基础,加之他本身所具有的文人情怀和富于魅力的秉性与才情,使得他的书画艺术作品处处弥散着一种动人的灿烂风采。欣赏他的书画作品,你便会不自觉地被他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睿智和练达,从容和淡定的艺术语言所感染。

马德利先生1955年9月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师从欧阳中石先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摄录部主任。先后在《宋庆龄》《丰碑》《历史与未来的呼唤》《孟姜女》《脊梁》等200余部影片中担任美术设计,并为300余部影片题写片头字幕,其中《宋庆龄》《孟姜女》《丰碑》等影片荣膺政府大奖。

马德利先生擅丹青,工书法,其书法诸体皆备,尤擅金文、汉隶、魏碑和行草。他入门正,起点高,书法初入晋唐,继习魏碑,后致力于汉隶的研究,书法创作取众家之长,又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在结构的艺术处理及落笔的巧妙穿插、墨色的枯湿浓淡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并荣获各种奖项。作品被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及博物馆收藏。其名字被录入《中国青年书法家词典》,为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美术家协会会员。

马德利先生长期临池不辍,功底扎实,因此,他对书法的体会颇深。他说:不习小字,书法就不显笔锋;不习大字,书法就不显气势;楷书不过关,书法就会结构失调;行书不过关,书法就会缺乏灵动;功夫不到家,用笔、用墨、布局就会呆板。他主张打好基础,站稳脚跟。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有所扬弃。他继而说:“善思考,不盲从。博采众长,方能成就大我。”这可以看作他为艺的主张。这主张与他谦虚,真诚,致中致和的为人原则一脉相承。艺品人品,相映生辉。

他研究汉隶魏碑数十年,在斑驳的历史墨迹中寻找心灵的归宿。但又不拘绳墨,如他一向所坚持的艺术主张那样,“善思考,不盲从。博采众长,成就大我”,他除向传统继承学习外,还广泛吸收融汇当代老一辈书法名家的艺术精华,不断领悟书法真谛,把握书法发展脉搏,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因此,他能在横的的继承中独出机杼;在纵的观摩与学习中得到启迪,从而有益于自己的艺术思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他这种把思考与思想融于书法的追求,也正是他书法艺术的价值所在。

马德利先生的书法,特色鲜明,追求笔势,讲究法度。他说:书法不在“书”而重在“法”。我们看他的隶书作品,大气,清润,高古,能充分感受到它所追求的笔墨意趣;其行楷作品,朴厚古茂,散淡从容,挥洒的书卷之气也是神龙毕现;他的行草书作品,如拔茅连茹,得飘风骤雨之姿,风格外肆中闳,俯仰生姿。一笔一画都无不讲究变化,下笔一招一式,起承转合,长短收放自如,但又谨守法度,有一种内敛之力,暴露于外,其丰富的内涵与张力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正是由于马德利先生对真草隶篆无不稔熟,因此,他的字体笔势雄健,干练有力而又和谐流畅,灵感所至,心笔相融,如高空悬石,令人震撼。他说:书法是形体之功,具有百家之妙,功到自然成,灵犀相通。如能做到从有心到无心,有我到无我,入无心无我境界,则能随心所欲。因此,他主张存古学今,立异求新。

正是在立于传统又出于传统的基础上,他的书法才给人以萧散渐远的无限想象空间,其汉隶、魏碑、楷书、行书、草书均能从传统中化解出来,融入自己的理解、意志。其书风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历史的厚重感,他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的钻研,阅尽千帆,思接千载,胸纳万物,风范天成,

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这种纸上云烟的自如、豁然与达观,是他书法艺术感悟的结果,是他心手合一、书写功力的具体体现,是高屋建瓴后的举重若轻,是看惯秋月春风后的一种人生境界。

书法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大道,回溯历史,无论是官僚、艺术家,还是成功商人,都能写一笔好字,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即使在今天,也是一种修养和才情的最直接的表现,是一种人生情怀的释放。

马德利先生的书法作品,总的来看,气势恢宏,沉稳灵动,厚重大气而又风骨灿然。可以说,这是他深厚的碑帖功底和个性才情交融贯通的结果。古代品论书法,尝以人喻书,妙喻迭出,如形容王僧虔的书法作品:“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论羊欣的书法:“如大家婢作夫人”。与他接触,你会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虽不以书法大家自居却胜似大家。按古人以人喻书的标准,则是如饱学的隐逸高士,于随意的言谈和举手投足之间,能见其真性情和感受到他的学识之富。

说了他的书法,再说他的画。马德利先生以画谱为师,其画风有李苦禅的风格,淡雅脱俗、大气磅礴,境界高远。画作除山水外,兼习花鸟。他的花鸟画,格高韵雅,别有野逸之美、雅逸之韵。他重水墨意韵的自然营构,重自然生命内在蓬勃生气的挖掘与剖白,时有创新。观其所作,无论何种题材,无不情趣盎然,内敛蕴藉,画面流畅生动,人文情怀充盈其间。古人云“书至极,画也”,也因为他的书法造诣深厚,由书入画,再加之他在影视、戏曲、收藏、鉴赏等方面的广研博识,这些丰富而独具特质的综合素质做底垫,表现在他的绘画上,就是虽内敛而外扬,笔墨语言精练深厚,深具灵动之美。即使一幅随心所欲、兴之所至之作,我们也能从画面背后看到许多东西。可以说,他的画,有涉笔成趣水墨交融的气韵,也有逸笔草草不以为佳而自佳的意趣。我们从他的点皴勾勒之中,能发现他的功力之深厚,从他的山水花鸟之中,感受他的才思之高妙,这在当代书画家中,其风格是最卓异明显的,也同时是他个性化的优势所在。

中国画最重笔墨,最难也在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画家的人品、画品、境界之高低,没有不通过笔墨得以表现的,古今如此,概莫能外。马德利先生在这方面的突出,就充分得益于他为人厚道,做人真诚,以及勤奋好学的品行和丰富的阅历与生活体验,即所谓大德之人必是大才之人。他深谙“书画同源”之理,在文史、书法、戏剧、收藏等方面潜心研习,同时他在学画中颇倾心于八大、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师的学习感悟,这使他的作品显得比一般画家境界更高、感悟更深,而又虚怀若谷。

马德利先生尝和笔者谈论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和笔墨内涵,他说:“画之所以千古不朽者,首要在于笔墨,舍笔墨无以言气韵。而非笔无以运墨,对于画家来说,书法的练习尤为关键之所在。然而今人不能学古,不从书法下手,百蔽丛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画家的笔墨不过关,尤其是用笔不过关。而用笔不过关,犹如人只有漂亮的脸面而无筋骨气韵一样。”这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觉和审美特质的主张了。

清代词人张问陶曾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虽是言诗,但艺术的境界最终都是相通的,马德利先生所追求的中国画、中国书法的境界,我认为,就是这种“天籁自鸣天趣足”的境界了,就是老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境界了。

猜你喜欢
德利笔墨境界
丰收时刻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雪上加霜
笔墨童年
品“境界”
赢了“半场”德利赛车队挥别澳门战
慎独的境界
“人师”的境界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