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周全俊
论习仲勋的领导艺术
李建新周全俊
习仲勋的领导艺术,集中体现在优化干部队伍、团结人民群众、搞好统战工作和具体改进方法四个方面: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靠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建设好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是革命事业成功的保证。习仲勋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为党优化了能肩负革命事业重任的干部队伍。
(一)提拔年轻干部,保持干部队伍蓬勃朝气。习仲勋多次指出,要重视选拔、培养青年干部,搞好传帮带。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级领导班子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建设事业。习仲勋对此颇为担忧,他指出,现在领导班子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普遍年龄偏大,迫切需要选拔一批比较年轻的优秀干部来接班。他建议老干部主动荐贤和让贤,积极帮带年青干部,给年轻的同志锻炼成长的机会。对那些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习仲勋指出,要让他们到地、县或基层锻炼、学习,掌握全面工作经验,提高组织领导能力。
(二)用好现有干部,保持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干部长期在某一地某一岗工作,不仅会造成眼界和视野上的短视,而且会产生职业疲怠,丧失进取动力。为促进干部的调整和交流,习仲勋提出了四个办法:一是调上。把表现好,有能力的干部安排到领导岗位,使用不当的则加以调整;二是调下。对于缺乏实际经验,提拔过快,群众有意见,但本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则带职下放锻炼。对于领导能力弱,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则回原单位或分配其他适合的工作;三是调开。对过去表现一贯比较好,后来犯有错误,群众意见较多,留在原单位工作有困难的干部,则调开到易地工作;四是交流。有些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过长,或者领导干部之间闹矛盾,解决不好,则作适当交流,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促进学习,做好工作。
(三)精简机构编制,保持干部队伍精干高效。习仲勋强调,领导班子中不是人多好办事,而是人多办事难。只有精干才能提高办事效率。为此,他要求各级部门坚决精简机构,改变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在中共广东省委四届二次常委扩大会议上,他提出三条意见:一是党政要分工。党委不能包揽一切,要摆脱事务工作,抓中心、抓大事。政府各部门不要事事报告省委。二是要裁减机构,减少层次。省直部、委、办和局,机构重叠,要进行裁并。政治工作机构要精简,各单位的政工机构也应裁并。所有临时机构要作清理,除了确需保留的之外,一律撤销。三是经济管理体制及其机构设置要改革。总的说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节约的原则,精简上层,充实下层,精简党政机关,充实经济、科研、文教部门。精简中调配安排干部,要注意专业对口,内行归队。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时刻注重向群众学习,把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动员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和行动的基本准则。
(一)真信群众之力量。习仲勋强调,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能不能做到真正平等待人,真正尊重群众,这是世界观问题。为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习仲勋时常敲警钟,“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其实不然,新的创造要在老百姓中找寻。”任何工作,凡是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把党和
人民政府的政策、任务拿到群众中去,广泛宣传,细心听取群众的呼声,动员群众一块去做的,都胜利了,而采取强迫命令办法的,十个就有十个都走了弯路,跌了跟头。他非常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自身力量。如在边区的土改中,他主张在典型示范的基础上放手让群众自己搞,而不是用死板的教条和僵硬的计划去代替活泼的群众运动。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命令主义或尾巴主义的作风,他批评说,这实际上就是不相信群众,不懂得群众发动起来了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不懂得群众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二)真学群众之智慧。习仲勋认为,我们是群众的先生,又是群众的学生,要善于当群众的学生。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必须重视这一条,否则就会落在群众的后面。他对司法干部说,千百事件发生在人民中,最适当的解决办法,也就在人民中。只有通过人民,才会解决得最快、最正确。1951年郑州铁路管理局西安分局扩大干部会议上,他强调依靠和团结职工的重要性,他说,技术人员在今天更为重要,技术就是本钱,没有技术,就不能很好地去建设。那些有技术的职工,就是今天工人阶级中的优秀分子,我们对他们,不仅要尊重和爱护,而且要向他们学习。改革开放后,他引用毛主席的话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四个现代化方面的知识懂的太少了,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要狂妄。
(三)真走群众之路线。习仲勋指出,转变联系群众的作风,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不当“官老爷”,走出“衙门”,深入乡村,深入基层,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政策贯彻好。他说,我们第一个身份是群众中的一分子,第二是共产党员,党员要起模范作用,不能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特别是干部,不要有官气。他坚决反对坐在机关里发号施令。要求各级领导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去掉形式主义。在西北局工作期间,针对一些文艺战线的同志不出作品的现象,他分析说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见世面”,与群众斗争和群众的实际生活隔离了,哪里会有什么“新鲜事物的感觉”,哪里会写得出好作品来呢?建议领导干部一个月或一周抽一天接待群众,听取意见。他说,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一不要怕群众,二不要怕麻烦。
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尽可能多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党派、非党人士。习仲勋善于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驾驭各种矛盾,认清敌友,争取多数,制定正确的策略,取得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
(一)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哪种力量属于统一战线中的坚实同盟军,哪种力量属于可以团结的对象,哪种力量属于共同对付的敌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革命形势下,都会有所不同。抗战期间,习仲勋指出,必须争取广大群众及进步人士围绕在我党周围,使其现在能间接帮助我们,于某种情况下可直接帮助我们。对于其中的观望者、怀疑者、动摇者,则争取之,帮助之,教育之,至少使其守善意的中立。在西北的土改工作中,他明确指出,目前的土地改革工作,光靠共产党员干部是做不了的,必须和党外人士进行合作。依党外人士的政治态度,进行了区别对待。凡拥护土地改革,赞助土地改革,出于真心诚意,表现者一律欢迎,不得拒绝;只有对于那种屡经教育、毫不悔改、坚决站在地主阶级立场、反对和破坏土地改革运动的人,才得给予打击。他强调,只有死心塌地跟敌人走,做敌人忠实走狗的,才叫做投敌分子。此外均采用感化争取政策。对地主的斗争,也要区别对待。看他们的罪恶大小,民愤大小,守法和违法,恰当地加以区别,不加区别是不对的。
(二)海纳百川,争取多数。习仲勋深刻地认识到,革命阵线是越扩大越好。他说,除开特务、反动分子以外的一切人,我们都应当团结起来。土地改革中,他非常注意联合其他反封建分子(如手工业工人、小商贩、知识分子等),组织广泛的统一战线。在政府机关中,他认为,包括一般的公务人员,新参加工作的知识分子、技术干部、专家、各民主党派的人士、无党派的民主人士、起义将领和各民族的代表人士等等,都是我们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改革开放后,他指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要搞五湖四海、三教九流,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在1986年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真诚关怀,共同进步。习仲勋指出,共产党员干部要和非党干部团结好,采取说服方法,帮助人家做好工作和不断进步。共产党员干部光埋头做好自己本身的工作,只算完成了一半任务,必须帮助非党干部把工作做好,才算完成了全部任务。他要求各级政府不要强加于人。对请进来的或回国参观旅游的客人,要热情友好,以礼相待,使他们有宾至如归之感。对一些党外朋友,他指示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扎扎实实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习仲勋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如果缺乏正确的领导方法和科学的工作制度,是决然做不好的。注意解决工作方法问题,是领导机关重要的任务。
(一)着眼全局抓中心。习仲勋要求,领导工作要讲究战略、战术,学会集中力量解决当前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每一时期只能有一个中心,为了抓住这个中心,就要将别的事丢开一些,放松一些。他批评说,有些人常常喜欢争执鼻子尖下面的小事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这长那短,并不去想到千百万人的大事情,这样下去就会堕落在事务主义的泥坑里,跟不上形势的脚步。为此他指出,必须建立新的制度和办事方法,使领导干部能够安静地考虑全盘工作,多想一些方针性、原则性的问题。他反对“单打一”的工作方法,提倡抓住中心而又看到周围,看到下一步。他说,我们的眼睛要常常往前看,望着那些新的发展着的东西,我们的工作就永远是胜利的。
(二)立足实际干工作。习仲勋多次说过,正确的原则,是按实际情况办事。在陕甘宁边区工作期间,很多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不善于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习仲勋号召开展学习运动加以改正。对西北地区统一战线等工作,他指示,必须保持谨慎,稳步前进。他说,你步子大,跑得太快,群众就跟不上。1978年在广东省地市委书记会议上,他说要一步一个脚印。鼓实劲,老老实实做工作,不要鼓虚劲。要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多商量,多动脑筋,不要毛毛草草。
(三)敢于担当作表率。实践证明,领导带头是最好的领导方法。习仲勋认识到,人民群众看我们党,不仅要看你的宣言,更重要的是看你是不是真心实意给他办事,真心实意给他谋利益。所以,他指出,领导干部应当“从我做起”,起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带了头,就有资格教育其他同志。如果领导干部只愿听奉承的话,不愿听批评的话,那是很容易坏事的,是无法做到正确领导的。他认为,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加强学习,如果不钻研业务,不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长期当外行,那是没有资格领导四化建设的。
总之,习仲勋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高超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和汲取,对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困难、化解矛盾,尽快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作者:湖北省襄阳士官学校校长、教授;参谋、讲师)
责任编辑:李冬叶
谢飞 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