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供应链视角下物联网对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2015-02-18 09:32:16赵文善
物流技术 2015年16期
关键词:联网供应链物流

赵文善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1 引言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传统制造业生产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全球进入产品过剩时代。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准产品越来越难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用于提高产品多样化的服务则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经济也由实体产品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因此,传统制造业时代所推崇的供应链研究也逐步发展到服务供应链层面,基于产品和服务对供应链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服务效率也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重视。

供应链的发展与信息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次的信息化产业浪潮都把供应链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20 世纪90 年代末,物联网的思想开始出现,并在近年不断发展,模型和相关技术也已具雏形,并不断发展成为第三次信息化浪潮。这对供应链,尤其是供应链的新模式—服务供应链具有极大影响。物流服务是供应链服务的一个重要模块,物联网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

2 物流服务供应链与物联网相关理论综述

2.1 物流服务供应链概念及模型

(1)服务供应链的内涵。服务供应链是供应链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于近几年出现,目前其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程建刚在梳理服务供应链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把服务供应链的定义概括为三类:第一类的观点认为服务供应链是与配送、分销、回收和维修等环节所需的与服务相关的活动;第二类观点认为服务供应链是运用传统供应链思想来管理服务行业的有形产品;第三类观点认为服务供应链是运用传统供应链思想来管理服务行业的无形服务[1]。其中,第三类观点的服务供应链包括对客户供应链过程中的流程、信息、能力、资金和绩效等方面的管理,这是一种集成的服务,需要创新顾客价值诉求和经营模式。

(2)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及模型。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应用领域的重要方面,也是最早形成概念的方面。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物流行业为背景的服务供应链,国内对物流领域的服务供应链研究中,较为典型的为田宇提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型,其基本结构是物流服务一级供应商—物流服务集成供应商—物流服务接受者(零售或制造企业)[2]。这个模型其实是在传统物流供应链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集成服务提供商,通过以供应链整体资源规划为框架,以整合传统供应链上分散提供物流各项功能(仓储、运输、装卸搬运、货代)的企业为手段,从而达到供应链整体效率优化目的的一种新型集成服务。这个思想类似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提出的第四方物流。根据上述理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型

2.2 物联网概念及架构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系统,即通过RFID 传感技术把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成一个范围更大的网络系统。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充,是除了虚拟站点以外,把所有人和所有物品在不受时空限制下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络[4]。这个网络具有传送可靠、感知全面和处理智能三个突出特征,它所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感知和标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计算与处理技术三大方面。从技术层面看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设备感知信息,并按照通信协议把感知信息与互联网连接,来实现对物品或人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智能化[5]。

目前由于物联网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物联网的整体架构仍然没有较统一的认识。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其架构做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具体意见。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包括从物联网的功能出发、从物联网的架构模型本身出发以及从物联网的处理过程出发三个角度[6],其中最能解释物联网对物流模式创新的信息作用的角度是功能角度。

从功能角度看物联网,它具有感知、互联和计算处理能力。从功能角度提出的物联网架构,最典型的是美国MIT 的Auto-ID 实验室提出的Network Auto-ID 体系结构[6],如图2 所示。Network Auto-ID 体系结构前端是由标识标签(包括企业已经使用的条形码、二维码和磁条,以及最新的RFID 标识等)构成,主要用于标识物品的具体信息(如产品特性、来源、时间、位置、数量等);与标识标签链接的阅读设备(包括扫描仪、光学识别仪、磁条读取器、RFID 感应器等);读取标识后需经过信息传输网络(因特网或局域网)来传输信息;最后由服务器来解析和处理信息。

图2 物联网架构图

3 企业物流模式创新及其实施困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型的大趋势下,终端客户配送市场日益壮大,传统物流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小批量、多品种的物流配送需求,企业物流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同时在物流技术及其规模发展日渐成熟的背景下,企业物流模式创新指日可待。

3.1 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的思路

根据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型的服务优化整合思想,需构建一个新的企业物流模式来支撑新服务的运营,这可以参考程愚等提出的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框架[3],即从客户价值出发,考虑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的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和盈利模式三方面因素,对新旧物流模式进行剖析,见表1。在任何环境下,一个商业运作模式立足的根本在于它能为客户带来价值,并致力于不断追求更高的客户价值。因此,企业物流模式创新应从客户价值出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高价值的服务。传统物流模式下,不同的物流供应商专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向客户提供专业的物流功能服务,如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包装加工等,满足客户在这些方面的物流需求。但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分散独立的物流服务容易产生单个企业利益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冲突,不利于向客户提供最优的物流服务。

?

3.2 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的困境

在客户价值重新定位的前提下,企业物流模式创新、关键过程的转型以及盈利模式创新,所依赖的前提是关键资源。

在关键资源的三个主要要素里面,信息能力是整个关键资源的基础,因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规划需要依靠大量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需要完备的信息系统来支持。实施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目前的最大困境在于信息整合能力的缺乏。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是由相互独立的各物流子系统分别发展而形成的大物流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衔接由于标准不统一而断层。尤其是物流信息领域的标准化,纵向上存在国际、国家、地区和行业几重标准,横向上存在各子系统之间的标准差异,纵横交叉的物流信息标准使供应链成员信息交换和共享存在极大障碍。在信息交流不畅的前提下,供应链成员之间利益难以褪去排他性的特质,从而使供应链物流服务整合和优化难以实施。目前能解决信息共享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建立涵盖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重新统一标准,推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

4 物联网对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的影响

4.1 物联网为供应链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压力

基于服务供应链的物流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体现在:物流新模式是通过系统规划物流服务功能进而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而传统模式下则由各物流提供商分散提供物流功能服务。新模式把现有的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各功能整合,需要具备一个关键的前提:信息共享。在传统模式下由于信息共享机制及技术的不成熟,而使各物流功能提供商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并依赖信息壁垒获得竞争力。但是物联网为信息共享带来了技术上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由于需要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对所有物流供应商配送客户、渠道、合作方等非商业机密的基本信息公开的合理要求得以实现,而不服从市场需求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则会被淘汰。物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新革命为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并由技术支持转化为市场压力,迫使服务供应链成员主动开放信息并与供应链上其他成员合作,从而达到规划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4.2 物联网为供应链金融资源整合提供动产抵押和信息支持

供应链金融资源整合是指用银行的金融服务方式,把供应链成员的闲散资金整合起来,从而满足资金匮乏成员的资金需求。目前制约供应链金融资源整合的问题,一是由于缺乏抵押物而导致贷款落空,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高风险。第一,在物流行业,货物是最好的融资抵押资产,但由于货物具有流动性而使其很难被用作担保物。通过物联网的RFID 技术监控仓库货物的数量和位置,加以GPS 技术全程监控货物的流动踪迹,从而使流动的货物也具备不动产的抵押资格,扩大供应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第二,物联网为企业物流新模式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压力,从而建立供应链范围的巨大网络,为供应链提供更完善的信息,从而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而促进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

4.3 物联网促进供应链信息标准化、降低物流信息获取成本

物联网作为全球第三次信息化产业浪潮,对企业物流模式创新中的关键资源—信息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解决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的困境具有重要作用。

(1)物联网架构的搭建有利于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在整个物联网架构的建设下,从标识标签到标签读取设备,再到传输和处理,这当中涉及到物流信息表示的规范,不同环节之间接口的标准化,以及输入和处理输出文件格式的标准化。这有利于不同的供应链成员企业或者不同物流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基础建设,并且为不同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搭建最大的信息平台,其中物流行业是最大受益者。

(2)有利于降低物流信息获取成本。在物联网技术环境下,标识标签技术,如目前最成熟的EPC 标签,可以记录货物信息并发射射频信号。在运输环节,把其安装在流动的货物和货车上,便于供应链相关成员实时掌握车辆货物的具体空间位置、时间信息,节省由于货物流动而引起的监控成本。在仓储环节,可以通过EPC 标签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发射信息,并通过RFID 等技术接受信息来节省逐件货物盘点和检查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成本,还能提供实时的库存信息,不仅能促进智能立体仓的普及,还可提供库存信息,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在生产环节,也由于EPC 和RFID 技术实时监控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库存,可以迅速给供应链部门和计划部门提供货物信息,加强补货及时性和敏捷性。同样在分销和零售环节也便于实时监控库存,掌握货物详细信息,提高库存和配送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实现物流运作高度现代化。

5 结语

基于服务供应链概念,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的出发点是重新定位客户价值,即从为顾客提供优质物流功能服务转向提供基于服务供应链的定制式物流解决方案。在配备物流服务供应链规划、物流金融整合和信息能力三项关键资源的基础上,转变关键过程和盈利模式,从而达到企业物流模式的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存在信息不畅通的问题,而物联网可从宏观上构筑信息交换平台,在微观上利用物联网关键技术降低物流信息获取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物流模式的创新。因此,物联网的发展对其创新具有关键意义。

[1]程建刚,李从东.服务供应链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9):101-102.

[2]田宇.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5):49-53.

[3]程愚,孙建国.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要素及其关系[J].中国工业经济,2013,(3):141-153.

[4]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nternet Reports 2005[R].2005.

[5]温家宝.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15/content-19612372.htm,2010-03-15.

[6]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36(1):168-188.

猜你喜欢
联网供应链物流
“身联网”等五则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