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皖江地方特色文化传播途径及其效果

2015-02-18 10:17雷若欣
文化学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皖江黄梅戏博客

雷若欣

(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皖江文化是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皖江文化包括戏曲、方言、宗教、教育、军事和文学等几个重要部分,这些文化的印记是皖江地区百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它们既是传统的,又是变异、新生的文化生命体。在传统社会中,文化主要通过人际传播、村落间的组织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承。20 世纪后,大部分地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开阔了视野,使人们接触到了区域内及区域外的文化信息。20世纪90 年代后,电话、手机逐渐成为皖江地区民众的日常交流工具。随后网络开通,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探寻欲望。“Web2.0”网络技术革命之后,博客、RSS、微博、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出现,网络可以提供多方向交流。网络用户围绕社群和部落等亲密的横向网络关系凝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评价,这使他们的力量日益增强,影响力越来越大,致使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至2014 年底,安徽固定宽带普及率指数为54.37,安徽移动电话普及率指数为51,安徽互联网普及率指数为52.76。[1]到2015 年7 月,安徽拥有40029个网站,占全国总网站数的1.2%,安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2225 万人。[2]这为皖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主流门户网站传播

在查看主流网站过程中,反映皖江地方特色文化的网站比较多,尤其以“黄梅戏”最具代表性。通过搜集,得到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主流平台网站一览表

由表1 可知,黄梅戏的门户网站较多,版块设计比较合理,链接层次清晰。黄梅戏数据资料库网站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黄梅戏数据资料库网站链接图

每一个二级链接下面还有三级链接,画面设计比较精美,但三级链接的内容却相对简单,有的只寥寥数语,不能全面涵盖黄梅戏曲目的文化内涵。再如皖江旅游门户网站数量较多,占总网站数量的61.17%,原因在于为了迎合现今智慧旅游平台的趋势,但从具体情况看,有些地方门户网站内容单薄,版块简单,语言种类太少,信息更新速度慢,远远不能达到智慧平台的标准,不利于旅游信息的传播与宣传。各省按更新周期分类的网页比例看,安徽省网站一周更新仅为5.4%,一个月更新22.0%,这说明安徽省很多网站的活跃度和访问量不高。将合肥市旅游局和安庆旅游局的门户网站作比较发现,安庆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版块虽然很多,但内容不齐全,在热门目的地的介绍中,只有简单的文字叙述和地图标识,而合肥旅游局的资讯网页中对合肥各区历史沿革、文化信息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能使游客提前对合肥的文化产生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如图2 所示。

图2 合肥旅游资讯网主页图

其次,黄梅戏作为皖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之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很大。仅可以查阅到的门户网站就有20 个(不包括二级链接在内),占总体门户网站的24.39%;桐城派有6 个,占7.31%;皖江民俗游7 个,占8.54%。很明显,有关皖江民俗和桐城派专门的门户网站比例太小,这两项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信息传播力度自然会受到影响。

二、网络视频传播

网络视频是在网络上以WMV、RM、RMVB、FLV 及MOV 等视频文件格式传播动态影像,包括各类影视节目、新闻、广告、FLASH动画和自拍DV 等。通过搜集23 家网络视频网站资料可以看出,与皖江地方特色文化有关的网络视频有很多,如表2 所示。

表2 皖江特色文化网络视频统计表

由表2 可知,在23 家网络视频网站中,收录黄梅戏的网络视频有5 600 个,占总数的71.18%;与皖江文化有关的网络视频有2 007 个,占总数的25.51%;与桐城派有关的视频18 个,占总数的0.2%;与皖江民俗有关的网络视频208 个,占总数的3.35%;与皖江旅游有关的视频非常多,共有2 199个①按“xx+旅游文化”关键词依次搜索“合肥”(296)、“芜湖”(108)、“六安”(539)、“安庆”(106)、“池州”(402)、“铜陵”(34)、“马鞍山”(714)资料,剔除重复视频,共有2 199 个。,所以表2 中只列了与皖江旅游有关的纪录片,共有34 个,占总数的0.4%。

虽然相关的网络视频很多,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与黄梅戏有关的网络视频虽多,但绝大多数都是某剧目的节选,内容、唱腔、服饰等都大同小异。而对黄梅戏文化渊源的介绍、黄梅戏地理分布情况、黄梅戏名家介绍及黄梅戏的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信息视频太少。虽然在黄梅戏的空间传播上没有太大影响,但对黄梅戏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不利的。第二,桐城派文学和皖江地区的民俗是皖江地方颇具特色的文化内容,但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两者一起也只占了3.55%,这阻碍了区域外民众认识皖江文化。因此,在以后的视频制作和上传中,应加大对地方民俗和地方文学作品的介绍。第三,虽然有关各地旅游方面的视频很多,但多而不精,画面制作精美、内容选择精良、宣传到位的也只有政府宣传部门和企业宣传部门作出的34 个纪录片视频,因此,今后上传视频时,应加以选择。另外,就各类视频观看次数来说,很多视频的浏览次数很少,甚至未超过100,如土豆网“马鞍山”的人文自然风光视频,时长11 分33 秒,但播放次数仅为97 次,而在风行网上,播放次数仅为14 次,可见这些视频并未真正起到传播区域文化的作用。

三、博客

Blog 是以网络作为载体,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人们可以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它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交流。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比较著名的有新浪博客、天涯博客、博客网。本报告以新浪博客、天涯博客和博客网②排名来自于中国博客网站排行网资料。为载体,搜索有关“皖江文化”“黄梅戏”“桐城派”“皖江民俗”和“皖江旅游”方面的文字资料。如表3 所示。

表3 博客资料搜集情况

关键词 皖江文化 黄梅戏 桐城派 皖江民俗 皖江旅游按地域关键词搜索天涯博客数量---合肥5六安0铜陵2马鞍山0芜湖0池州2合肥32421六安2275铜陵1724马鞍山2745芜湖8240池州0

同样,在博客中,更多的人对黄梅戏留下了评价,对皖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出批判和改进意见。通过这些网络博文,皖江地区的黄梅戏、皖江旅游文化、桐城派文学和皖江地区民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和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传播。通过博文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企业单位、普通民众对皖江地区特色文化的关注情况:博客对皖江民俗的涉及很少,不管是排名第一的新浪博客,还是影响力比较广泛的天涯博客上,有关皖江地区民俗的网络日志都很少。这对快速传播皖江地区的民俗文化来说是个不利因素。鉴于此,政府的宣传部门和文化产业公司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和公司的微博平台加以弥补,利用短平快的微博形式传递文化信息,推动皖江民俗文化传播。

图3 2013-2015 年微信用户量

四、微信传播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 年1月21 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可以共享媒体资料,带有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如“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和“语音记事本”等。截至2015 年第一季度,微信已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3]如图3 所示。

微信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查询微信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可以看出皖江地区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程度。

皖江地方特色文化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给关注者推送文字、语音、视频、图片及多图文消息。当消息推送出去时,每位关注的用户都能收到。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可以更好地引导用户关注了解地方文化,参与文化品牌的互动活动,扩散文化信息曝光率。但从表4可以看出,除了皖江地区的旅游公众号已有39 个以外,其他都太少,这对随时可以拿着手机上网查看信息的普通民众而言影响力太小。

表4 微信公众号数量表

总的来说,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皖江地方特色文化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传播技术不断创新。第一,皖江地区的用户在对信息资源采集、加工、整理、存储和传播的过程中,利用新的通信技术文化使得知识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信息量也更大。而且,随着各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的出现,文化知识传播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传播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第二,通过互联网技术,皖江地方特色文化的生产者或文化知识传播者和用户之间架起一座快捷、畅通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实现互动、互通、互利,共同促进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新媒体的利用,不但增加了民众的区域凝聚力,且提升了区域文化软实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在新媒体传播文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宣传过程中加以改进。

[1]白云磊. 安徽省互联网普及率全国倒数第七[EB/OL].(2015-01-06)[2015-09-10].http://news. eastday. 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sj/u7ai3268714_K4.html.

[2]丁林. 我省网民2225 万,互联网普及率36.9%[N].市场星报,2015-02-06.

[3]阿华.2015 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想知道的全在这[EB/OL].(2015-06-01)[2015-09-10].http://www.ithome.com/html/it/152417.htm.

猜你喜欢
皖江黄梅戏博客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小鲟”过皖江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博客天下
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
正是乘风破浪时——浅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优势条件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