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
复旦大学成功研发MERS高效抗体
2015年6月15日,复旦大学发布消息称,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和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姜世勃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了对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具有高抑制活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m336)。体外实验显示,该抗体针对MERS假病毒的中和活性达到0.005微克/毫升,针对MERS活病毒的中和活性达到0.07微克/毫升。与目前报道的其余所有MERS病毒中和抗体相比,该抗体的中和活性至少高10~100倍。
(来源:《新闻晨报》2015年6月16日)
智电网
智能鞋垫能通风防脚气
荷兰一创业团队开发出一款智能鞋垫uGale,它可以把空气吹到鞋的死角部位,从而防止出汗和脚臭。智能鞋垫除了可让双脚保持干燥外,还可降低鞋内温度防止细菌滋生以防止脚气。此外,它还能通过Android或iOS设备来控制气流,天冷的时候它还可以提供最高40℃的温热气流。
(来源:智电网2015年6月6日)
人民网
新浪数码
汽车方向盘可测酒驾
美国交通运输部研发了两种车载酒精传感器,第一个是安装在汽车方向盘下面的酒精检测仪,第二个是用来扫描皮肤的红外传感器。这两项技术能够检测出司机的血液酒精浓度是否达到或超过法律规定的醉驾浓度。如果司机喝酒了,汽车将会被锁定。这种“任性”技术虽然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宝马、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已经准备采用这一技术了,他们估计这种车载酒精传感器每年可以拯救7000人的生命。
(来源:新浪数码2015年6月12日)
塑料玩具或餐具可能致儿童肥胖
据外媒报道,种类繁多且价格实惠的塑料玩具或餐具受到很多小朋友及家长的喜爱,然而,澳昆州大学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塑料玩具或餐具中含有的一种化学物质双酚A可能会助长肥胖。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在对近5000名儿童就双酚A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后发现,与双酚A接触最频繁的儿童患肥胖症的几率较接触频率最低的儿童高出40%。
尽管对于双酚A的增肥副作用,目前仍缺乏足够确凿的科学依据,但昆州大学研究人员马赫建议家长最好避免让孩子使用塑料玩具或餐具,尽量不要让儿童食用塑料容器的食品或饮料,最好选择玻璃或不锈钢容器。此外,在玩具的选择上,他建议最好选择木制或布制玩具,且不要将塑料餐具放在微波炉或洗碗机里。
(来源:人民网2015年6月4日)
中国新闻网
首个有感觉假腿在奥地利问世
据外媒9日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埃格教授研发出全球第一个有感觉的假腿,可模拟真腿的感觉,同时能消除截肢者的幻痛问题。该义肢在安装时涉及两个步骤:医生首先把患者残肢所剩的足部神经末梢同大腿的健康组织衔接起来,并置于靠近皮肤表层;接着为一个轻型假肢的脚底安装六个传感器,并把它们同残肢骨干内的模拟器衔接在一起。新义肢除了能协助截肢者平衡和加强安全之外,还能起到消除幻痛的显著效果。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年6月9日)
贵州日报
贵州关岭风电场首台风机并网发电
日前,坐落于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永宁镇和普利乡境内的永宁风电场第一台风机调试完毕正式发电。该风电场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投资公司投资4.4亿元,总装机4.8万千瓦,建24台发电机组。
永宁风电场风电开发项目是关岭县2013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拟安装24台单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风电机组。该风电场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约8868.2万度,将为促进当地县域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贵州日报》2015年6月9日)
中国经济周刊
中车株洲所研发出高铁节能神器
中国中车旗下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攻克了第三代轨道交通牵引技术即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目前,永磁牵引系统即将小批量生产,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日、法等国之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之一。
数据显示,株洲所研发的时速500公里的高铁动车的690kW永磁同步电机,比异步电机功率提高60%,电机损耗降低7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6月23日)
蝌蚪五线谱
用木材制作计算机芯片
最近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宣布可以用木材制作计算机芯片。这种木材叫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在实验室检测中,研究人员用它作为电路的基层,他们希望这项发明能为电子废物问题提供一个对生态有利的解决方案。芯片中的大部分材料都可以使用木材,而其他部分只要用一点点石化材料,把它们扔到森林里,真菌就会把它们降解,因此,它们像肥料一样安全。
(来源:蝌蚪五线谱 2015年6月3日)
英国每日邮报
英研发出单翼式水上飞机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据专家透露,目前已研发出了一种单翼式水上飞机,其可搭载乘客数量最多为2000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此外,这种飞机使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使用这种运程飞机无需建造新机场,可以减轻内陆机场的客流压力。
这种水上飞机带有混合机翼配置,船体的坡度刚好能使其在向上行驶时与飞行器无缝接合,形成一种流线型结构,能够减小空气阻力,增加燃油效率,更加轻便快捷,从造型上看像美国的B2轰炸机。希望这种飞机早日投入运营,从而缓解日益增加的能源危机及土地资源的匮乏问题。
(来源:《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6月8日)
科学家用木纤维做出软电池
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存储设备,它使用树纤维中的气凝胶材料制作而成。同如今的电池不同,它能被当做3D打印的材料,也能被做成衣服或汽车车身这类形状。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为了得到气凝胶,研发团队首次分解了木纤维,使其体积缩小了一百万倍,接着他们溶解了纳米纤维素并冻干了它,这样水分蒸发时该材料不需经历液体状态,待材料中的分子不再分解后,它就稳定了下来。结果显示,材料非常坚固、轻且柔软,它看上去像床垫中的泡沫,但它要硬得多、轻得多且更透气,你的触摸不会令它碎掉。
然后,研究人员将能导电的特制墨水涂在了这种气凝胶的外面,让这一材料具备电池所需的电属性。该团队利用这种材料和碳纤维纳米管电极创造出了3D超级电容器和一个混合电池。它们在被压缩75%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在经历400次充电周期后超级电容器还能稳定工作。
现在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不过将来它们能被用在当前电池无法适用的领域,它们还能用在服装上,帮助研发可穿戴电子设备,比如能替你手机充电的T恤。
(来源:煎蛋网2015年6月3日)
用脑波识别讲话内容
最近,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研究人员第一次证明,根据脑波能重新构建持续讲话中的基本单位——单词和完整的句子,还能生成相应的文本,且该成果已在《神经科学前沿》发表。
研究人员记录的脑活动来自7名癫痫病患者,他们的大脑皮层表面因治疗需要放有电极阵列(ECoG)。当患者朗读例文时,研究人员以高分辨率记录下ECoG信号。随后,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开发出了“脑-文本”系统。这一成果除对基础科学方面有所贡献,帮人们理解大脑中复杂的讲话过程外,还有助于将来开发新的语言通讯工具,并可固定在病人身上帮助他们交流。
(来源:《科技日报》2015年6月17日)
中科大合作研究揭示引起自身性免疫疾病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金帆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Gerard Wong合作,研究发现了导致自身性免疫疾病中,免疫系统如何被外源或内源分子激活的统一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材料》上。
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的小角同步辐射散射的方法,率先表征确定了一系列可激发免疫反应的外源或内源分子与DNA所生产复合体的空间结构,发现了激活免疫受体蛋白TLR9的分子机制,即TLR9是否被激活严格取决于外源或内源分子与DNA所生产复合体的空间结构,只有当DNA分子被外源或内源分子压缩到一特定空间距离时,免疫受体蛋白TLR9才可被激活。他们与瑞士的Michel Gilliet教授合作完成了对这一系列DNA复合体对免疫系统激活的测试,从而在实验上确定了是什么样的空间结构可令免疫系统激活,最后与剑桥大学教授Jure Dobnikar的合作,利用计算模拟的方法证明了所发现的实验规律,从而最终阐明了其分子机制。这一突破性进展将帮助人们找到新的方法去治疗这一类疾病。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2015年6月11日)
用WIFI给数码设备充电
美国的工程师最近开发出一项技术“Ambient Backscatter”,据说能把WiFi信号转化成电力,现在已经做出了一个路由器原型,首席工程师Shyam Gollakota在最近的EmTech Digital会议上展示了路由器雏形。
Ambient Backscatter也被称为WiFi背向反射技术,这个技术的基础就是让两个没有电池的无线射频设备通过反向散射让双方无线信号通信。无线射频供电的电脑是一个实现计算和交流的小型设备,能只靠从无线射频捕获的信号供电使用。
实验中使用的路由器会发出无线电波然后被转换成直流电设备整流器中,类似于太阳能电池板,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然后又用电压转换器增加信号的电压电平来满足传感器或微控制器的需求。在实验过程中,路由器能供一个没有电池的相机的电能,最远距离是5米,使用频率为每35分钟拍张照,还能带动一个没有装电池的温度感应器。
Gollakota的技术并不是首次试图从周边环境中捕获无线信号使用的技术,但是这是第一次不需要专用网关来连接到网络的。
(来源:煎蛋网201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