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堂斌,王野,栗铁柱,姜作发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黑龙江流域渔业资源与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黑龙江 哈尔滨150070;2.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在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健康状况的关键类群[1-2]。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生命周期长、迁移能力差、分布广泛和对环境干扰反应敏感等特点,对其的研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质和环境监测中[3-4]。20世纪50年代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已被应用到水质生物学评价和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5-6],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对黄 河[7]、珠 江[8]、长 江[9-13]、辽 河[14]、松 花江[15-17]、黑龙江[18]和嫩江[19]等流域水质生物学评价工作。关于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仅见刘保元等[20]对图们江底栖动物的调查以及于力等[21]对2个水域水生昆虫的调查。20世纪70年代末,刘保元等[20]最早应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来评价图们江的水污染状况。本研究中,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个流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特点,旨在反映鸭绿江和图们江水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鸭绿江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和辽宁省东部,是中朝两国界河,发源于长白山天池胭脂峰南侧,于丹东东港市大东沟注入黄海,全长为859 km。鸭绿江支流众多,中上游较大支流主要分布在左岸的朝鲜侧,有虚川江、长津江、厚洲川江、慈城江、秃鲁江、渭源江;中国侧只有八道沟河、三道沟河等。下游河段较大支流主要分布在右岸的中国侧,有浑江、蒲石河、爱河;朝鲜侧只有忠满江[22]。鸭绿江流域总面积为64 500 km2,在中国侧的流域面积为32 500 km2。
图们江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发源于长白山主峰,于敬信乡防川“土”字界碑处出境,后注入日本海。图们江干流全长为525 km,中朝界河段为510 km,土字界牌以下15 km为朝俄界河。流域面积为33 168.45 km2,中国境内河长为495 km,流域面积为22 861 km2。图们江流域 (中国境内)主要支流有浑春河、嘎呀河、布尔哈通河、海兰河、大汪清河等[23]。
于2013年5—6月,开展了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工作。鸭绿江和图们江共设置38个调查断面,其中鸭绿江21个断面,图们江17个断面 (图1)。泥底断面定量样本采用1/16 m2彼得逊采泥器,泥样用40目和60目分样筛过滤;鹅卵石及石砾底质断面刷取石头表面大型底栖动物后用不锈钢网筛过滤,测量石头附着面的面积并进行定量计算。样品先用体积分数为4%的甲醛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后再移入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中保存,以备鉴定和统计。
图1 鸭绿江和图们江调查断面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sections in Yalüjiang River and Tumen River
1.3.1 优势种 相对重要性指数 (IRI)[24]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W为相对生物量,即某一物种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N为相对丰度,即该物种的丰度占总丰度的百分比;F为该物种出现的频率。IRI>1000的物种定为优势种;IRI=100~1000的物种为重要种;IRI=10~100的物种为常见种;IRI<10 的物种为少见种[25]。
1.3.2 生物多样性指数 用K-优势度曲线[26]来评估各调查断面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同时结合以下3个多样性指数比较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其中:S为总物种数;Pi为i物种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ni为i物种的个体数;N为所有种的个体总数。
根据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特点及取样数据,选择以下生物指数进行水质评价。
1.4.1 BI生物指数[10]计算公式为
其中:ni为第i分类单元 (属或种)的个体数;ai为第i分类单元 (属或种)的耐污值;N为各分类单元 (属或种)的个体总和;S为种类数。
水质评价标准:BI=0.00~3.50时,水质极清洁;BI=3.51~4.50 时,很清洁;BI=4.51~5.50时,清洁;BI=5.51~6.50 时,一般;BI=6.51~7.50时,轻度污染;BI=7.51~8.50时,污染;BI=8.51~10.00 时,严重污染[30]。
1.4.2 Shannon-Wiener指数 水质评价标准:H'>3时,水质清洁;H'=2~3时,轻度污染;H'=1~2时,中度污染;H'=0~1时,重度污染[30]。
2.1.1 种类组成 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03种 (表1),隶属于14目44科。鸭绿江
大型底栖动物79种,隶属于14目36科,其中水生昆虫62种,分属7目25科,占总数的78.48%;甲壳动物2种,1目2科;软体动物10种,3目6科;环节动物4种,2目2科;扁形动物1种,1目1科。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61种,隶属于14目30科,其中水生昆虫50种,分属7目22科,占总数81.97%;甲壳动物1种,1目1科;软体动物5种,3目4科;环节动物4种,2目2科;扁形动物1种,1目1科。鸭绿江和图们江共有种37种,隶属于14目22科,其中,水生昆虫29种,分属7目15科,占总数78.38%;甲壳动物1种,1目1科,占总数2.70%;软体动物3种,3目3科,占总数8.11%;环节动物3种,2目2科,占总数8.11%;扁形动物1种,1目1科,占总数2.70%。
表1 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名录Tab.1 Species list of macrozoobenthos in Yalüjiang River and Tumen River
2.1.2 优势种 调查发现,鸭绿江重要种主要有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宽身舌蛭 Glossiphonia lata、 Choroterpes trifurcata、 Isonychia japonica、Ephemerella sp.EA、日本扁蜉蝣Rhithrogena japonica、灰纹石蛾 Hydropsyche ulmeri、钩虾 Gammarus sp.和涡虫Stenostomum sp.。图们江重要种主要有Ecdyonurus kibunensis、Ephemerella trispina、Gumaga sp.、灰纹石蛾 Hydropsyche ulmeri、倒毛摇蚊属一种Microtendipes sp.、分齿恩非摇蚊Einfeldia dissidens和钩虾 Gammarus sp.。鸭绿江和图们江共有重要种仅有灰纹石蛾Hydropsyche ulmeri和钩虾Gammarus sp.2 种。
2.1.3 密度和生物量 从表2可见:鸭绿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93.72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27.05 g/m2;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 7.78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 1.19 g/m2。从总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来看,鸭绿江均高于图们江,而且均以水生昆虫最高,鸭绿江以扁形动物平均密度最低,图们江则以甲壳类平均密度最低。
2.1.4 物种多样性 从表3可见,鸭绿江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均高于图们江,Simpson指数均值略低于图们江。
从图2可见,鸭绿江K-优势度曲线位于图们江曲线之下,且曲线长于图们江曲线,说明鸭绿江物种的个体分布更均匀,这与表3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相吻合。
参照多位研究者提出的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划分规则[31-35],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进行划分。在采集到的103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功能摄食类群中刮食者种类最多,共计为45种,撕食者4种,收集者18种,捕食者36种 (表4)。鸭绿江和图们江多数调查断面底质均为鹅卵石和石砾,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均为刮食者最多,撕食者种类最少。
表2 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及生物量±S.D.)Tab.2 Densityand biomassofmacrozoobenthosin Yalüjiang River and Tumen River
表2 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及生物量±S.D.)Tab.2 Densityand biomassofmacrozoobenthosin Yalüjiang River and Tumen River
水域waters底栖动物macrozoobenthos平均密度 /(ind.·m-2)mean density平均生物量 /(g·m-2)mean biomass水生昆虫 82.33±69.34 23.88±27.03鸭绿江 甲壳动物 3.34±21.6 1.07±1.44 Yalüjiang 软体动物 3.67±12.72 1.23±6.60 River 环节动物 2.40±7.76 0.84±1.17扁形动物 1.98±5.82 0.03±0.00水生昆虫 5.84±5.46 0.87±1.69图们江 甲壳动物 0.11±0.40 0.04±0.10 Tumen 软体动物 0.50±1.12 0.19±0.93 River 环节动物 0.70±2.60 0.09±0.21扁形动物 0.63±4.98 0.0001±0.000
表3 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S.D.)Tab.3 Diversity index of macrozoobenthic community
表3 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S.D.)Tab.3 Diversity index of macrozoobenthic community
水域waters 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D Simpson指数J鸭绿江 2.14±0.81 0.71±0.18 0.42±0.14图们江 1.84±1.12 0.64±0.33 0.47±0.33
图2 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的K-优势度曲线Fig.2 K-dominance curves of biomass of macrozoobenthos in Yalüjiang and Tumen River
从表5、表6可见,BI生物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差异较大,BI生物指数比Shannon-Wiener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要好。
表4 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摄食类群Tab.4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of macrozoobenthos
在鸭绿江21个断面中,有1个断面未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其他断面的BI生物指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清洁以上断面占75%,其中极清洁断面1个,很清洁断面10个,清洁断面4个,一般断面2个,轻度污染断面3个 (表5);在图们江17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未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其他断面BI生物指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清洁以上断面占50%,其中极清洁断面1个,很清洁断面3个,清洁断面3个,一般断面4个,轻度污染断面1个,污染断面2个 (表6)。Shannon-Wiener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鸭绿江清洁以上断面占5%,其中清洁断面1个,轻度污染断面11个,中度污染断面4个,重污染断面3个 (表5);图们江清洁以上断面占7%,其中清洁断面1个,轻度污染断面7个,中度污染断面6个 (表6)。
表5 鸭绿江各断面的生物指数和水质评价Tab.5 Bio-index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at different sections in Yalüjiang River
平均 4.75 清洁 2.11 轻度污染
表6 图们江各断面的生物指数和水质评价Tab.6 Bio-index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at different sections in Tumen River
关于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刘保元等[20]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图们江底栖动物进行过调查,共采集水生昆虫161种。于力等[21]于20世纪80—90年代对发源于长白山的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和牡丹江等上游的水生昆虫进行了调查,在鸭绿江、图们江采集水生昆虫分别为66种和64种,均高于本研究调查水生昆虫的62和50种。于力等[21]在图们江崇善采样点采集到水生昆虫57种,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人为干扰强度增加,以及本研究仅在春夏交接时期进行调查,致使一些偶见种未采集到等原因所致。在采集到的103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功能摄食类群中刮食者种类最多,共计45种。鸭绿江和图们江多数调查断面底质为鹅卵石和石砾,所以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均是以刮食者种类最多,撕食者种类最少。鸭绿江和图们江共有重要种仅有灰纹石蛾Hydropsyche ulmeri和钩虾 Gammarus sp.2种。
从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析,鸭绿江均高于图们江,而且均以水生昆虫最高,鸭绿江平均密度以扁形动物最低,图们江则是以甲壳类最低。鸭绿江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均高于图们江,而Simpson指数平均值与图门江接近。多样性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种类组成直接相关[36-37],从K-优势度曲线可以看出,鸭绿江所有站点均位于图们江曲线之下,且曲线明显长于图们江曲线,这说明鸭绿江物种的个体分布更均匀,这与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相吻合。
利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来反映水体污染状况,评价水环境质量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目前已被很多国家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和评价中。1972年,Chutter[38]首次提出 BI生物指数并应用于水质生物评价中,目前BI生物指数已成为美国水质生物评价中最常用的生物指数之一。本研究中,采用BI生物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对鸭绿江和图们江水质进行评价,二者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BI生物指数比Shannon-Wiener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要好。这可能是由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主要以物种的多寡和数量的多少为基础,没有考虑各物种 (类群)的耐污值,当耐污种替代敏感种,同时耐污物种密度较高时,水质的评价结果就会比实际值高;而BI生物指数既考虑了大型底栖动物本身的耐污值,又考虑了物种的密度,因此,增强了评价的可靠性。BI生物指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鸭绿江水质为断面清洁以上水平占75%,图们江水质为断面清洁以上水平占50%,总体来看,鸭绿江和图们江多数断面水质较为清洁。
[1]Barbour M T,Gerritsen J,Snyder B D,et al.Rapid Bioassessment for Use in Streams and Wadeable Rivers:Periphyton,Bethic Macroinvertebrates and Fish[M].Second edition.Washington,D.C.: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Office of Water,1999:339.
[2]Wallace J B,Webster J R.The role of macroinvertebrate in stream ecosystem function[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1996,41:115-139.
[3]任淑智.北京地区河流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与水质关系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1,11(1):31-46.
[4]史键,赵文,李赫,等.汤河水库和大伙房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底层鱼类产量及水质生态评价[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28(4):383-389.
[5]Berezina N A.Water quality estimation in the Kotorosl River Basin based on zoobenthos composition[J].Water Resources,2000,27(6):654-662.
[6]Moreno P,Callisto M.Benthic maroinvertebrates in the watershed of an urban reservoir in southeastem Brazil[J].Hydrobiologia,2006,56:311-321.
[7]贾建华,田家怡.黄河三角洲淡水底栖动物名录[J].海洋湖沼通报,2003(2):83-86.
[8]刘玉,Vermaat J E,Ruyter E D.珠江、流溪河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和氮磷因子的相关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1):95-99.
[9]夏爱军,陈校辉,蔡永祥.长江江苏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其水质的初步评价[J].海洋渔业,2006,28(4):272-277.
[10]苏华武,江晶,温芳妮,等.湖北清江流域叹气沟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J].湖泊科学,2008,20(4):520-528.
[11]江晶,温芳妮,顾鹏,等.湖北清江流域胡家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J].湖泊科学,2009,21(4):547-555.
[12]朱迪,郑海涛,常剑波.香格里拉岗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水质的快速生物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09,2(2):56-66.
[13]吴东浩,刘伟,赵煜,等.秦淮河上游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5):19-22.
[14]张远,徐成斌,马溪平,等.辽河流域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指标与标准[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6):919-927.
[15]刘录三,李中,孟伟,等.松花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3):81-86.
[16]张静,于洪贤.松花江哈尔滨段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及水质评价[J].水产学杂志,2009,22(2):40-45.
[17]霍堂斌,刘曼红,姜作发,等.松花江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247-254.
[18]霍堂斌,李喆,姜作发,等.黑龙江中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J].中国水产科学,2013,20(1):177-188.
[19]蔡赫,于洪贤,霍堂斌,等.春季嫩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J].水产学杂志,2012,25(3):35-39.
[20]刘保元,王士达,王永明,等.利用底栖动物评价图们江污染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81,l(4):337-348.
[21]于力,暴学祥,云宝深.长白山水生昆虫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7,21(1):31-39.
[22]徐文新,王浩,周祖昊,等.鸭绿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及验证[J].水利水电技术,2010,41(2):1-5.
[23]付婧.图们江流域不同类型湿地植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2.
[24]Pinkas L,Oliphant M S,Iverson I L K.Food habits of albacore,bluefin tuna,and bonito in California waters[J].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 Fish Bulletin,1971,152(1):1-105.
[25]程济生.黄海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多样性[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1):68-75.
[26]闫云君,李晓宇,梁彦龄.草型湖泊和藻型湖泊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J].湖泊科学,2005,17(2):176-182.
[27]Shannon C E,Weaver W W.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3.
[28]Pielou E C.Ecological Diversity[M].New York:John Wiley,1975.
[29]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30]苏华武,江晶,温芳妮,等.湖北清江流域叹气沟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J].湖泊科学,2008,20(4):520-528.
[31]Cummins K W.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tream ecosystems[J].Bio Science,1974,24:631-641.
[32]Cummins K W,Klug M J.Feeding ecology of stream invertebrates[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1979,10:147-172.
[33]Wetzel R G.Limnology[M].second edition.Philadelphia: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1983.
[34]刘健康.高级水生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5]王备新,杨莲芳,胡本进.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溪流健康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05,25(6):1481-1490.
[36]安传光,赵云龙,林凌,等.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2007,31(S):52-58.
[37]周晓,王天厚,葛振鸣,等.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6,14(2):165-171.
[38]Chutter F M.An empirical biotic index of the quality of water in south African streams and rivers[J].Water Research,1972,6(1):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