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绣夫 编辑/月儿
学龄儿童最好早点上床睡觉
文/绣夫 编辑/月儿
2000年,4名美国研究者对低年级小学生中的睡眠习惯和睡眠紊乱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学龄儿童的不良睡眠习惯、睡眠障碍和睡眠紊乱所产生的后果,相对来说较少有人知晓。这项描述性研究调查了494名从幼儿园到四年级儿童的各种常见的睡眠行为。研究采用一份有关睡眠的调查问卷,由家长、教师和儿童自己回答。父母认为自己孩子存在睡眠问题的,占全体家长的比例从3.7%(睡眠呼吸障碍)到15.1%(入睡困难),总体样本的37%认为至少有一个以上显著的睡眠问题。年龄较小的儿童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尤其是入睡困难和夜间惊醒)。总体而言,大约总人数的10%由于显著睡眠问题而造成白天嗜睡。这项研究的结果强调,临床筛查睡眠障碍在这个年龄组很重要,因为这与儿童的智力发展相关。
在北京工作的一名美国医生细致观察了自己的儿子与其他孩子在睡眠方面的差别。他的儿子17个月大,而且生活非常有规律,每晚8点上床睡觉,通常早上7点半醒来。再加上白天睡的一两个小觉,他每天能睡12个小时,达到了推荐标准。但他家楼上邻居家刚学步的小孩每晚都兴奋地跳上跳下,在大部分时候要到至少晚上10点才睡。很多中国家长告诉这名医生,他们家的孩子在晚上9点、10点甚至11点才睡觉。这种现象也许并不具有普遍性,但这种睡眠模式的显著差异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更重要的是,到底哪种方式对孩子更健康?
一项在2005年发表的研究证实了这名医生的观察,指出中国儿童不仅入睡时间晚于美国儿童,而且起得也更早。这项比较研究显示,中国小学生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人整整少了1个小时(9.25小时与10.2小时之比);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儿童还抱怨说,他们在白天感觉很困。主要问题不在于孩子几点钟上床,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的总体睡眠长度(包含白天的小睡,不过大部分5岁以上孩子就不再午睡了)。睡眠研究已经证实,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1~12小时睡眠,而学龄儿童需要至少10小时睡眠,青少年则是9~10小时(婴儿需要16~18小时,成年人为7~8小时)。如果5岁大的孩子晚上9点半上床,早上6点半起来,而且已经不再睡午觉,那么,每天9小时的睡眠对他们的长期健康是不够充分的。
晚上睡得不够,白天自然会犯困,这也是睡眠不足的一个主要问题。一项2013年发表的针对中国儿童展开的系列研究表明,缺觉和白天犯困,这两点都会导致学生在校表现较差。在该研究中,大部分学童是在晚上9点到9点半睡觉,几乎所有孩子在早上7点起来,因此很多儿童每天缺了半小时到
一小时睡眠。这看起来不太严重,但跟任何债务一样,睡眠债迟早也是要还的,而且光靠在周末睡个懒觉还不足以弥补这笔欠债。缺觉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积极性和考试成绩出问题。研究人员推测,负责处理注意力、创造性活动、积极性和抽象推理的大脑额前叶皮质特别容易受到睡眠不佳的影响。他们因此得出结论称:在中国社会,儿童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要在学业上投入大量时间,他们的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一份警示报告。
从同一项研究中也能看到一个好消息:哪怕只是将学校上课时间推迟半个小时,也能显著延长学生睡眠时间,改善他们白天的困倦感。研究人员在上海6所小学展开了干预研究,将上课时间从早上7点半推迟到8点或8点半,这让学生们得以多睡了近一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怎么抱怨上课时犯困了。这跟全球其他地区的各项研究结果吻合,也为在美国不断推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这项由儿科医生牵头的研究倡议将学校上课时间延迟到上午8点半。仅仅做这项调整,就能让孩子会多睡一会儿,并有可能提高他们的成绩。
除了在校表现,睡眠不佳还将导致儿童(以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风险增加。2007年,一项范围遍及全球36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在儿童睡眠时间偏短和体重增加之间存在强烈的独立关联,而且这样的关联一直持续到成年阶段。在安徽省,一项针对500名青春期双胞胎的研究显示,缺觉跟增重之间存在关联。而2010~2011年,一项涉及逾4000名中国东北农村地区儿童的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往往更有可能睡眠不足(含午觉在内不到7个半小时)。虽然这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但两者间的联系仍然让人忧虑。造成超重的可能是生理因素,因为研究已显示,睡眠不足可改变控制食欲的激素分泌。缺觉导致瘦素分泌水平降低,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增长,而后者会增进我们本能的饥饿反射。鉴于中国肥胖儿童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所有父母都至少应当考虑到子女的睡眠问题。
所以,应当呼吁社会和家长,尽可能创造条件,给学龄儿童多一点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