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课堂活动走过场

2015-02-16 02:42
学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交流思维活动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东铺小学748100)

别让课堂活动走过场

王海霞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东铺小学748100)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导学生,关注学生成长,提升学生思维,促进有效合作,需要做实每个教学活动不走过场。

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成长提升思维有效合作

我县教体局每年都会举办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今年我有幸作为评课代表观摩了整场赛课。在我赞赏各位教师不凡的设计和精彩授课的同时,部分教师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活动”走过场”现象也引起了我深刻地反思。

一、课堂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还是我们拟定的教学进程

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设计的每个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知识的认识环节如果学生掌握不到位,后面的理解运用就会出现训练困难,更谈不上综合能力的达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导致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堂预设环节,把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匆匆而过,留給学生接受知识、理解运用、巩固内化、形成能力的时间非常短暂。比如,一节英语课,教师只让学生读了一遍情境对话就分角色表演,试问一遍的朗读就能让学生熟练并且入情入境地表演吗?还有一节数学课,教师对一年级学生只组织了一次集体数数活动,就让学生开始一个一个地,两个两个地……十个十个地数种子,那么一次整体的数数活动就能保证全体学生都明白数物品的操作方法吗?一节语文课,教师只给了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去讨论“南丁格尔”的高贵品质,一分钟的讨论有什么意义?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一个个有待发展的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从最接近他们的基础知识出发,带领他们经历知识的认识、理解、内化和运用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完成对知识的认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因此,有限的课堂中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而要精巧设计,力求每个活动让学生能全面参与,经历知识的理解运用过程,这样才算以人为本,关注到了学生的成长。

二、课堂要的是表面上的气氛活跃还是学生潜下心来的深入思考

在我观摩的许多课堂上,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不是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而是马上叫学生回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答不到位,就请其他学生补充。或者反复强调问题,甚至急着去提示。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教学,开始匆忙寻找问题的答案,沾边就举手作答,只言片语,此起彼伏,肤浅繁华。课堂气氛是挺活跃,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深入思索,再作解答,这样的答案才是出于积极思维的成果。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困难,我们也能及时了解学情,适时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再接再励,全面思考,直到问题解决为至。这个过程中时间虽然短暂,课堂气氛虽然安静,但却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刻。

三、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只是形式的体现还是师生真正合作交流的平台

不少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预案”,体现教学环节的齐全完整,当小组合作预先设定所用的时间一到,再不管学生交流的进程与效果,便迫不及待地终止合作,组织汇报。

我们要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而充足的交流时间是保证合作质量的前提。只有时间充足,学生才会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才能从容冷静地组织语言,各抒己见。因此,在小组合作前,教师应首先让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作好发言准备,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各组派发言人归纳本组观点,集体交流。同时,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及时纠正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参与调控各小组的合作进程,捕捉信息,及时点拨。在组织集体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拓展思维。这样既强调了学生的个人责任,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成果达到共享。使理解更加全面,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生才会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课堂上学生收获的知识是教师直接传授还是经教师真正地引导

新课程标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培养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搞好课堂的引导尤为重要。

《穷人》这篇课文在赛课时有两位教师执教,他们分别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位教师直接呈现课题,引出作者。接着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然后引导学生速读分层,再按层次逐段组织学生读文感悟,汇报交流,体会主人公善良美好的心灵。另一位教师首先让学生交流了对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及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预习了解,然后引出课题《穷人》,接着告诉学生这篇课文题目是“穷人”,但自己读了三遍,也没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个“穷"字。让学生也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哪些描写能说明故事主人公一家很穷。学生被教师这么一引导,迅速地进入文本,开始读文感悟。不一会儿就从屋里的陈设,孩子们的穿着,一家人的饮食等等方面体会到了桑娜一家人生活穷苦,但他们却勤劳善良。还找出了西蒙与两个孩子的悲凉处境,体会到了穷人生活的苦痛。有了这样的感情共鸣,对桑娜抱回西蒙家两个遗孤后忐忑纠结的心里活动就更容易理解,对桑娜夫妇不顾自己艰辛,领养遗孤的善举更加钦佩。对沙皇俄国统制下生活在痛苦中的劳动人民更加同情。在这里,第二位教师努力用最少的语言唤起了学生最多的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相信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的。

所以,我们不能让课堂活动再匆匆而过,让我们的课堂犹如春雨般潜入学生的心扉,润物潜智。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让每一只小鸟都歌唱,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交流思维活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小”活动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活动随手拍”
思维跳跳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