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2100)
✿论著/护理✿
试析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李晓红
(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2100)
目的 探讨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心内科病房出现护理风险的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护理产生风险的因素。结果 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出现护理风险的患者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因素占比8%,患者病情危重因素占比78.3%,用药复杂因素占比6.5%,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问题因素占比1.4%,制度与常规因素占比5.8%。结论 对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降低护理风险具有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医院规章制度等措施是降低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的重要方法。
心内科病房;风险分析;管理
心内科是为心血管疾病专门设立的一个医疗科室,由于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数量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患者之中,主要疾病类型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猝死、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肌炎等[1]。这类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眩晕、晕厥、胸痛、水肿等。目前这类疾病的发病趋势开始走向年轻化的方向。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成为了目前各大医院的主要护理方式。而在医院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会发生一定的护理风险[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心内科病房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管理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心内科病房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80例,女58例。患者年龄55-70岁,平均(59.1±7.5)岁。病情分布,高血压102例,心绞痛12例、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5例、心肌梗塞4、心肌炎5例、心律不齐3例。
1.2 护理风险
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时,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患者自身病情危重、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问题、患者用药复杂、护理人员责任心问题、制度以及常规方面的因素等。下面将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1.2.1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3]。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细心的观察,并对异常状况进行迅速的判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年龄结构较为年轻,护理经验不足、且护理工作量较大,有时会出现顾及不上的情况,导致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及时,延误治疗时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现象,造成了患者抢救不及时,引发医疗纠纷。这一因素是需要正视的重要因素。
1.2.2 患者病情危重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同时,心血管疾病的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对护理工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在护理的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需要保持对危重病情患者的高度注意以及及时的观察、抢救。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强度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不仅要处理大量的危重病情患者的心电监护观察工作,还必须在紧急情况下对病情危重患者进行起搏、除颤。在心脏介入术后,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的出血状况,各种生理化验检测指标,出凝血时间等。对重度心力衰竭以及绝对卧床的患者还需进行基础护理工作。在病情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一般护理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容易出现疏忽。
1.2.3 用药复杂 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复杂,在临床上的用药也较多复杂,种类多样,且用药注意事项不易。例如,需要在考虑保护患者肝肾功能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利尿、强心、纠正心力衰竭的药物,对用药限制、用药量、用药注意事项等诸多方面需要注意[4],这样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增加,护理风险增大。
1.2.4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问题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大面积心梗、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患者入院时往往生命垂危、抢救困难,在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死亡率较高[5]。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出现医护纠纷。
1.2.5 制度、常规因素 在医院护理过程中,由于医院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以及用药、护理方面的记录不完善、不真实,护理人员交接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了患者的护理风险以及医患纠分[6]。
1.3 观察指标
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主要指标[7]: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患者病情危重、用药复杂、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问题、制度与常规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出现护理风险的患者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因素占比8%,患者病情危重因素占比78.3%,用药复杂因素占比6.5%。见表1。
表1 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布情况 [n(%)]
由于护理风险对心血管患者的严重影响,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采取相应的、有效的管理对策[8]。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临床护理中表明,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护理能力上的不足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一定的联系。许多护理人员认为仅依据医嘱进行护理即可,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快,病症表现复杂,仅仅依据医嘱进行护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观察以及正确的判断。因此,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警惕性,另外护理人员意识到患者的病情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利因素的影响,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观察。并结合实际的观察结果进行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也会促进护理人员责任感的加强,避免因工作态度而造成的护理风险的产生。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以及基本规章制度的普及。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技术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只有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前提下,才能做好护理工作,降低护理风险。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应急护理,重度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相关症状的观察等。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对重症患者以及其它一般患者的护理风险将会降低。?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使之更具实践性,更具人性化,这样不仅方便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工作的有序的展开还避免了患者病情、护理观察记录缺失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同时医院制度的完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起到了严格的约束作用,促进护理人员工作严密性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降低心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出现护理风险的患者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因素占比8%,患者病情危重因素占比78.3%,用药复杂因素占比6.5%,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问题因素占比1.4%,制度与常规因素占比5.8%。对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降低护理风险具有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医院规章制度等措施是降低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的重要方法。
[1] 殷洁,金微,李丽.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27(30):103-104.
[2] 杨中银.心内科病房搬迁中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及管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22(34):2796-2798.
[3] 张亚娣,王素娟,皮寒寒.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5,01(30):92.
[4] 刘小芳.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30):295-296.
[5] 李卫青.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2(34):1364-1365.
[6] 苏晓丽,付传芳,张雪红,罗英姿,吴小丽,刘海宏,曹蕾,马琴.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1(30):111-112.
[7] 汪钟灵.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30):236-237.
[8] 莫甫丽.综合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02(30):84-85.
李晓红,1969年生,女,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