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丽
一个班主任与留守孩子的故事
刘艳丽
在农村,有这样一群人,家里的田地少之又少,并且地理条件很差,为了改变贫穷的现状,这些人远离家乡,去了遥远的大城市工作,而他们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的孩子,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在照顾,他们的教育问题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在我班,正好有这样一些孩子,小杰就是其中的一个。当他的班主任一年来,我和他一路风雨一路彩虹的共同走过。
开学不久,这个孩子常常说自己感冒了,我也不敢大意,每一次都与父母联系,但是,每一次医生都说没有问题,这也让我多了一个心眼:这个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带过,是个很敏感的孩子,是不是父母快要走了,心里舍不得。想到这儿,我马上给父母打电话了解了情况,果然,他的父母说马上就要走了,孩子特别舍不得妈妈。接着马上又有孩子来报告,说他睡觉时故意不盖被子,好生病了将父母留下来。看到这样的情形,我马上将他找来,给他讲了不少父母为什么会外出打工的原因,特别强调,父母并不是不管他而是为了他更光明的前途。再加上父母也不停地与他谈心,这个孩子也渐渐地接受了,也明白父母的艰辛,就笑着和父母说再见。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有的还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会出现异常和出轨现象,就像小杰,他认为父母只是为了自己能出去玩,而不管自己的。有时,故意违犯学校的规章制度,只要有学生报告老师,他就会大吵大闹,更甚至坐在地下哭。可想,一个9岁的男生,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针对这样的情形,我并没有狠狠地批评他,而是俯下身子,细心地与他交流,让他认识到自己这样做得不对,同时,让他一遍遍的读他的父母在“成长记录本”上写给他的话。终于,孩子一边哭一边对我说:“老师,我这样做得不对,以后您看我的表现。”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只有走近他们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唤醒他尘封已久的情愫。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和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主动融入集体,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
小杰在寝室里可以说得上一个头号不守纪的学生,常常与同伴在寝室里做违纪的事,有一天晚归寝后,居然和同床的孩子在床上丢被子玩。当时我快烦死了,狠不得揪住就是一顿揍。但是我马上想到一是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再者,这个孩子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更应该好好地保护孩子的心灵。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我们只能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能是越来越远。留守儿童内心渴望平等的交流,教师应做他们的亲人、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成长。
“六一”快到了,我知道小杰这个孩子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并且表现能力还不错,我让他参加了文艺节目的排练,同时鼓励他参加“阳光体育活动”,这个孩子在排练时非常认真,让我也感到很欣慰。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一个“美羊羊”的图画本,高兴得不得了,留守学生的性格都比较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老师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有一段时间,小杰特别反常,本来学习成绩非常好的数学语文都下降了不少,与科任老师顶嘴,与同学发生纠纷,作业不认真完成。我向各位科任老师了解了情况,有老师就提醒我:“是不是他故意这样的,想让他的爸爸们回来哟?”针对这样的情形,我立刻用短信与远在广东的小杰父母联系上了,他的父母一听到这样的事,非常着急,我一边安慰一边询问,是不是没有给孩子打过电话,如果不方便,可以将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于是,小杰通过我的手机,小杰与父母通了电话,看到小杰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心里放心了一大半。
一年过去,我陪像小杰这样的孩子一路走来,有风雨,也有彩虹。快接近考试了,小杰在他的“成长记录本”上写下这样的话:“老师,我觉得你很美丽,不光是容貌,而是心灵,老师,感谢您对我的教育。”看到这样的话,我心里一酸,感动、欣慰、知足。我想,作为教育者,不管是谁,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让他们能在老师的呵护教育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刘艳丽,教师,现居湖北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