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散文教学课堂

2015-02-14 10:28赵正伟蒋文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歌会品鉴朱自清

赵正伟 蒋文明

构建和谐的散文教学课堂

赵正伟 蒋文明

散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不爱听甚至厌学,教学效果极为不佳。那么,教学散文时,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呢?我的教学实践如下。

一、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阅读、理解、探究散文的思维活动亦然。学生一旦对所要学习的散文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极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就会全身心的、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对散文文本的学习、探究、品鉴中去,继之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创设情境、预设问题、情感激发、温故知新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恰到好处地抓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鉴赏散文浓厚兴趣的契机,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与潜能。

比如,教学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时,我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制作了精美的情境音画视频,当学生看到音画视频中连续出现的表现云南歌会的“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或“金满斗会”等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精美画面时,学生急于阅读课文、探究课文、品鉴课文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无需我再做任何的引导就不约而同地在我为同学们精心准备的云南傣族民歌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背景音乐中愉快地走进了《云南的歌会》文本,兴高采烈在纸质媒体中探究云南歌会的盛况了。不用说,接下来的品鉴、探究《云南的歌会》文本等教学环节均在学生对文本浓浓的阅读兴趣中轻松自如地顺利完成了。

二、授之以渔,培养能力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学散文阅读课文亦然。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明白散文文体的基本美学特质:散文一种具备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意蕴深远、结构灵活、语言精美凝练、注重抒写真情实感、“形散神不散”等美学特质的文学体裁,比如朱自清的《春》、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等。还要引导学生明白散文的美具体表现在文本中所蕴含的哲理性、睿智性、趣味性、情趣性、诗意性、抒情性等,比如培根的《谈读书》、冰心的《谈生命》、莫怀戚的《散步》等。并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比如,鉴赏朱自清《春》之类写景状物的散文,一定要通过反复朗读、美读、“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和流畅背诵的方式体味文中描写景物的细致委婉、用词的准确和比喻的生动、形象、鲜明以及排比句或者排比段落营造的强烈的抒情氛围等,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模仿借鉴,读写结合

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些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是写作的根基。鉴于此,大凡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从来就不会放过利用语文教材中文也彬彬质也彬彬的散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写作的机会,他们总会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感知文本精髓的基础上设置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体味文本的写作技艺并将学生从对文本的学习从诵读、品鉴顺利过渡到写作训练。

比如,教学《背影》一课结束时,我以深沉缓慢的语调对学生说:“朱自清在《背影》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四次流泪,从中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父爱子、子爱父’的浓浓亲情,尤其是作者写父亲艰难地往返于铁道之间,爬下、爬上月台去给作者买橘子的‘背影’场景,多少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朱自清《背影》中一样令我们终身难忘的亲情与场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纷纷议论起来。随后,我接着说:“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借鉴朱自清的《背影》写法,以‘亲情’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吧。”批阅学生的这次作文时,我发现不少学生都在文章中叙写了令人动容的亲情故事。

散文历来被称为“无韵的诗”、“不分行的诗”,因为它具备诗歌一般“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艳的玛瑙……”(秦牧语)等诗性之美。所以,教学时,我们应当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参与、授之以渔培养能力、模仿借鉴读写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品鉴、涵咏散文的美学意蕴。

赵正伟,蒋文明,教师,现居山东邹城。

猜你喜欢
歌会品鉴朱自清
清芬正气朱自清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B站举办夏日毕业歌会直播
品鉴臻物
品鉴臻物
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三月歌会好热火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