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编辑部
卷 首 语
“一带一路”高铁先行 钢铁市场商机无限
□ 本刊编辑部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除能源合作外,建设高速铁路网,特别是泛欧铁路网优先建设发展的动脉线路规划,已经使高铁建设市场如火如荼。这种火热的趋势,无疑给我国冷清的钢铁市场带来了商机,为钢铁行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新品种带来了重要机遇。
在“一带一路”和亚欧经济带建设方面,中国的高铁产品占有一定优势——国外高铁建设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中国高铁只要0.33亿美元;中国高铁建设工期短,速度比发达国家快一倍。目前,中国高铁的生产能力和价格竞争力颇具优势。从2008年中国建设第一条京津城际铁路开始到现在,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50%以上。
目前,与中国签订高铁合作协议的国家超过30个。如中国和俄罗斯已经签署了高铁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欧亚高速运输走廊。此次合作拟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全长770km,设计最快速度达到400km/h。该项目将在2020年前建成,工程资金为1 500亿卢布。此外,俄罗斯还将在2030年前建设20 000km的新铁路,其中包括5 000km的高速铁路。中国的资金、相关高端技术装备将成为与俄罗斯合作的首选。此外,中国高铁企业频频在世界高铁市场中标或者达成合作意向,与其合作的不仅有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非洲的尼日利亚、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甚至可能进入美国市场。中国的高铁将形成从中国本土连接欧亚大陆乃至更广阔地区的高铁网络,覆盖莫斯科、伊斯坦布尔、新加坡乃至阿拉斯加。据悉,泰国已经批准了一个耗资约233亿美元的交通项目,项目中计划建设的2条高速铁路将在2021年完工,并将与中国的铁路连接起来。中国计划建设一条从昆明通向新加坡的高铁,将穿过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
目前,通过科技创新获得突破性进展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将主攻智能化课题。“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在高速铁路发展领域对智能列车核心技术组织攻关,构建以高速列车为核心,以全方位列车状态感知和动态数字化运行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智能处理与交互为支撑,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决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未来,智能化的高速铁路将进一步实现高速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和全生命周期能力的保持与优化,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成为中国智能交通领域全球领先技术的代表。
中国高铁走向国际化,火热的高铁市场需求为钢铁产业带来无限商机。预计每亿元铁路基本建设投资约拉动钢材需求0.333万吨,其中重轨的用量占了很大一部分——铺设1km复线轨道,要消耗大约240t的重轨材料。目前,武钢、鞍钢、攀钢、包钢等钢铁企业生产的重轨在国内市场的比重接近75%。
机车用钢方面,主要为碳素钢、耐候钢、不锈钢、铝合金等。近年来,不锈钢与铝合金开始成为主流。铁路客运专线动车组采用的CRH1、CRH2、CRH3、CRH5这4种类型中,CRH1型车体采用的是高速列车用不锈钢车厢板,其余3种动车组车体均为铝合金材质。
车轮作为高铁的关键部件,是对质量水平要求很高的产品,高铁车轮按结构可分为两种——整体式车轮与组合式车轮。整体式车轮由钢制轮坯通过碾压或铸造方式整体轧制成型;组合式车轮又被称为轮箍轮,轮箍是车轮与钢轨接触的部分,类似于汽车轮胎。因此,车轮轮箍在制造时对于钢材的洁净度、强韧性、耐磨性及轧制工艺、检测条件等都有极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零部件用钢75%已经实现国产化,但关键的走行部件依然依赖进口,加紧开发和批量生产时速350km的高速动车轮轴用钢、城市轨道车辆用不锈钢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马钢在时速350km的高速动车轮轴用钢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此外,随着我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中“大展拳脚”,动车组刹车片、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用减震橡胶垫板、铁路车配件、铁路线路配件和风电产品、抗震减噪弹性元件、高分子复合材料、电磁线(主要为铁路机车车辆和风机配套)、特种涂料及新型绝缘材料、复合材料制品,以及应用于悬挂、制动、钩缓等部位的特种关节轴承、自润滑关节轴承紧固件、高耐磨表面无缺陷高铁车轮钢专用功能保护材料等产品的需求量也将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