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晖 盛祥英
在探究与对话中教语文
赵晓晖 盛祥英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探究与对话中有效的完成阅读教学。
以教读课文《故乡》为例,谈谈我的主要教学设想及教学效果。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有感受和有体验的阅读才是有效果的阅读。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读出感受和体验的更少。上课伊始,学生还未开口读书,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给了学生。我在教学《故乡》时,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自由读书,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
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
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学生阅读课文,开始思考并作批注。
(1) 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3)探讨本文的主题。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强求一致,对人物的理解是这样,对主题的理解也是这样。
有的放矢的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他们完全能够做到,并且做得很好。
二、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大胆实施“探究性阅读”。
作为小说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方法多样。我的做法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方法和阅读活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我的具体做法是,组织课堂讨论,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老师对话。
教读《故乡》时,我放手让学生分组活动,展开生生对话。先确定本组发言人和记录人,就学生自己写的小传和对人物的评价及小说的主题在组内进行交流,组内同学补充发言。
接着,学生反馈讨论效果,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一人发言,其它同学作补充。
读这篇小说,评价其中的人物,也是在前一个单元学过了议论文之后,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的一种实践。用一两句生动的话评价人物,还是一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许多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我总是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
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能另有自己的见解。我都给予真诚的鼓励。
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让学生自己写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三、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对话中训练语文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
课外延伸,与相关资料对话:
(1)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2)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教学小说《故乡》,我深深的认识到:阅读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充满探究活动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对话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只有不断引导学生文本对话,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培养出有独立思想的年青一代。
赵晓晖,盛祥英,教师,现居湖北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