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调整

2015-02-14 08:09福州市蓓蕾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验建构区域

福州市蓓蕾幼儿园 王 蓉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调整

福州市蓓蕾幼儿园 王 蓉

区域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引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并引导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的游戏行为。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的探索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活动方式和合作同伴,通过不同操作、想象和创造行为,建构经验,获得各方面的发展。目前,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我园经历了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低结构活动,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摆弄、操作、探索材料建构经验,教师通过观察、解读幼儿及其游戏过程,及时更新环境与材料,为幼儿的自主学习、经验建构提供支持。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基础与条件,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指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必须予以充分发掘与利用。然而,教师比较重视材料内容的设计和环境创设,而对如何把握材料投放的数量、材料投放的时机以及如何进行材料调整等问题却常常关注不足。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指导下,基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我们对教师如何准备适量的多元的材料、如何适宜有序地投放材料、如何适时有效地调整更换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求,适量地提供多元的材料

幼儿在区域中是通过操作材料来达成经验建构的,材料投放是否丰富、多元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的高低。准备充足的区域材料,为幼儿提供必需的操作素材,是活动实施的基本保障。每个班或者每个区域到底应该投放多少材料?材料依据什么来投放?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1.保证材料的总量

一般来说,每个班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量应该满足班级所有幼儿的需求。投放量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关注班级整个区域材料的总量。由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从幼儿选择性的角度出发,材料总量必须多于幼儿人数,才能做到自由选择。二是关注每个区域的材料数量。每个区域中,既要考虑那些蕴含着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和合作性游戏的材料数量,又要考虑低结构材料的数量。投放材料,还要从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出发,如小班幼儿具有独自游戏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容易受环境、同伴影响,因此,在同一区域中可平行投放多种简单的同类材料,以满足他们的模仿需求;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认知经验、能力和自主合作意识不断提高,可以减少同类材料的数量,提供多元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材料,适当增加合作游戏的材料数量,如跳跳棋、扑克牌、自制的“我说你做”“向左向右”“跳格子”等材料。

2.把握材料类别的均衡

区域材料类别应具有平衡性,能兼顾幼儿各领域的基本经验和当前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区域材料数量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应关注班级整体区域材料类别的多元化和材料内容的平衡均等,以满足幼儿个体的多样化需求。在班级区域的总体材料中,其内容应涵盖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多元内容,如:扣扣子、系鞋带、折衣服等提高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拆装玩具和电器、小木工、打开核桃等使用工具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内容;合作社会性情感的交往能力养成方面的内容等等。教师既要把握包括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内容的阅读区、科学区、音乐区、美工区等游戏区的平衡,还要关注装扮区、建构区、主题区、益智区、展示区等各个游戏区域的材料数量,保障不同幼儿对材料需求的选择。其次,教师要考虑某个区材料类别也应是多元的。如“春天”主题下的“小蜗牛”美工区,师幼收集了光盘、果冻壳、纸盘、毛根、橡皮泥等多元化的材料,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表征创作,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应关注低结构材料与高结构材料的平衡,如半成品和成品玩具的平衡,自然物、废旧材料与各类玩具材料的平衡。

二、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的能力,适宜地投放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数量是关键,材料投放的时机和方式也非常重要。材料本身蕴涵的内容信息是固态的,不同的投放方式将会对幼儿的经验建构、思维的开放度及游戏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材料投放方式上,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依据材料的内容特征,灵活多样地投放,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价值。

1.集中性投放材料

集中性投放是指在某些特定时间段,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投放大量材料,以突出课程的内容要素,引发幼儿通过与材料互动,萌发兴趣,建构经验。集中性投放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基本保证。如在学期开学初,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计划,比较集中地投放一定数量的材料,以保证幼儿对材料的基本需求。集中性投放材料可以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正常的活动状态,满足他们游戏愿望和探索兴趣。如主题更换阶段,教学目标和内容会有较大的调整,比较集中地调整和投放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体现整合观的主题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建构主题经验;季节和节日是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基本内容,是幼儿认识自然、感受人文的重要课程载体,因此在季节交替与节日时期,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在区域中集中投放切合季节或节日内容的材料,引发幼儿的探索和自主学习热情,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自然变化和生活信息。

2.开放性投放材料

由于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低结构活动,因此不同的材料特性会引发幼儿不同的游戏行为。低结构材料因无显性的内容线索和暗示,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经验、方法与材料互动,因而低结构材料具有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功能。开放性投放的方式是指教师将多种类别的低结构材料同时投放活动区,不预设材料的目标结果,不讲解材料的特性,不限定时间节点,让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以引发幼儿开放性的思维和不同的探索行为。如我们设置了低结构的“材料超市”,师幼共同收集了各种盒子、瓶子、木块、纸板等,摆放在幼儿视线范围内,方便幼儿随时取放。在不同类别的大量的低结构材料的区域中,我们观察到自己预想不到的丰富的游戏行为,捕捉到幼儿在游戏进程中的行为变化。幼儿用各种纸盒、一次性纸杯、茶叶罐等进行垒高,相互比高低;用包装盒、牙膏盒盖房子;用纸盒和牛奶盒自制汽车等等。幼儿在游戏中选择材料、设计造型、创造玩法、合作游戏,尝试用各种技能迁移经验。开放性投放的材料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是一种“无为而教”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游戏,并获得多种经验和能力。

3.递进性投放材料

幼儿的发展是渐进的,认知经验也是逐渐建构和积累的。区域材料投放要根据幼儿建构经验小步递进,材料的提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如小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不成熟,教师为他们投放穿珠材料应是从穿大珠逐渐过渡到穿小珠,从短短的手链逐渐过渡到长长的项链,让幼儿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提升游戏技能,完成相对而言比较困难的任务。一些程序性较强的材料往往隐含较为复杂的经验结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将预设的目标在游戏过程中逐级落实。根据材料的内容逻辑和幼儿的经验,分阶段递进性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逐渐感受材料的信息,有序有理地逐级建构经验。如在数学区“量一量”游戏中,其目标是能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并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第一次投放的材料是由师幼共同收集的盘子、瓶子、筷子等,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测量身边的物体,探索测量的方法。第二次投放的材料是师幼共同筛选的牙膏盒、筷子、长条胶粒等有一定长度的测量工具,引导幼儿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第三次投放记录表,引导幼儿通过测量和记录,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在递进性投放材料过程中,幼儿原有的经验不断受到挑战,这促进了幼儿整体经验的建构和发展。

4.差异性投放材料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材料的投放应具有鲜明的层次特点和差异性,能让不同的幼儿获得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经验。投放材料之前,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能力差异、经验差异、性别差异、性格差异,以及他们建构过程中的诸多差异,分析如何满足幼儿对材料、时间、方法的不同需求,思考材料所呈现出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首先,关注材料内容上的差异投放,依据幼儿的兴趣差异呈现材料。如拼图游戏中,为女孩提供画面为芭比娃娃、白雪公主等拼图,为男孩提供画面为汽车、变形金刚等拼图,让幼儿在拼搭不同画面的游戏中达成共同的目标。其次,关注材料层次上的差异投放,依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呈现材料。如拼图区中投放数量、图案、辨识度各异的拼图,多种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挑战。教师还可以通过提示,关注幼儿差异性,对同类型的拼图,可在其中一份拼图先放几块,给予幼儿一些暗示,这样同样的两份拼图便呈现出不同的难度差异。总之,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兴趣需求的不同,有选择、有差异地投放。

三、根据材料的特性与幼儿的年龄特点,适时地调整更换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和制作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和幼儿园财力,凝聚了教师的创造性智慧。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刚投放区域时幼儿很喜欢,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兴趣转移,其游戏热情逐渐减弱。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弱时该怎么办?当幼儿对材料的经验基本达成后该如何调整材料?如何提升材料的使用价值?如何延长材料的生命力以保障活动的持续性?

1.添加材料,引发幼儿持续探索的行为

适时添加相应材料,可以拓展原有材料的探索空间,提高任务的难度,进而实现材料潜在的多种功能的挖掘和利用,促使幼儿对原有材料产生新的探索行为。由于材料的添加,游戏出现新的变化,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成功自信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经验的迁移,获得在认知经验和情感上的递进性体验。材料添加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材料的变化,也可以只是任务信息的增加。如在科学区投放各种磁铁,主要是探索磁铁的特性,当幼儿对磁铁能吸铁的特性探究兴趣减弱时,教师添加可乐瓶和记录表,以探究磁铁的穿透性,提高了探究的难度。又如大班美工区中幼儿用果冻壳、包装绳、毛根、吸管、贝壳等各种材料表征各种各样的花。几次活动后,教师在区域中添加了郁金香图片,引导幼儿制作商店订购的郁金香。这给“花匠”带来了新的内容和目标,萌发了幼儿新的创作和游戏的愿望和行为,他们积极商讨用什么颜色、如何排列、怎样粘贴等问题,制作氛围又热烈起来。

2.删减材料,激活材料对幼儿的挑战

材料的删减,主要是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减少一些材料,拓展原有材料的探索空间,从而激发幼儿进行更富挑战性的探索活动。如数学区投放了扑克牌,目标是让幼儿学习整理排列。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尝试了按照数列排出顺序、整理出四种不同的花纹、统计出一副扑克牌的总数等玩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随意抽取一张或几张扑克牌,引导幼儿觉察少了哪些扑克牌,并想办法添补完整。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游戏,计算总数并自制扑克牌补充。教师用减少材料的方法,使原先单纯整理一副扑克牌的游戏出现了问题和难点,引发了幼儿对扑克牌的继续关注,同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建构经验、提升能力。

3.组合材料,拓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材料的组合是指将若干单一内容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拓展材料属性。材料的组合带来了区域新的变化,使幼儿在重温过去游戏经历和情感体验的同时,换一种视角来观察思考,推进了游戏的进程。如班级的阅读区常常是教师指导中的难点,因为幼儿对阅读区持续关注的兴趣不大。为此,可以利用材料的组合,如将阅读区融入娃娃家,在娃娃家创设书房或床头的书架。这样,幼儿可以在娃娃家游戏中,自然地感受到富有情景的阅读氛围,看书、讲故事、听录音,使原来枯燥的阅读变得活泼有趣。

4.雪藏材料,保持材料的新鲜度

材料的雪藏是指将区域中的游戏材料暂时撤下“冷藏”,过一阶段后再重新呈现,以激发幼儿对材料的二次关注,提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率。这是保持材料新鲜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年龄小的幼儿往往容易转移对材料的兴趣,区域中的一部分材料还没有“物尽其用”便被他们冷落。为了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我们利用幼儿“喜新厌旧”的特点,通过“雪藏”的方法使材料分阶段地出现,保持了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关注。

在实践中,区域材料的更换有许多方式,而增添、减少、组合、雪藏等方式能延长材料的生命力,提升材料的使用效益。材料的调整策略,使教师能多角度地审视材料的内容和价值,而对已经使用的材料进行微调改造,则赋予材料新的内涵,萌发幼儿新的游戏行为。

在践行《指南》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与实践,在区域材料投放和调整的技术层面上,形成了一系列比较精准地把握材料投放数量、时机和材料调整的策略,从而建构一个整体有序的活动环境。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调整,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观察幼儿、解读幼儿的基础上,智慧地挖掘材料的价值,将幼儿的当下需求和材料的功能有机连接、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使材料物尽其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责任编辑:吴梅香 助理编辑:林静)

猜你喜欢
经验建构区域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分割区域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建构游戏玩不够
区域发展篇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