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朝刚
让个性语文更显生命活力
谢朝刚
语文处处无不显示着生命的个性,吕叔湘先生说得好:“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一个“活”字透露着生命的特征。因此,语文课堂应时刻闪烁着个性的光芒,应该是师生共生的舞台,还应该是文化的衍生地。只有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才能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才能更显生命的活力。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因而语文课堂要呼唤生命的回归。
首先,让课堂教学环境生活化。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在逼真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如:在进行习作练习《超市购物》时,我把课堂赋予超市的特点,让分配了各自的角色,课堂上孩子们自由合作,尽情交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其次,让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课改后的语文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例如,在学习《太阳》一文,在让孩子了解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后,激发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可是生硬的文字根本走不进孩子的心里。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走进生活调查,如:我每天呼吸的空气有什么特点,校园里都有什么样的垃圾,今后碰到破坏环境的现象我该怎么做等为题,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调查,使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真正地结合了起来。
再次,让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语文课具有活动性的特点。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呢?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如通过观察、表演、诵读等方式,让小朋友把有利于语文学习有效方式参与进来。如在春天里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赏校园里的迎春花、碧桃、木香花,还可以让学生唱一唱春天的歌曲,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孩子学到知识,还能增强学习乐趣。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转变角色,要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祥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把“我要学”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在学习《去年的树》一文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如小鸟、灯、树桩等,并用不同的角色体会不同的心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们敢于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大胆说出来,同时又与他人分享了快乐,在学习中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个性学习的特点展现了,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语文阅读强调的是个性阅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孩子们亲历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尽量地给孩子阅读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读懂课文并读出情感。在书声中,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增强阅读的愿望,激发阅读兴趣。在学习《蟋蟀的住宅》时,我说:“你们见过蟋蟀吗?你观察过蟋蟀的住宅吗?你想画出蟋蟀的住宅吗?”由于农村的孩子较多,我就让孩子们多读几遍课文,并想一想自己捉蟋蟀的故事,在课堂交流环节,让孩子尽情地个性表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引领孩子细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命脉。
由于孩子们的生活认识有差异,知识的建构方式也有不同,从而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也不一样。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让赞许不断,让赏识常在。在尊重的基础上,多倾听孩子的发言,哪怕是最稚嫩的话语,都是孩子最真实的想法。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例如在全国青年教师口语大赛上,一位老师执教《笼中鸟》一课时,学生使用了很多方式赶鸟出来,鸟儿始终没有出来,然后老师让同学们谈一谈鸟儿的内心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各种新的观点、想法不断出现,课堂气氛非常好。当谈到“自由”的话题时,好多同学都联系实际说出了“家长不要约束孩子,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这时,一个小女孩站立起来,说:“我愿意做像笼中鸟儿的孩子,因为不出去是我的自由,天天呆在家里不是很安全吗?”此言一出,好多孩子纷纷驳斥她的观点。而老师却给予了很多的赏识,并认真倾听了孩子的观点,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有悖于课堂主体的观点老师给予了正面的引导。交流之后,孩子们拿出笔又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的个性体验得到释放。
语文课堂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而感受语文知识的过程是异常精彩的,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个性体验记录知识的建构过程,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更显生命的活力。
谢朝刚,教师,现居安徽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