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喜
薛玉喜,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记叙文的内容并不是简单的拼凑,随意的组合,而是有顺序的组织,有条理的布局。那么,怎样安排记叙文的顺序,组织记叙文的内容,下面通过所教学生的作文实例,谈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并列式结构。这是指文章中的各个部分有着同等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没有先后之别,没有轻重之异。具体说来,有两种形式。
1.写一个人,通过几个方面表现他的品质。比如学生习作《我的父亲》一文,作者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表现父亲的品质:一是勤劳,写父亲夜晚切红薯片忙到三更;一是勤俭,写父亲夏天去赶集,天热了没舍得吃冰糕;一是孝顺,写父亲冬季每天晚上坚持给祖母洗脚。这三个方面构成并列结构形式。
2.表现一个主题,通过几个事例来体现。比如学生习作《爱心》 一文,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了三个方面:
(1) 在田陌间,一堆农家的垃圾,残叶梗上伏着小蚕蚁。没了食粮,它们只能等死。我心底泛起怜恤,将它捡回家,找来一个大纸盒子,放在里边喂养。
(2) 在公路上,一只青蛙,被车轮子切断后腿,粘在地皮上,动弹不得,我不忍心它被碾成肉酱,把它捡起来,跑了很远的路,来到稻田边,放进水里。
(3) 在池塘边,有几个钓鱼的人嫌钓出的鱼小,吃不着,随手丢弃在草丛。小鱼离开水,命悬一线。我不想让它们夭折,将它们捡起来,放入不远处的池塘中。
这篇小文章围绕“爱心”这个主题思想,选取了三个事例:一是解救小蚕,二是解救青蛙,三是解救小鱼。这三件事组合在一起,构成并列式结构。
二、承接式结构。这是指一篇文章所写的几个方面,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通常有两种形式:
1.按时间的先后,依次写几个方面。比如学生习作《高中生的一天》一文,按时间先后,分别写了四个方面:一是五点时分起床的情景,二是五点半教室里晨读的情景,三是八点时分学生听课的情景,四是晚自鸦雀无声的情景。这四个部分是按照时间先后组织材料的。
2.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依次写下来。比如学生习作《母亲给我买书》一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故事发生,母亲发现儿子语文没考好,决定去城市给儿子买语文资料;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母亲到了地点,书店却关门了;第三部分故事高潮,母亲看到书店门口新书的价格表,知道自己的钱不够,只好中午不吃饭,把钱省下来;第四段故事结局,母亲忍受饥饿买来书,高高兴兴交到儿子手里。这四个段落是按照情节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三、层进式结构。这是指记叙文的几个部分,在意义上是逐层递进的,或者是由轻到重,或者是由浅入深。可以分成两种形式:
1.所写内容的意义,是逐层加深的。比如学生习作《我的父亲》 一文,第一段写我家老黄牛在田里辛苦耕耘的情景,第二段赞扬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段写父亲在田里艰辛劳动的情景,第四段赞扬父亲为全家的生存出力流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四个段落的一二段是写物,三四段是写人,这在意义上是逐层加深的,而一和二段是由现象到精神,三和四也是由现象到精神,在意义上也是逐层加深的。
2.所写内容的程度,是逐层加深的。比如学生习作《一堂精彩的作文课》一文,第一段写语文老师给我们分析评价中等作文,第二段分析评价中等偏上一些的作文,第三段分析评价我班的优秀作文,第四段分析评价整个年级最优秀的作文。这四个段落的内容,在程度上是层层加深的。
四、空间顺序。这是指按空间方位的转换来安排材料。有一篇散文《落红》这样写道:
早饭初罢,我独自到家前桃园。在树桃下徘徊。一股热风窜过来,搂住树干,剧烈摇晃。那些孱弱女子,在枝头颤抖,在空中流浪,在地面上漂流。弥望都是血,满眼都是红,触目都是死亡。
来到村前,两岸红桃,夹一湾白水。在东风催逼下,花瓣作揖枝头嫁给流水。流水载着红瓣飘泊天涯。
再到村后,蜿蜒小径上,迤逦着桃花瓣的血迹,仿佛彩虹贬谪人间栖息。我不忍心踏过,怕踩疼了呻吟。
这段文字按照空间顺序,从桃花树下,到村前小河,再到村后小径,随着作者的移步换景,层次井然地记叙了落红的景象,抒写了作者见到落红后的感伤心情。
五、时空交互式。这是指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来安排内容。比如学生习作《游家乡的大青山》 一文,除开头和结尾外,中间主体部分写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早晨,太阳出露头,我们来到山脚下,开始登山;第二段九点时分,我们来到山腰,描写山景;第三段十一点,我们来到古寺,描写古代建筑;第四段十二点,我们登上山顶,领略美景。这种结构既体现了时间顺序,又体现了空间顺序。采用这种顺序,可以对处于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人事,进行有条理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