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群众工作质量提升路径分析

2015-02-14 00:20章春明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质量提升分析

章春明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公安群众工作质量提升路径分析

章春明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摘要:内容影响公安群众工作质量的因素是:公安民警队伍自身的变化度、社区警民关系建设氛围度、社区社会阶层分化度。提升公安群众工作质量的途径:推进社区警务文化建设、探索协商民主、保障群众安全需求满足度、关注群众利益。

关键词:公安群众工作;质量提升;路径;分析;公安民警

建国初期,公安民警深入到街道、乡镇去动员和依靠群众做好治安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广泛的服务,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受到了人民群众衷心的爱戴和拥护。当时社会治安出现高度、甚至是超透明的安全稳定状态——城乡、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常用“鱼水情”比喻历史上处于黄金时期的警民关系。那时警民关系形成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整个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人、财、物、信息、环境等要素总体表现为静止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模式几乎全部被打破,警民关系呈现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但是,不论形势如何发生变化,公安民警到基层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却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

一、衡量公安群众工作质量的标准

群众一词字面上解释,是指聚合在一起的人的总称。如果赋予其社会和政治的意义就有了其他不同的解读。比如认为群众是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或者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区别。围绕群众一词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怎么看待群众就形成不一样的群众观。在西方学者的著作中,一般认为群众是盲目、非理性、冲动的、具有平均主义倾向等特征。马克思对群众的理解作了一个颠覆性、革命性的理解和诠释,他认为群众就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群众观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是一个人内心、内在、动机的体现。不同的群众观体现出不同的群众工作实际。在对待群众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规范民警的行为,就是价值取向的外在化的表现。

在我国,公安机关权力大、人数多、其管辖领域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对政府、党的感情也能从对民警的态度中看出一二。公安群众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态度,也影响着我国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群众对待公安工作、对党委政府的看法,已经逐渐由过去单纯的情感、利益型关系向复杂的情感、利益、法理型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型关系转变。利益型的关系因利益而结合在一起,其结构稳定性差,关系会因为获利而“深化”,也会因利益的终结而结束。在党的报告中提出社会治理的理念,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其中就蕴含了作为管理主体之一的公安机关权力行使依赖被管理者的同意为行为要件的题中之意,其中已然包含对法理性认同的关注。可以说深层次的法理型认同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和逾越的,其核心是任何一个政治统治都依赖于被统治者的同意,这是政治生活中最简单,也是最深层次的规律。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如果被统治者不支持统治者,都是要垮台,无论中外概莫能外。

近年来,多地发生的群众反对化工项目上马的群体性事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群众越来越重视法理下个人利益的保障。决策的透明、公平,执法的公正、公开越来越成为考量公安机关公信力的尺度。现实公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秩序好、发案少、社会稳定、人民满意”的要求,仍然是公安群众工作质量高低的具体体现。

二、影响公安群众工作质量的因素

在以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警务实践中,公安民警队伍自身的变化度、社区警民关系建设的氛围度、社区社会阶层分化度都制约着群众工作开展的效果,影响着公安群众工作的质量。

(一)公安民警队伍自身的变化度影响群众工作的质量

不同的世界观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安民警来源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其受教育的程度、背景各不相同,对群众工作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不同的对待群众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员进入到公安队伍中,他们有以往民警不具有的视野和知识,具有了更多的开展工作的方法。但是,学历高仅仅意味着开展群众工作有较好的基础,并不必然代表着一定能开展好群众工作中。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加入到公安队伍中,其自身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其对群众的认知可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较难带有感情去做。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改变了公安工作的模式,公安工作实现了由过去依靠“人力”办案开始向依靠“信息”办案的转变。大数据时代,让公安工作越来越依靠专业装备,与群众的联系变得不那么紧迫。公安民警由过去的日常工作紧紧依靠群众,变成在需要群众支持时,联系一下群众,与群众的关系短暂而现实。一些民警对群众上门求助、批评意见形式化应对,使群众与民警的距离逐渐加大。此外,基层公安民警日常工作繁杂,工作压力大,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感影响了群众工作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二)社区警民关系建设氛围度影响群众工作的质量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原有的家族、地域逐渐模糊,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安机关被赋予了较高的期望值。公安机关对自身职能定位过高,让一些群众心目中认为民警应该是“万能”的,其提出的“要求”超出了民警自身的能力,一旦公安机关和民警无法做到时,消极看法油然而生。在社会中客观存在群体互帮互助行为淡化的现象,表现出对公安工作支持热情度降低。竞争的压力使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与自身相关事物上,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人们越来越少地谈论家长里短,无心留意周遭诸事的变迁,有意回避与己无关的事物。

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根本上是让民警能沉入群众中,直接面对群众,接受他们的报警求助、为他们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定期向他们报告工作,直接服务他们。其目的是让警务工作扎根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养分”,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公安工作,参与到治安防范工作。可以说,公安群众工作的内容已贯穿到治安管理、案件侦破、治安防范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群体性事件也随之增多。在基层,历史的原因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警力紧张等因素制约着社区警务工作的纵深发展,一方面要求公安机关在做群众工作时,必须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够相应地利用政策去合理引导群众,化解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在社区警务室建成以后,存在着民警下不去、看不见、待不住的现象。即使下去了,一些民警也由于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不会宣传、组织、发动和依靠群众,外在氛围度建设的乏力,让社区警务工作无法实现战略层面的部署,无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导致基础工作薄弱,影响了群众工作的质量。

(三)社区社会阶层分化度影响群众工作的质量

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而且出现了新兴阶层。*徐志达.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郑州大学,2007.社会激烈变革后面是社会群体分化、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生活朝着多元化态势发展。伴随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以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声望等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作为我国社会结构重要方面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层分化逐步形成。在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刚性走向弹性的特点下,不同社会阶层的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还远未达到比较稳定和成熟的程度,社会成员处于经常地、不断地流动状态之中,这种大规模、高速度的社会分化仍将会在长时期内持续进行。

社会转型使得群众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过去相比有了极大的拓展,公安群众工作已经从单一地面对工农阶级转向了面对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等阶层的群众。*阎志民.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在大的社会结构分层下又蕴含若干个小的利益群体,纷繁复杂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小群体意识催生了社会主体的物质利益诉求多样化,阶层与阶层间,同一阶层间都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利益矛盾与利益诉求。面对新的工作对象构成,单一的群众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分层的多元化要求。

三、提升公安群众工作质量的途径

提升公安群众工作的质量就要找准群众工作的支撑点,撬动群众工作,将心比心,换取真心不断探索新的方法,用新的工作措施运用于群众工作。

(一)推进社区警务文化建设是群众工作切入点

社区警务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其核心应当紧紧围绕“凝聚力、向心力”来展开。提高群众工作的质量离不开塑造社区内价值认同,并最大限度地形成主导价值,消解辖区内各成员的隔阂和分歧,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通过实施逐步趋同的社区警务文化,将社区居民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培育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倡导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群众主动自觉的行动能力并共同捍卫努力所获取的成果。通过体育、娱乐活动来活跃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在社区中营造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让社区居民能够主动地了解这个组织的文化,接受其文化的熏陶,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传播、丰富和创造组织文化。通过文化建设让警方能够引导和协调社区力量参与公共安全防范管理,并让社区居民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一定的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能,有效地促进警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发动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维护社区的公共安全,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提升公安群众工作的品质。

(二)探索协商民主是群众工作建设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就是一个让群众充分表达诉求,为政府协调不同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有效平台。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政治过程。真正的民主,应当体现在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和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公安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为了能公正执法,保障执法的公平性,客观需要一定的制度来制约权力,让公安机关的执法过程更多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这就是需要协商民主。事实证明,协商民主在化解公共危机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警民对峙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冲突对警民关系建设具有极大的杀伤力。通过民主协商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均能在协商民主中得到提升。目前,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有了较大提升,各阶层民众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动的结果安排,他们不但想要知道其然更想知道所以然,对实质性的民主表现出日益强烈的愿望。公安机关在探索和发展协商民主中,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一压力。通过民主来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以制度化的方法不断地纠正错误、释放民间的不满,从而动态地维持社会的秩序与安定,提升公安群众工作的质量。

(三)保障群众安全需求满足度是群众工作的关键点

改善治安状况,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的愿望是公安机关职责。在群众安全感工程建设中,一定要保持我们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让群众知道公安工作的重点和当前开展工作的状况,通过具体的、可见的警区巡逻体系、社区警务制度、技术防范手段、阵地控制措施、群防群治的组织建设等措施的实施来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堵塞漏洞,预防犯罪。通过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来提高公民的治安意识,让自防、自救、自治、自卫能力与公安工作结合,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在勇于担当中贏得群众的拥护,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提升公安群众工作的质量。

(四)关注群众利益是群众工作的突破点

关心群众利益,是我党的一个光荣传统,也是公安工作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能把群众利益都解决好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公安工作,就会支持公安民警。在新形势下,群众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群众利益在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交织。民警很难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把各方面的利益都完美无缺的协调好,这就需要我们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疏通与群众沟通的各种渠道,及时掌握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对群众的意见、要求认真梳理,着力解决,及时反馈。在工作中,体现公平、公正,注意社会各群体之间利益的统筹兼顾、协调,正确处理好群众现实的、具体的利益与国家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更好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的要求的统一,在引导群众的过程中,提升公安群众工作的质量。

公安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公安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公安群众工作的建设应该克服简单化、刚性的管理倾向,改变强迫、命令的管理方式,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通过柔性的、服务性的管理,提升服务群众的品质,把社会治安搞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编辑高翔)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057(2015)01-72-04

作者简介:章春明,男,云南警官学院治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治安学、公安教育。

收稿日期:2014-06-17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质量提升分析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人民警察节定在哪天,大家怎么看?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