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
从家居产品、汽车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化正快速切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电子产业来说,智能化一方面冲击了传统产业模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亿万美元的“蓝海”市场,可谓亦忧亦喜。而在智能化背后,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大比拼,也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能力的较量。
“企业与用户共同缔造产业价值链的时代已经来临。”在2014年12月17日举行的中国电子家电出口高峰论坛上,中兴通讯手机产品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吕钱浩如此断言。
智能化带来改变
智能化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智能化需求越来越强劲,对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冲击加大,影响了消费电子出口贸易的结构。从2014年出口数据来看,在消费电子产品出口结构中,前5位都是智能化的产品,分别是手机、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和手持无绳电话。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智能终端用户数将达到71亿,人均拥有的智能装备数量为6个,实现智能家居的家庭占40%,装载智能数字设备的汽车比重达30%。
吕钱浩认为,智能化产品强调产业转型升级是以用户的感知、与用户的互动、人机互联为核心的。“不再是闭门造车,也不再是单点创新,而是以用户为创新的突破点。”
终端的演进浓缩了ICT产业的发展历程。吕钱浩介绍说,从最初的技术驱动型,比如摩托罗拉,到2G和3G时代的产品驱动型,比如诺基亚和戴尔。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演变成了用户体验驱动型,比如苹果手机取得了成功,更大程度上是用户体验的成功。“而再往后推移,仅仅靠用户体验也是不够的。现在消费者渴望参与其中,产品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万物互联颠覆了传统。以客户为导向的驱动,将转变为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驱动,以业务为主的驱动,将演变为以个性化为主的驱动。
“对于机电行业创新来说,人工智能、柔性硬件、自然交互、大数据、云和感知营销将主导下一个周期的创新方向。”吕钱浩称。
智能化将为四大领域带来广阔的市场蓝海,分别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以及移动服务和软件。
智能家居:市场广阔
市场研究机构ABI的数据显示,2014年,智能家居市场容量将达到350亿美元,2016年达到790亿美元,2020年达到5000亿美元。智能家居当前比较活跃的产品有SmartBox、智能路由、宽带接入、家庭监控、温湿度控制、家庭设备控制、家庭安防及个人云等。
吕钱浩认为,未来家居市场智能化,最主要的是用户的参与,企业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并将用户的设计闪光点融入到家居产品中。
智能汽车:正迈入“蓝海”
据来自GSMA的预测,2014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为251亿美元,其中硬件、电信、TSP和服务规模分别为29亿美元、19亿美元、32亿美元和171亿美元。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5亿美元、363亿美元、433亿美元和515亿美元。到2018年,硬件、电信、TSP和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96亿美元、52亿美元、57亿美元和310亿美元。
吕钱浩表示,目前智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515亿美元,未来还有增长趋势。他认为,智能汽车将以互联网、全电动、用户感知、车载智能,以及智能化终端的人机界面为核心。
可穿戴设备:市场快速扩张
吕钱浩引用SA的数据分析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未来三年将会快速增长,2015年达到779亿人民币 ,2016年达到1099亿元,2017年达到1465亿元(见表)。不过,可穿戴市场占据较大份额的依旧是苹果、三星、健康运动等厂商。
从可穿戴设备市场容量细分,到2017年智能手表发货金额将达1342亿元,手环发货金额达到90亿元,智能眼镜发货金额25亿元,其他产品发货金额为7亿元。
吕钱浩分析说,可穿戴设备首先要让用户觉得产品是可穿戴的,其次能为消费者的生活能带来改变,最后要顺应消费者的习惯。
移动服务和软件:潜力巨大
据SA统计,2013年全球移动服务的市场规模为1.27万亿美元,未来几年还将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将分别达到1.37万亿美元、1.48万亿美元、1.65万亿美元和1.71万亿美元。
移动软件2013年市场规模为792亿美元,2014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到2017年达到1770亿美元。吕钱浩指出,未来5年移动软件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在15%以上。
在智能终端的周边配件方面,随着近年来应用智能设备功能的强大,智能终端产品形态越来越丰富,市场规模越来越大,2014年就将超过5000亿美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将分别达到5980亿美元、6720亿美元和7560亿美元。
“移动服务和软件恰恰是传统机电行业出口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未来在机电行业智能化过程中,如果缺乏了软件和服务,企业也只能是硬件设备制造商,而不能成为综合的创新厂商,或者与用户互动共同缔造价值的厂商。”吕钱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