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璐璐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语言与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般来说,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一致的,人类的理性思维也存在很多共性,所以任何两个社会都有文化重叠的现象,从而给不同语言间的互译工作提供了可行性。然而,语言除了具有基本意义外,还具有其文化内涵,即附加在概念意义之上,带有一个民族文化和感情色彩的意义,由此导致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并非易事。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产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形象均来自与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关系密切的动物,这些动物名称所构成的集合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文化符号,包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蕴藏着我国各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探讨生肖动物词的英文译法对于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肖在文献中出现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小雅·吉日》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其中庚午马与现今生肖中的午马对应。生肖出现最早的考古实物资料是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发现的秦简中。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日书·盗者》和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发现的秦简《日书·亡道》中均有十二生肖的记载。现存传世文献中最早系统记载十二禽的是东汉王充的《论衡》,《论衡》十二禽名及与十二地支的相配关系,和后代的十二生肖已基本相同。[1]动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牛、马、羊、鸡、狗、猪”是六种已经被人类驯化了的动物,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它们关乎人们衣食住行等基本的需求。汉语中有“六畜兴旺”的说法,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鼠、虎、兔、蛇、猴”是最为人类所熟知的野生动物,生活在人类周围,与人类接触频繁。“龙”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但对于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些动物具有鲜明的形象,突出的特征,在中华文化中,人们根据它们的外貌、习性等特征赋予它们特定的情感和喻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别来自差异巨大的两个语系,无形中增加了语言互译工作的难度。另外,汉、英两大民族在地域生态、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传统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个性方面各有千秋,文化间的差异也在所难免。总之,在不同文化中,有些词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民族色彩,而有些词则为某种文化所特有,在其他文化中是空缺的。以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为例,指示同一种动物的词在各自语言中经常具有不同的喻义,而指示不同动物的词有时却又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喻义。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上的不完全对应现象,中国十二生肖的英文译法迄今为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具体而言,2015年是中国的农历羊年,而“羊年”的译法在互联网时代引发了全球性的讨论。国外媒体包括《华尔街时报》、英格兰《曼彻斯特晚报》、美国CNN 等均对中国生肖羊年的英译意见纷纭、难达共识,以至于针对该词出现了多种英文释义,例如:the year of sheep(绵羊)、goat(山羊)、ram(公羊)等,还有媒体质疑:“是否可以用母羊ewe、羊羔lamb 等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纽约时报》甚至把羊年译成了“有角反刍动物年”(Lunar New Year celebrations to welcome year of‘any ruminant horned animal’)。由此可见,要将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等词并非易事。有鉴于此,笔者现将国内汉英字典、报纸、媒体中出现的十二种动物名称的不同译法予以汇编,如表1所示。
表1 十二种动物名称的不同译法
从表1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中仅虎、蛇、马、猴、狗五种动物具有统一的译法,分别同英语中tiger、snake、horse、monkey、dog 相对应,另外七种动物均出现两种以上的译法。
过去已经有研究者从生肖物理特征、文化含义、流行的英文用法、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生肖词误译的现象,选取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提供生肖词的译法。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词汇学的研究视角为切入点,从语义、认知、文化含义等方面对上述十二种动物的英汉名称进行对比分析,尽量选出既能体现中国文化内涵,又符合跨文化交际标准的较为恰当的动物词译法。
从汉语角度来说,十二种动物名称皆属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并且在汉语中这些动物名称均用一个词素来表示。从认知角度来说它们都是基本范畴词。而每一种动物也包含了独特的文化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应该尽量保持其形式上的一致,并在意义上传达出中华文化特色。
汉语中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种类有500 多种,分家栖和野栖两类。鼠(俗称“耗子”)本义是一种溜来溜去喜欢钻洞的、人人喊打的有害动物,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危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诗经·国风·魏风》中有《硕鼠》一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意思是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这首魏国的民歌,刻画出了令人憎恶的偷食老鼠的形象,实际上是用鼠比喻不劳而食的剥削者。鼠也指胆小的人,懦夫。“鼠”在汉语中形象来自于人类对其的认知,形态猥琐,行为鬼祟,偷偷摸摸。汉语俗语中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说法,因此“鼠”具有贬义色彩。
在西方国家,老鼠可分为rat 和mouse。rat 是指个头稍大的老鼠或者山鼠,rat 一词属于西方文化的隐喻词,可直接转义指称叛徒、变节者、告密者。这来自于罗马文化中的一个迷信:船出航如果会遇难,老鼠即在出航前逃离这艘船;房子要倒塌时,老鼠也会事先逃走。to rat on sb.意味着“告发、背叛、告密”。rat fink 指的是“叛徒,卑鄙小人”。因此,rat 从文化喻义上讲与汉语鼠的文化认知并不相符。mouse 是指形态较小的老鼠或是田鼠,英语中有as quiet as a mouse 的说法,mouse成为安静的喻体。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语义也在不断改变和增加。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mouse”一词在字典中增加了“鼠标”的义项。mouse 在西方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因Mickey 已成为经典形象,在影片《精灵鼠小弟》(Stuart Little)中小老鼠的形象也深得人们喜爱。融合中西文化,生肖鼠从形象上、语义上比较贴近mouse,尽管文化喻义上存在差异,但译成mouse 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
汉语“牛”为“六畜之一”,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常比喻固执或骄傲,也比喻受驱使的人。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牛的力气巨大,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应用,成语“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量。牛在悠久的中国农业史中是主要的农耕工具。牛勤劳忠厚,赢得人们对它的热爱和赞誉。鲁迅曾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
英语中的牛有ox,bull,bullock,cow,heifer,steer,calf 等单词。首先从语义学角度上讲这一组同义词都指代同一种家畜:牛,但在共同的基本意义之下,这些词的词义侧重点不同。ox 指的是阉割的公牛,老式用法中泛指饲养的牛,不分性别,也常指专供使役的家牛。bull 则指未阉割的公牛,通常为繁殖所用。bullock 和steer 都指阉牛,前者多为耕耘之用,后者常指肉用公牛。cow和heifer 均指母牛,前者为成年母牛,后者则指三岁以下,未产过幼畜的小母牛。calf 指的是两种性别的小牛犊。在英语中,bull 带有好斗的习性,给人突出的印象是性情暴烈、桀骜不驯、横冲直撞、雄健好斗,也常用来比喻壮汉。生肖牛译成ox更贴近牛力气大、辛勤劳作的形象及文化喻义,因此更利于文化的交流。
兔是一种胆小的动物,突然的喧闹声、生人和陌生动物,如猫狗等都使它惊慌失措。兔子在人类的认知中是温顺可爱的小动物,敏捷行动,如成语“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所描绘。兔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机灵善跑,同时因为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和月亮关系密切。
英语中rabbit 指家兔,hare 指野兔。rabbit 在英语文化中被赋予胆小怕死的含义与象征,而hare 有“发狂、轻率”的意义,比如hare-brained。“mad as a March hare”指像三月野兔般疯狂。因为三月是野兔交尾期,在这期间它们显得特别容易受惊、疯狂。[2]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四情景中有这样一句对话:
Romeo:What has thou found?
Mercuto:No hare,sir.
莎翁使用了双关语表现手法:hare 本义为野兔,熟语有娼妓之意。[3]因此hare 多带贬义色彩。因此生肖兔译成rabbit 更能传递温顺可爱的形象。
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非真实存在的动物。龙的历史悠久,在湖北黄梅白湖乡发现6000 多年前“卵石摆塑龙”的形象有鱼尾、兽爪、蛇身、鹿头,龙首高昂,长角后扬,张嘴曲颈。一些学者认为龙是远古华夏民族的图腾,在几千年前靠天吃饭的时代,风调雨顺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而龙在中国神话里主管雨水,代表着多产和富饶,与水和天有关。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降雨和惩治妖魔鬼怪的神奇动物,是吉祥和力挽狂澜的象征。历代帝王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龙又象征皇权。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对中国人来说也是非常神圣的,它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标志。中国的龙是秉性良善的,象征祥瑞。很多汉语成语与“龙”有关,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而且多为褒义词。
但西方人对“龙”的联想和看法与中国人完全不同。西方传统的“dragon”与华人心中的龙有天壤之别,牛津辞典中对龙的解释:一种有翅膀和长尾巴会喷火的、具有攻击性的动物(a large fierce animal with wings and a long tail,that can breathe out fire),也可指悍妇、母夜叉。[4]515在西方文化中,“龙”是贬义词,千百年来代表混乱,象征邪恶与恐怖。“dragon”是古英文史诗主角贝奥武夫(Beowulf)除之而后快的魔兽,也是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St. George)要杀戮的恶煞。
汉语“龙”和英语“dragon”从形象和文化内涵上完全不对应,因此龙译成dragon 并不合适。当今,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西方世界也已经了解到,龙在中国神话里主管雨水。中国的龙是一种皇权、尊贵、吉祥的象征,而不是西方传统中邪恶的代表。刘白玉建议将龙译成Chinese Dragon,既可以在文化含义上不与西方的龙发生冲突,又可以保留中国几百年约定俗成的译法,以达到东西文化交流“和谐”的目的。[5]但其他11 种动物均译成一个词,而Chinese Dragon 却是两个词,这种翻译方式破坏了语言形式上的一致性。
赵湘指出,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翻译可以在两种文化之间传递信息,但语言中的微妙之处和文化所固有的含义,却很难传递。[6]文化负载词的确是翻译中的难点。英语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中,从其他语言例如法语、拉丁语、希腊语、日语以及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词汇。英语中的silk(丝绸)、litchi(荔枝)、kowtow(叩头)、oolong(乌龙茶)等是在19世纪末之前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已被记载到英国语言史专家M.S. Serjeantson 的论著《英译中的外来词历史》中;[7]80而pinyin(拼音)、longan(龙眼)、Maoism(毛泽东主义)、tai chi chuan(太极拳)等已被收录到1983年出版的《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辞典》补编《九千词》中。[7]87其中乌龙茶和龙眼两个词值得注意,其中都包含了“龙”这个词素,均采用了音译的方式,这给予译者一些启发。岳峰(2000)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音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拼音规范、相约成俗、优化选词、借词发挥、音义结合等音译的操作技巧,希望带来更准确更大幅度的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华夏文明,力求让另一种文化的读者能正确理解译文。[8]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转化的过程,而且反映了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化过程,能够体现语言和文化的历史和共时的变化和差异。[9]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流的日益增进,这个音译词及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会逐渐被另一种语言接受,成为另一种语言的一部分。音译不失为解决翻译文化负载词的一种有效方法方式,考虑到Loong 并不是规范的拼音形式,因此笔者建议将“龙”翻译成“Long”,一则符合音译标准,二则和已有的借词相互呼应。
羊是人类的家畜之一,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我国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下义词的定义是“其意义可以说包括在另一个词义之中的词”,[7]63在语义上“羊”属于上义词,山羊和绵羊属于下义词。根据民俗学家的观点,羊年生肖的象征物既可能是绵羊也可能是山羊,绵羊在北方的大草原上很常见,而山羊在汉族聚居地区作为家畜更为常见。如果基于生肖是汉族传统这个事实,则“羊”更可能指的是山羊,除此之外,在中国生肖邮票和剪纸上出现的往往是带胡须的山羊形象,圆明园生肖喷泉兽首也是山羊头。从认知上,羊具有温驯、弱小的形象,但从文化内涵角度来看,羊通“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吉祥”在古代铭文写作“吉羊”。羊温顺,民歌有“我愿做一只小羊,依偎在恋人的身旁”。羊肉味道甘美,一向是膳食的主要原料。从羊的字有“美、善、羹、羡”(见到羊肉就流下了口水),都和“美事、美餐、美味”有关,由此引申为“吉祥、美好”。[10]羊反映出中国人的民俗心理及对羊的喜爱褒赞,并不区分是何种羊。
英语中sheep 指绵羊,goat 指山羊。在语义上,goat 和sheep 在同一级;sheep 属于上义词,而ram (a male sheep)公羊、ewe (a female sheep)母羊、lamb (a young sheep)小羊羔属于下义词,均包含在sheep 一词中。从词汇的感情色彩上说,sheep 属褒义,goat 带有贬义色彩。英国气候温和,四季温差不大,历史上牧羊业很发达。goat(山羊)性情好斗,雄性尾部有臭汗腺散发出恶臭,因此,英民族对goat 有厌恶感。此外,民俗中将goat 作为淫荡邪恶的象征,所以goat 还可指坏人,好色之徒。英语习语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 的解释为to distinguish good people from bad people,辨别好人和坏人,区分良莠。[4]1602sheep 指好人,goats 指坏人。山羊被认为与罪恶和魔鬼有关。相传魔鬼创造出山羊,山羊常被描绘成魔鬼的化身。羊对英民族的联想是有别于中国人的,英语中山羊的文化含义与中国的羊存在明显的差异与冲突,显然将羊年译成Year of the Goat 十分不恰当。
生肖羊是吉祥温顺的象征,从文化上更接近sheep,鉴于中国的羊的形象既可以是山羊又可以是绵羊,所以用sheep 来译更恰当。
鸡为家禽之一,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fowl,chicken,cock,rooster 从词义上比较,fowl 家禽是上义词,可以涵盖鸡、鸭、鹅,若将鸡译成fowl 显然扩大了其语义范围。chicken 泛指鸡,可包括公鸡和母鸡。汉语中鸡的文化含义是准时、守信。如古人“闻鸡起舞”、“雄鸡报晓”,显然生肖鸡的形象选取大公鸡为宜。cock 从词义上指公鸡、雄鸡,但俚语中有雄性生殖器的意思,颇有粗俗之义。rooster 亦指雄鸡,有勇敢的联想义,因此生肖鸡译为rooster 既能体现出汉语的文化含义,又可避免文化冲突。
首先从语义学角度来看,猪属于上义词。而猪也是“六畜”之一,因此从认知上看,生肖猪应该是家猪而不是野猪。boar 的英文含义是野猪,未阉的公猪;hog 尤指喂肥供食用的猪;pig 是猪的总称,pig 也指an unpleasant or offensive person;a person who is dirty or greedy. 令人不快或讨厌的人,贪婪或肮脏的人。[4]1294汉语中的“猪”和英语中的“pig”在形象和文化含义上基本一致,给人的印象是肮脏和贪婪,都有懒惰、馋嘴、贪婪、笨拙的喻义,英语中有不少含有pig 的习语,如make a pig of oneself(大吃大喝,放纵自己),live like pigs in clover(生活优裕,养尊处优)。因此生肖猪用pig 来翻译无论词义还是文化含义上均基本吻合。
上述生肖动物词的英译分析显示,任何语言都是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英汉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植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11]然而,下面这些生肖动物词尽管在翻译中译法统一,但在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不完全相同。如,虎tiger 在中国文化中是百兽之王,而西方文化中狮子lion 才是兽中之王。在两种语言中狮虎皆有凶狠残暴的含义,英语中虎含有“有生气活力”的意思。蛇snake 在汉英文化中皆有“阴险、毒辣、狡猾”的内涵。马horse 在中国古代,多用于驾车代步,行军打仗,是古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马具有指代骑兵、战争的意义。而在古代西方,马作为主要的使役工具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文化中是勤劳和吃苦耐劳的象征,与汉语中“牛”的喻义相似。如as strong as a horse 可译为强壮如牛。猴monkey 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机灵聪明的代表,在英语文化中可喻顽皮淘气的人。狗dog 在英、汉民族中具有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汉语中对狗的喻义大多为贬义。狗是西方人最喜爱的宠物之一,是人类的最好的朋友,英语中狗的喻义多为褒义。
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其目的就是进行思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语言进行翻译是无法脱离文化单独进行的,必须在文化意识指导下进行。王佐良教授指出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且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作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是在各自的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12]中国十二生肖动物中的鼠、牛、兔、羊、鸡和猪在英语中对应的同义词很多,只有区别同义词间的细微的差异才能传达生肖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此同时,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词语上的空缺是一种必然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合情合理的音译是在发扬本国文化中的一种必要手段。生肖“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事物,采用音译法不仅能避免外国读者的不解或误解,也能起到保护中国文化的精髓的作用。“文化翻译中的‘存异求同’,往往是‘同’中有‘异’,‘异’中‘同’,有时还需要在两极之间作出某种合理的‘折中’。”[13]
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异族文化相互借鉴和吸收,才能使文化保持生命力。“发达国家历来都把文化输出视为一种战略举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是文化全球化。”[14]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却在文化输出方面相对滞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使我国有雄厚的文化资本向外输出,中国应该利用经济发展的大好契机,与其他国家更多地进行交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鉴于此,译者不仅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要对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风俗传统、宗教文化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翻译才能真正起到跨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才能更好展现中国丰富的文化,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实现与全球文化互动。
[1]王贵元.十二生肖来源新考[J]. 学术研究,2008(5):139-140.
[2]廖光蓉.英语动物词的喻义[M]//蒋坚松,黄振定.语言与翻译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2.
[3]张素艳.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J]. 外语教学,2007(3):93.
[4]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6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刘白玉.对十二生肖汉英翻译的思考[J]. 中国翻译,2010(4):74.
[6]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2):74.
[7]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岳峰.略论音译与中国传统文化[J]. 福州大学学报,2000(1):56.
[9]高圣兵,刘莺.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辩证[J]. 外语教学,2007(5):82.
[10]陈建民.语言与文化面面观[M]//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221-222.
[1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11.
[12]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M]//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395-396.
[13]许崇信.文化交流与翻译[J].外国语,1991(1):36.
[14]时贵仁,付筱娜.典籍英译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传播[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