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高科技
——防治小麦锈病用上了无人机
连接好的小麦锈病孢子采集飞行器
小麦锈病在生产中危害极大,一般可导致减产30%左右,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该病病菌夏孢子可以借风远距离传播。鉴于此,笔者利用装有小麦锈病孢子采集装置的无人机监测其发生情况及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笔者在小麦播种前放飞装有小麦锈病孢子采集装置的无人机,然后对高空捕捉到的锈病孢子类群进行鉴定,而后选用针对该生理小种的抗病品种进行栽培;在生长季节,可随时利用该装置采集高空小麦锈病孢子,了解并掌握病情发展,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利用无人机防治小麦锈病时,应选择合适的多旋翼无人机机型,最好是由专业正规厂家生产的、操作简便、功能齐全、价格实惠的无人机。笔者在生产试验中选用的是大疆公司生产的Phantom 2 VISION出口型无人机。
制作小麦锈病孢子采集器是应用此法的另一个关键。孢子采集器由载玻片(显微镜专用)、载玻片夹和连接杆组成。笔者选用的载玻片购买于玻璃仪器店,载玻片夹用文具店出售的A3432型大号长尾票夹代替,连接杆用轻铝材制作(每根长20厘米)。连接好的孢子采集飞行器见左图。
需要注意的是:载玻片夹应在旋翼护罩外10厘米处;载玻片夹必须牢靠固定在连接杆上,连接杆应固定在旋翼护罩上;为防止载玻片从夹子中滑脱,可在其一端缠绕2层胶布后再卡入夹中;使用时,应在载玻片表面薄而均匀涂抹一层无色透明的凡士林,以便采集锈病孢子。这种机载孢子采集器只是一种简易装置,未来需要研制一种机载智能空中孢子采集装置。
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飞行模式对孢子采集也很重要。笔者在试验中设计了10米、20米、50米和100米的采集高度;为增加孢子采集器与飞行层面中飘浮的锈病孢子的接触概率,在同一采集平面采用2种机动飞行模式,一个架次为“蛇形”机动飞行模式,另一架次沿上一架次的飞行水平轴线和起始点作纵向“波浪”式机动飞行,每个采集平面上的机动飞行作业水平距离均为100米。飞行高度和飞行距离可由Phantom 2 VISION的机内微型计算机飞控软件来设定。
每次飞行采集作业完成后,均应立即将载玻片取下放入专用容器中,以免污染影响鉴别效果。
从无人机在小麦锈病防治上的初步试验情况来看,这种先进的飞行器很可能会成为实现小麦绿色防病增产的一种新工具。●
刘 智 蔡传成 张志锋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电子技术研究所 4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