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国庆
(根据录音整理)
读书与智慧
隋国庆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原来也是当老师的,教过初中,教过师范,也教过大学。教书生涯是二十四年,其中当了十年校长。离开讲台十一年了,所以曾经熟悉的讲台也不再熟悉,曾经的特级教师一堂课也讲不好了。
我是一个作家,读过我的书的人都说我应该看过很多书,因为我的书里涉及了包括生物、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就有人问我,在工作这么忙的情况下,到底是什么时候看书的,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读书的一点体会。
第一,读书贵在坚持。读书不能光凭自己的一时的心血来潮,孜孜不倦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我是1956年出生的,没有同学们幸运,家乡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到初中时,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想读书也没有书读,混到高中毕业就回家种田了,连化学基本的元素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在该读书的年龄,没有好好读过书。在农村里,自己是深有体会,很多人由于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经常闹玩笑,比如说有个农民把除草剂的农药用在秧苗的田里,草没除掉把秧苗杀死了,结果那年就没有秧苗耕种了;还有一个人要做皮蛋,去仓库搬磷灰,搬回来一袋农药“六六六”粉,在别人提醒下又去换,结果还是搬回来一袋水泥。
因此我就想,即使在家种田也要有知识和文化,所以那时尽管家里困难都我还是省吃俭用,自己也下河抓鱼仔,上山割草摘果实去卖,用得来的钱买书看。那个时候只能买到《农村实用知识》、《十万个为什么》等,在农村种田的几年我就利用休闲时间读书,还千方百计的找书看。
1976年,我当了民办教师,教化学。我一边教课,一边读一点书。1977年的时候参加高考,考试成绩还可以,但是由于我结婚成家了,没有被录取。78年的时候政策有了变化,结婚了的也可以录取,我就再去考。虽然那年我超过录取分数线将近50分,还是没有录取,因为政策只录取66、67、68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我是72年毕业的,大学再次与我擦肩而过,还是回去当民办教师。
回去后我在房间里哭了一场,就想既然不要我去读大学,我就自学大学的课程。于是我就买了一套英语、买了一套化学的大学教材自己学,看看是不是能够直接去考研究生。刚好那时的湖南教育学院,现在合并到湖南师大去了,在招函授生,就是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那种学生,也是大学生。我去报名,人家不要,因为这个指标名额是要照顾公办教师的,我只是一个民办教师,没有我的份。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我所在的那个中学有一个公办教师被分配到了一个名额,但是他又不愿意去读,我就幸运的顶替了他的名字去读。每次去上课,我是用他的名字,但是考试时我写的是自己的名字。后来教务处的人一看,这个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为什么花名册上没有他的名字呢?我说一定是你们把我在花名册上落掉了,于是他们就把我的名字补上去了。
到了1980年,岳阳师范对口招收民办教师,我以较好的成绩考入了岳阳师范,正式由民办转为了公办。我当时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如饥似渴的在学校读书。虽然家里不是很远,也还有老婆孩子在家,但是我仍然十天半个月的不回家。于是就有风言风语了,说我只怕是要变成陈世美了。
读了半年书左右,学校缺一名化学老师,在怎么也招不到人的情况下,学校就大胆破格地录用我一个学生去当老师。我一边上学、一边教书,既当学生、又当老师。湖南师大毕业后,我去了武汉华中师大又读了四年。后来无论哪里有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我都积极的参加。一直到现在,无论每天多忙,我都要挤出一个多小时,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二、三十年来,我每次过年都是买几箱方便面,在家埋头苦读或进行创作。
因为长期坚持读书,我才能积累到方方面面的知识。一个人要成功成才也一定要坚持,比如我搞创作。我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曾经一度写了一百多篇文章,向各个报社去投稿,一篇都没有发表。有人就劝我,不要继续写了,家里这么困难,每写一篇自己还要出邮票信封的钱。我觉得创作就是自己读书的动力,所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终于在1983年,在辽宁少年报的中缝发表一篇“豆腐块”,得了稿费8块钱。由于自己不断的坚持写作,写作技巧越来越成熟,所以越写越好,到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再也不是我投稿人家不要了,而是很多报社来抢我的稿件了。所以我在此劝同学们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事业,一定要贵在坚持,才会有一番成就。
第二,读书要讲究方法。现在各种书籍、杂志报纸这么多,我们应该读什么呢,也不能只是消磨时间的走马观花,读了书还要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用途,这样读书才有价值。如果我们读了一肚子的书,用不出来那读书有什么用呢?所以说读书实际上还是为了“用”,学以致用。
我的第一方法是筛选,就是在大量的书籍里筛选出一些可读的书。可读的书一般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的书,我们就去读;然后就是从可读之书里筛选应读之书,就是一生中应该要读的书,比如我国四大名著等都是很基础的;接下里就是从应读之书里,筛选出必读之书。这些书是我必须要读的,而且是一定要认认真真读好读精的。比如我们是学物流的,那么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书一定要认认真真的读好。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读书过程也有技巧。按照鲁迅先生的方法,要做到“五到”。一是心到,读书一定要全神贯注,毛主席在青年时,非常喜欢到热闹的地方读书,读到外界干扰不了他;第二个就是眼到,目光要专注、目不转睛;第三,口要到,读到精彩的地方,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其中的情感和精妙;有时候读书还要手到,遇到重点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或者抄写下来,加强记忆;再一个就是要脑到,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这么说,自己要思考和分析。
所以我读书的时候,就基本遵从鲁迅先生这“五到”方法,比较讲究“五步”。
第一步,整体把握。把握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它的中心和重点,大概讲一些什么内容,了解后就暂时不深入研究,以后需要什么资料的时候,能想到在哪本书上有。第二步,简读。简单阅读一遍,弄清楚这本书有几个单元,有多少专题,分别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第三步,拟图。用图的方式把这本书的结构关系表现出来,这个方法对自己的记忆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是最有效的,一本书就浓缩为一张图了,以后我只要看到这张图就能回顾起这本书的结构内容。第四步,详细的读。这里我就讲我读《西游记》,虽然《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但是我详细的阅读后,我觉得它是一本科学小说,包括了很多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在里面。再一个就是做笔记。很多会读书的人都习惯做笔记。我们做笔记和其他人不同,好象就把书上的一些重点难点记下来,这是一个方法,但这不是最科学的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就是要记自己的体会,对这个事物的看法。大家应该看过列宁写的《哲学笔记》,列宁的《哲学笔记》这本书都是他原来读书的眉批,他读了书,那个地方他是怎么理解的就写在旁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的也写在旁边,然后把他所有的读书笔记,那些眉批整理起来就是《哲学笔记》那本书,非常有影响力。毛主席读《伦理学的原理》这本书,光批语就有1.2万字。所以,读书还是有方法的,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同的方法。我说的方法比较适合自己,并不一定可以推广,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自己不同的方法来。只要自己感觉好,对自己有用,什么方法都行。大家也不要因为我说这个方法好就照搬,你自己认为哪种方法读书产生的效果最好,就用哪种的方法,不要照着人家套,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这是我读书的第二个体会,就是要讲究方法。第三个体会就是读书要敢于创新。书中的东西,有些是正确的,有些不一定正确,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没有用的。这就要创新,要研究。比如我在一本古代的医学书上看到,它说用一种药调好敷在脚心,可以治疗高血压,我就照做了,书上说一二次就会好,但是我敷了一个星期,一点效果也没有。所以有些书是正确的,有些书不一定正确,有些那个人有用,有些这个人不一定有用。所以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边研究边体会边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人家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不然就仍然是人家的东西。
我把书分了一下类,不一定正确。我们要读的书,有六大类:
一个是考试求职的书。读这一类书,要抓住重点,找出规律,要把握知识点。我原来教化学,那就是每一章化学知识重点是什么,有什么规律,有什么知识点,一些出题是围绕哪些知识点出什么样的题目,这样教给学生,所以我教的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很强。
第二类是工作需要的书。参加工作后,围绕工作要掌握的基本方面你要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我05年在北京中国银行总行挂职做副总经理,一去人家都很客气,叫我“隋总、隋总”的,但是瞧我不来,认为我一个地方官员,对金融一窍不通,所以什么事也不给我做,怕我做不好,而且银行一些带保密性的东西还怕我泄密。所以名义上是一个副总经理,但是天天坐在办公室没事干。后来有一次银行高层开会,本来没安排我发言。我说:“我可以发言吗?”他们说“可以啊,可以啊”实际上还是在跟我讲客气,我就大谈了一通会议讨论的事情该怎么办,使他们大吃一惊,说:我们年年有挂职的,大家都不清楚怎么做,所以挂职的我们都是客客气气地对待,基本上不要他们做什么事,你怎么这么清楚?我说我是加拿大美洲青年研究院的研究生,我把银行的一整套规则,创新性地运用到了怎么样在保持现在利差收益的基础上发展中间产品,发展中间业务,从世界上哪些银行中间业务是多少,占百分之多少,作出分析。在我的指导下,中国银行的业务那段时间大幅度上升,所以后来一些重要的事情都委托我去做。我后来要走的时候他们专门跑到省委组织部来要将我留到那里,我谢绝了,还是回到了岳阳。所以你对自己参加工作后工作需要的业务一定要弄懂。不弄懂,你在单位就没有发言权。你只要把业务弄懂了,你就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不然人家瞧你不来。
第三类是理想素养方面的书。这类书只了解一下就可以了,知道怎么样去做人,怎么样去完善自我,怎么样去发展自我,做人要诚信,待人要真诚等等,不读一些书,不明一些事理,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你就不会相处。所以这类书必须要读,要了解,但是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去钻研,明白这个事理就行了。
第四类是生活指导方面的书。比如:女孩子怎么打扮得漂亮一点啊,吃什么东西有益于健康啊,怎样买菜啊。这些生活方面的指导,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有利于仪表这类的,这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更美、更幸福。但是,这类书也不能乱看。台湾的林光长(音)在湖南卫视炒作一番,什么带皮的东西好吃,土豆要带皮吃。其实不对,土豆皮含有毒素,绝对是要去掉皮吃的。四川有人说吃活泥鳅,结果导致有人吃活泥鳅吃死了。所以,对于有的书籍,你还要带有分析的观点。
第五类是休闲娱乐方面的书,也要读一读。有几个科学家,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特别爱看武侠小说,家里武侠小说一套套的。他们说,武侠小说可以消磨时间,还可以启迪智慧,有想象力,对我们很有帮助。这很有道理。象女孩子编毛衣、扎一朵花,弹一下钢琴,学一些休闲娱乐方面的东西,男孩子钓钓鱼,对调养自己的情操很有好处。邓小平再忙他也喜欢打桥牌,隋国庆再忙也打一下扑克。所以,人业余时间还是要调剂一下。
第六类是学术研究方面的书。那就要多读,要细读,要钻研。《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从石头里生出来的,那个石头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为圆,为什么?孙悟空在天宫中当的是什么官?弼马温。为什么要取名为弼马温?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为圆,是一年365天,24个节气,就是年年月月日日孕育着人类的胚胎。它的数字不是乱造的,是科学的,有依据的。再看孙悟空的变化过程,就是由猴子变成人,由人再成佛。所谓养猴子宜马,它就是说在养马的地方,如果养一只猴子呢,马就不得瘟疫。怎么会不得瘟疫呢?因为猴子喜欢动,喜欢把这个虱子抓到吃,是吧,而且那些虱子、跳蚤都是病菌传播的媒介物,所以猴子把它吃掉了,就没有东西传播病菌了,所以这个马就能够长得好。玉皇大帝养了这么多马呀,就要养一只猴子来保护这些马。这个猴子就是孙悟空吧,弼马温嘛,能够避除瘟疫,是避马瘟的谐音。这个孙悟空跟朱子国国王治病,朱子国国王跟金圣娘娘在这个五月端五节的时候看赛龙舟,赛龙舟的时候这个妖怪一阵风就把皇后娘娘抢跑了,刚好国王在吃粽子,就被粽子噎住害病了,老婆被妖怪抢跑了,自己又害病了,内忧外患呀,既思念金圣娘娘,自己的病又好不了,孙悟空就去给他治病,你看孙悟空给他开的什么药?大黄、马尿、锅底灰三味药,这个大黄是一种泄药,肠道不通,大便不畅,所以就让他泄,让他呕,让他把上下的肠道都疏通,瘀塞久了,还用一点活性碳,活性碳可以吸附一点毒素,所以就把朱子国王的身体治好了。同时,他又还有心病,他的娘娘还没有救回来,所以孙悟空就把他的娘娘救回来,而这个娘娘穿了一身带刺的衣服还没有受到妖怪的欺负,还是原装原样,所以就解除了心病,非常之科学呀,所以我说是一部科普著作,中间很多的科学道理,我写了很多的东西,专门谈《西游记》里面的科学道理。像这样的学术研究书籍,要去精读、钻研,要善于创新,善于发现,你如果不用创新的精神去读书,就很难找到创新的成果。这个《西游记》研究的人很多,有的把它叫做一本佛教的书,有的把它叫道教的书,尤其是瑞士一个语文老师讲外国文学,在介绍《西游记》的时候,他说就是一个和尚牵着一匹马,带着一只宠物猴,一只宠物猪到世界去旅行,他说这是一本旅行方面的书。瑞士人就说中国人好了不起呀,一两千年前就养宠物了。所以每一本书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富有创造性的去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你才能收获到自己想收获的东西,那种高兴真的不得了,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读书时就要有这个创造性,我们今后在工作中间也要运用这种创造性。
最后一点,读书要重在实践。读了书是要用的,你不用那就叫做书呆子。所以有的人读了很多的书,但是不能够很好的运用。有的没读多少书,但是他用的相当的活,所以读书关键是要在于运用。我讲我自己的故事,我原来脾气性格很躁,遇到事情喜欢争,我就慢慢的调整,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还算不上,但是当我遇到矛盾、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一定会静下心来重新认识它。我就是看了一个佛教的故事:佛祖要在两个徒弟中选一个,一个叫神秀,佛学知识相当渊博,而且皇宫里经常请他去讲佛,影响很大;慧能就在佛祖的身边潜心的做学问,他的学问和佛教理论也达到了相当的境界。佛祖到底选哪一个来做他的传人?定不下来,后来他就把他们两个叫到一起。他说:你们一个人做一首诗吧。这个神秀马上做了一首诗: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常勤拂拭,何时染尘埃。菩提就是释迦牟尼成佛的那棵树。身体就像菩提树一样,心就像明镜一样,还要经常擦一擦,不要让它沾半点尘埃。一种非常高的境界,这是神秀的。再看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身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已经达到了佛教的最高境界:空、无。最后佛祖选了慧能继承他的传统成了第六祖,这个故事对我的性格的转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假设有人有什么事情对不起我,我就要冷静的想一想,不要跟他去争,本身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呢。就是我们的俗话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世界上的矛盾,很多都是争强好胜引来的,你要这样,我要那样,讲不到一起来。但是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何苦呢。我让人又不是怕人,我退一步,达到一种空无的境界,我有很多的事情就清楚了。甚至我的对立面,事后想一想,想过来了还是会跟我成为朋友。所以有人说:最伟大的人是善于把自己的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的人。朋友永远是朋友,敌人也能变为朋友,这就是一个伟大的人。好的方法,好的知识都是学不尽的,学不完的,所以我也希望同学们学到老,做到老,学以致用。我今天就跟大家谈这么四点:读书要贵在坚持,读书要讲究方法,读书要善于创造,读书要用于实践。这是我平时对于读书的一点体会,我认为坚持了这四条,就能够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
(作者系岳阳市人民政府已故正厅级干部、国家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