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
——以云南省为例*

2015-02-13 23:00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间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玉溪市红塔区北城中学,云南 玉溪 653101;3.玉溪市体育运动学校,云南 玉溪 653100)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且各民族都拥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项目.从现代社会的视野来看,这些项目均具有较强的健身休闲娱乐功能.与现代体育一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同样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功效.在农村学校教育中,适度引入和设置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之不足,同时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以及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现状,笔者查阅大量有关云南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以及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文献、资料,同时还通过访谈,实地考察调研,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如,笔者对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的相关专家进行了走访,与云南师范大学饶远、云南民族大学寸亚玲、云南警官学院李德祥等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从中获得有意义的建议和意见;访问石屏县牛街小学、龙武小学,怒江州兰坪县一中、兔峨中心小学、营盘新华中心小学,玉溪市澄江县提古小学,红河州绿春县骑马坝中学等学校的体育教师,了解云南农村学校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现状.另外,笔者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共20多次深入云南多所已经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农村学校进行了实地重点考察.

从目前情况看,学校教育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实际且有益的工作,而且部分农村学校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峨山民族中学及杨武小学的烟盒舞、石屏县牛街小学的大鼓舞、龙武小学的舞龙、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中心小学的射弩、河西中学的射弩与陀螺、玉溪市澄江县提古小学的高脚竞速、红河州绿春县骑马坝中学的跳竹竿,等等.此外,芒市遮放镇中心小学、户弄小学、新民小学的课间操是由5种少数民族舞蹈组成的民族韵律操,昆明市禄劝县翠华中学的课间操是民族体育舞蹈,玉溪市民族中学则对武术、板鞋竞速两项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临沧双江县勐库中学开展的抢花炮等项目也很有特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所以在很多学校得以顺利开展和传承,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源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根基本来就在农村,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这使得其融入农村学校教育有着较好基础;二是近年来政府和各级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使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队伍建设及课程设置等诸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三是学校体育教师对在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越来越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满足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学生也由此系统学习并掌握了某一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体会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是一项复杂而且艰巨的工作,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挖掘整理投入不够,开展活动的学校数量比例较低,对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各行其是且不够系统和规范等等,这些均是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农村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

从云南省的情况看,目前在农村学校教育中传承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

其一,体育课堂教学传承形式.由于学校教育教学具有系统性、整合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及功能,因此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当代主流文化的强势冲击,民族文化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生存和传承发展空间,面临生存及发展的困境.为此,农村学校教学理应承担起传承文化这一重任,同时这也是学校进行改革的重要契机.农村学校通过选择以体育课堂与教学传承发展的互动模式,可使二者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一方面可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满足学生运动兴趣及选择需求;另一方面,具有健身性、趣味性、休闲性、娱乐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成为学校体育充满活力的积极因素,对培养农村学生民族认同感、民族文化传承、促进云南农村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其二,课间操活动传承形式.课间操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往往与音乐、舞蹈、杂技、体育竞技密不可分,大多具有娱乐、陶冶身心和健身的功能,容易被学生接受.而课间操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往往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课间操相结合,必然会加深师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同时更能弥补传统课间操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以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相对匿乏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丽江市古城区部分农村学校在课间操跳纳西族舞蹈、玉溪市新平县杨武镇学校课间操跳彝族烟盒舞、昆明市禄劝县翠华中学课间操跳民族体育舞蹈,等等.这些课间操活动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践中既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及肯定,促进了农村学校课间操活动的健康发展,有效增强了学生体质,又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其三,体育运动会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形式.农村学校体育运动会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进一步解决现阶段学校运动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项目设置单调、健身性与娱乐性项目少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比赛、表演,享受运动会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竹竿舞、抢花炮、打陀螺、高脚竞速、射弩、摔跤、板鞋竞速等,这些项目融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不仅能使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形成学校教育的特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农村学校的传承和发展.

其四,课外体育活动传承形式.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为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各级学校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背景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许多极具娱乐性与趣味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显现出了优势,如彝族烟盒舞及摔跤、哈尼族棕扇舞及武术、傣族竹竿舞、佤族打陀螺等均可作为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相互融合,不仅能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功能,有效的丰富、补充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同时也可以缓解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经费短缺、体育设备匮乏的压力,使其课外体育活动多样化、特色化,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为进一步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搭建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3 对策与建议

第一,树立改革与创新意识,促进学校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式发展.教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但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进行教育传承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较为成熟可行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因此,学校及其教师必须顺势而为,根据现代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树立改革与创新意识,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及手段.如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原有的基本形态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宜教学的需要,而且要积极构建具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农村体育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式发展,为云南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第二,筛选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繁多,各具特色,但很多项目技术标准不统一,竞赛制度不健全,规则不尽合理.因此,从传承的视角来看,农村学校在教学内容筛选上既要分析教学内容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传递、身心素质、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因素,又要符合学校体育课程实践发展的需要,做到扬长避短,突出本地区学校的教育特点.同时还应符合趣味性、游戏性、健身性、休闲性、教育性和适应性原则.

第三,构设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及方法.应根据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和技能等特点,在校园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多样性的教学形式来开展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例如,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组织竞赛、运动会表演、文体晚会演示融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并借助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学生逐步了解与认识、接受与认可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各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要能相互联系和互为补充,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到学校体育之中.

第四,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创造优良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可通过包括校报、广播、网络、黑板报等校园媒体,有效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有的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等特征,营造浓郁的校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熏陶和感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独特魅力.而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传承的执行者、参与者和操作者,必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使他们掌握应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树立改革与创新意识,努力造就一批理解、适应和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教师群体,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学校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曹丹,张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可行性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3(3):76-80.

[2]黄太斌.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云南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的综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3]普春旺,余贞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传承现状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9):64-67.

[4]张良祥,宋智梁.嫩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4):120-122.

[5]吴润平.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教学中传承策略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5):51-54.

[6]艾热提·买提热依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3-96.

猜你喜欢
课间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疫”样课间操
“疫”样课间操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愉快的课间操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课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