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的语境扩张与内涵要求
——以娱乐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刘伟民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务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语言教学本身应该对教学用言有着相当高的追求,这种追求应不只是停留在形式或技术性的层面,而更应该在语言本身承载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上有所体现。从娱乐节目《非诚勿扰》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表现来看,语言教学应当在提高语言素养的同时,更要提高文化和思想素养。
关键词:语言教学;语境扩张;语言素养;思想内涵;文化价值;文化和思想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作者简介:刘伟民(196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务管理系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doi: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5.01.02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和探讨怎样才能将乏味的语言教学变成有趣的、有较高的认可度的一种学习过程和经历。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与江苏广电国际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依托《非诚勿扰》节目出版了《非诚勿扰高级汉语视听说教程》,为母语不是汉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非诚勿扰》的语言示范现象的确给当下的语言学教学带来了反思。如果我们把语言学教学的语境从文本中拓展开来,也许我们能够找到教学双方都可以获得裨益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持续了5个年头的娱乐类节目《非诚勿扰》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样本。我们在提出如何将语言学教学的语境从文本中拓展开来这个问题时,《非诚勿扰》提供了一种语言教学的新形式。《非诚勿扰》在具体场域通过言语互动而使交际的语境变得无穷大,从而创造了一个极为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非诚勿扰》是值得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对象,《非诚勿扰》在当今的语言学教学领域中让所有从事语言教学的人看到了一个非母语教学的极其成功的案例。那么,《非诚勿扰》在语言教学上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启发呢?
一、即时的对象和即兴式的表达
如果我们把《非诚勿扰》作为一个上课的教室来审视的话,在这一间大教室里参与教学过程的人从总量上看是比较固定的。除现场的观众以外,台上始终是28人(早期27人),其中有24个女嘉宾,1个男嘉宾,以及三位点评主持人(早期2人)。如果把每一场节目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的话,那么,除了现场的三位点评主持人基本不变,其他的24个女嘉宾和1个男嘉宾都是不固定的,可以经常变换,也就是说,现场的男女嘉宾们都是“即时”的。这些男女嘉宾既有普通人,也有富二代;既有本土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既有在海外的留学生,也有“海归”。涵盖了商人、农民、电脑工程师、婚恋策划师、网店店主、电脑游戏审查员、户外运动培训师等不同职业背景、领域和不同成长背景的形形色色男女嘉宾。现场嘉宾的不确定必然带来现场对话对象的不确定,就如同唱戏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上任何人、任何时候要面对的对话情形不仅仅是一对一的形式,有可能是一对二或一对更多。台上的每个人都是即时的对话互动的对象,因此,在这样一个场景中,关于房子、孩子、全职太太、宅男、婆媳关系等等一切在网络上和社会上非常流行的切合实际的话题甚至有争议性的话题都成为讨论的内容,言语间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奇妙、戏剧般的冲突。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让自己置身其外,男女嘉宾积极主动的讨论和大胆勇敢的表现,使现场各种话题的讨论不仅广泛,而且更加有针对性,诸如婆媳关系、前男女友的关系处理等,不同的价值观、婚恋观、人生观在这里相互碰撞,观点的差异总会引起讨论,引起共鸣。既有环肥燕瘦、男尊女卑、饭碗之类中文词语的释义,也不乏男嘉宾口中的“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以及“一白遮三丑”的俗语俚语对中国文字特有的表达方式的理解,还有现场嘉宾口中的柳下惠、葛优等古今中国名人的介绍,以及“是不是男的收入比女的多2.5倍婚姻才和谐”等文化观点的讨论,大量话题都是不可被设定,是随时随地应人应事应情应景即时即兴地表达和言说,这种随时随地即兴的语言互动的语境远远不是《非诚勿扰》特定的“相亲”语境能够容纳、承载的。也就是说,《非诚勿扰》的现场语境大大地超出了既定的话题的语境,通过即兴的互动实现了语境的跨越,传递出极其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拓展并丰富了语言交流的内容。这就使一个原本是娱乐类的“相亲”节目内容超越了“相亲”话题界限,进入了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探讨人生和社会的更高境界。在这样的大交叉、大互动的语言交流中,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为不少观众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提供了近距离的机会。
当然,语言学习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学校教学仍然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平台,但课堂语言教学环境也是可以有即兴发挥空间的。课堂互动交流的对象大都要远远多于《非诚勿扰》上的男女嘉宾,如果我们的语言教学不仅仅是对文本做简单刻板的诠释,而是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互动的对象,努力拓展文本空间,那么,语言教学就一定会收获轻松和快乐。
二、调侃中散发着语言的智慧
语言教学本来就是把语言作为学习的对象来进行的,搭建“教”和“学”之间沟通交流平台的也是语言。换句话说,语言教学就是教师用语言去教语言,学生用语言学语言。这里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提倡怎样的课堂语言方式呢?可以想象,如果在教室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充满着学究气的、刻板的语境,不仅仅是学生,就是教师自己又能够有多少兴奋和热情呢?那么,在我们的语言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生动鲜活的语言到底哪里去了呢?《非诚勿扰》中交流互动的语言会给我们一些帮助。
《非诚勿扰》这个讲台,在主持人的引领下,营造出一种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稳重大气却又不失幽默活泼,废话不多却睿智而有魅力,熟知人情世故而不故作深沉。参与者以及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看看下面一段对话。男嘉宾:“不喜欢女友把我和别的男人比较。”孟非:“这个问题我要问问乐嘉,在你的历届女朋友中,有没有把你和别的男人比较?”乐嘉:“老是说我,有啊,前一轮女朋友就说,你看看人家孟非多好啊,我说孟非有什么好,头还没有我亮,她说就是孟非好嘛。”再看看这样的主持语言,有个男嘉宾在第二轮还保持24盏亮灯的时候,孟非说:“如果你在第三轮还是24盏灯,我要把你做成标本。”幽默诙谐的打趣很好地调节了对话和讨论的气氛。让人感叹的是,这种幽默表达的语言方式已经不是《非诚勿扰》台上哪个人的专利,而是所有人共享的一种话语方式:“真实的女人、自信的女人、直爽的女人永远是最美的。这些只是我倾国倾城美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当你真能发现我的美的时候,恭喜你,你是个真正的男人了。”(女嘉宾语)
风趣幽默的语言在《非诚勿扰》中俯拾皆是,从中可以看到许多语言技巧的运用:
(1)反讽和自嘲。一个身材有点胖,肚子有点大的男嘉宾上场了,其中一个女嘉宾说:“你如果戴上一个长头发的假发套,我一定会觉得是孕妇。”——讽刺男嘉宾的臃肿的体态。再看看两个点评主持人的对话。乐嘉:“我和孟非是好朋友,但是我们性格截然不同,他敢于自嘲,他很放松,我很紧张……”孟非:“我老想嘲笑别人,可是怕得罪人,所以只好嘲笑自己……”
(2)巧妙的语言转换。乐嘉问王豆腐:“你们家缺钱花吗?”王豆腐似乎听不懂。乐嘉对孟非说:“你帮我翻译。”孟非问王豆腐:“你们家不缺钱吧?”——通过双重否定的语式转换帮助嘉宾能够听懂问话。
(3)带有暗示、婉转、隐喻等多样的语言风格。(两个男女嘉宾急于牵手离开)孟非:“等等,我们老板是按讲话多少付工资,你等我说完。按规则,现在有一盏灯留着,你如果愿意……”——暗示嘉宾要注意遵守节目规则。“看样子这11盏灯,还有很多的母爱准备着释放。”——隐喻女嘉宾对男嘉宾的关注。男嘉宾:“鲁迅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孟非:“这句话好像是一个叫但丁的人说的,鲁迅只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婉转地指出男嘉宾引用的错误。
(4)批评的艺术。孟非:“你这是要上街买菜去吗?哦,对不起,你是买完菜回来了吗?”——指出男嘉宾穿着不够得体。“你要的女朋友最好是在你唠叨的时候她作倾听状,在你沉默的时候她又能说话为你解闷,这样你还是找个收音机吧。”——表达对男嘉宾的批评。“三岁一个代沟吗?在幼儿园里5岁的可能要比4岁的大很多,但早上公园里锻炼的,78岁的未必比72岁的老。”——纠正关于“代沟”的说法。
三、言语间传递正能量
语言的本质是思想。任何形式的语言交流都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那么,就势必存在传递怎样的信息的问题。可以说,在任何地方,对于可以言说的任何事物,都或多或少地可以透露出人们持有的某种立场、态度以及价值评判。在《非诚勿扰》的讲台,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年轻人对婚姻恋爱的态度,这里实际上就是社会和人生的大舞台的一个缩影,能够折射出整个社会。不论是富二代个人内心想法的袒露,还是美女对试婚、同居、男友经济实力的考核评价,都在表达着当代社会生活所有人对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价值观的思考。嘉宾们能准确、清晰、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也从表面的“外形适配”逐步过渡到“精神层面的交流”,这一重要转变不仅为男女嘉宾提供了更深入了解的机会,也使得现场嘉宾们把单纯的交友提升到了社会问题的交锋。观众看节目的时候,不仅看到了节目中当事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在思考、验证自己和亲朋好友的价值观,人们一边看节目,一边讨论的不仅仅是节目中那些人的观点,同时也会和自己身边人交流观念和态度,人们对人与人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在这样的场合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当然,各种观点和信息鱼龙混杂,不能够排除会有负面的信息,关键是如何对待哪些有失偏颇的、不正确的甚至是不健康的信息。在这方面,《非诚勿扰》同样也给出了值得人们肯定的答案。
现场点评主持人在各种思想观点大碰撞的讲台上俨然成为统领意见的领袖,他们的话语权力会影响男女嘉宾的选择,很多时候男女嘉宾会在关键时刻求助他们三位点评主持人,希望得到指点和帮助,点评主持人在节目戏剧化的冲突中通过自己的话语针砭时弊,弘扬正气。孟非在评价男人的“强大”时说:“真正强大的男人,不是那种争取什么都获得的,而是在关键时刻懂得放弃的,且有勇气放弃的!”表达了一种生活的哲理。黄菡在教导嘉宾要学会自强自立自重时这样说:“要知道没有人必须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只有你自己,所以让自己独立、坚强、快乐、幸福,才是你需要做的,毕竟只有自己和你生死与共,休戚相关。不要为了经济富有的朋友疏远精神富有的朋友,慢慢你会明白,经济上富有的朋友可以带你吃喝玩乐,也可以带给你复杂纷乱的世俗烦恼,精神富有的朋友也许只能带你去田野里,去溪流畔,没有美酒佳肴,没有香槟咖啡,没有舞池,可是他(她)能陪你一起奔跑一起笑的像傻子。”
功名利禄和贫贱富贵是《非诚勿扰》中涉及最多的话题,怎样对待呢?孟非说:“我要纠正一个误区,总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都去当将军了,谁来当士兵打仗?我就从来不想做老板,只想做打工的。一个人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有担当,负责任,就不错,不一定要有什么规划,而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规划,而结果一事无成。”通过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认识,提倡一种务实和负责任的态度。在现场的交流和观点碰撞中,有的观点大胆直白近似疯狂,但都是当代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反映,这样的一些言辞观点往往会产生激烈的观点冲突,但是,最终我们都可以听到富有哲理和思想内涵的建议和指导,没有缺乏诚意的说教和泛泛空谈,不经意中将《非诚勿扰》变成了传递正能量的讲台。
以《非诚勿扰》作为语言学教学参考的案例,不仅仅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用语更加生动有趣,更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人生智慧和社会智慧。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认识语言教学在形而上的意义,我们就会让语言教学变得不仅有品味、有内涵,而且富有色彩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莎.狂欢化视域下的《非诚勿扰》语言[J].大众文艺,2010(23):133-134.
[2]李妙晴.《非诚勿扰》相亲节目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2):91-96.
〔责任编辑: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