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特性视域下英译探析——以汉语文化词语为例

2015-02-13 13:56:03黄跃娜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汉译英

黄跃娜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翻译特性视域下英译探析
——以汉语文化词语为例

黄跃娜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语言是和文化紧密相联的。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语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翻译的五个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探讨如何将汉语文化词语进行准确传递,使翻译活动更好地传递文化内涵。

关键词:翻译特性; 汉语文化词语; 汉译英

0引言

翻译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文化活动。当今社会,翻译在实践和理论上更是出现了兴盛之势。美国语言学家奈达对翻译的定义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种用最亲切而又最自然地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编译,1984:10)。翻译可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汉语文化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其英译的过程中必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文化词语进行翻译,以使得其被更好地接受和习得。

在文化词语英译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文字进行一一对应的翻译,要结合具体情况,将翻译特性尽可能地体现出来,将文化词语更好地解释出来。本文将分别从翻译的五个特性出发,探讨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使得文化词语更好地体现出翻译的特性,使得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通过翻译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

1翻译特性的理论背景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关于翻译特性这一课题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进行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例如关于翻译社会性方面的研究有《社会语境视阈下的汉语新词英译》(刘燕,2013);关于翻译的历史性研究有《翻译历史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王和福,2012),关于翻译的符号转换性研究有《我国传统翻译标准的符号学探讨》(王治江,2002),《翻译的创造性》(蒋丽娜,2011)这是对翻译创造性研究的文章。其中许钧教授的《翻译概论》一书,更是将翻译的五个特性融合到一起,分别从翻译的五个特性对翻译的方法进行了全新的整合。并分别从翻译活动五个方面的特征:“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对翻译进行了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许钧,2009:41)。这一定义使得我们对翻译活动有了基本理解,也建立了我们对于翻译价值观的认识。

1.1翻译的社会性内涵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当中,翻译活动被认为是一条重要的纽带将人类各个民族和文化联系起来。翻译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这是翻译活动的社会性所决定的,翻译对社会交流以及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廖七一等编著的《当代英国翻译理论》一书中写道:“翻译是人类社会历史最悠久的活动之一,几乎与语言同时诞生。从原始部落的亲善交往,文艺复兴时代古代典籍的发现和传播,直至今天世界各国之间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的频繁交流与往来,维护世界的稳定和持久和平,翻译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廖七一等2001:1)。可见翻译在人类社会当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翻译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翻译对社会的推动力。如在世界的发展史中,古代《圣经》的翻译可以说是给人类带来了智慧和光明,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给人们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邹振环所编著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更是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一百种翻译文本中有涉及到自然科学技术的,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地理学的,文学的等等。翻译的社会性还体现在它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上。翻译对精神塑造具有强大作用,同时翻译还可以改造人们的思维。谈到翻译社会性的这一作用,我们不得不提到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这本书成了经典的警示之作,促成了近代中国的变法运动,激发了青年人士的爱国热情,塑造了国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也革新了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样,翻译对中国人民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塑造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2翻译文化性的内涵

语言是密切地联系着文化的,因为语言本身也是最主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样也是文化现象的一种载体。翻译活动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以及历史时代的特性。许钧在其《翻译概论》一书中提到:“首先从翻译的功能看,其本质的作用之一便是克服语言的障碍,达到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精神的沟通,而这种精神的沟通,主要是通过文化层面的交流获得的......其次从翻译的全过程看,翻译活动的进行时刻受到文化语境的影响......再次,从翻译的实际操作层面看,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在具体语言的转换中任何一个译者都不能不考虑文化因素”(许钧,2009:38)。这都表明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语言障碍,结合具体的语境,并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可以将翻译理解成是一个旨在消除语言隔阂,试图变换语言的表现形式,用以传达意义,进行交流为目标的一种语言活动。

1.3翻译符号转换性的内涵

人类的语言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任何一个语言符号都对应着某个意义,任何一个意义内容必然要通过某个符号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并且相同的语言符号也能表达不同的意思。语言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它兼具有人类其他符号的本质特征。巴斯奈特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行为,但它在本质上属于符号学范畴,即研究符号系统、结构、符号过程和符号功能的科学(廖七一等,2001:341)。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翻译的符号转换特性。

语言表达式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样,包含了概念、形象、情感、语境、文化、功能等意义,而且它的形式还具有层次性,包括了基本的语音,词语,句式等因素,同时涵盖了体裁和修辞,以及情趣、主题、文化、语境等较为抽象的因素。

1.4翻译创造性的内涵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只是简单的将语言进行转换。然而并不是这样的,翻译并不是机械地转换语言,而是一个“创造”、“再造”的过程。

贝洛克曾经指出:“翻译一直是一种从属的、第二性的艺术。由于这种愿意,人们从不把翻译看成是创造性的工作,对翻译的衡量也就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人们低估翻译的价值,降低翻译的标准,从而从根本上毁灭翻译艺术。这还使人们不了解翻译的性质,翻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廖七一等2001:333)。因此,我们不应该把翻译单纯地视作机械的文字转换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原作的语言需要重建以达到翻译能被另一种文化的人们所理解和接纳的目的。正是译者的创造性活动,使得原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界面。“翻译是艺术”这种说法为翻译界普遍接受,这正体现了翻译的再创造。

在翻译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译者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理解原文,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然后根据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语言习惯等对译文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从而使作品更加具有美感,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

1.5翻译历史性的内涵

大量的翻译实践都表明,人类的翻译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民族、国家的交往需要翻译不断发展,反过来,翻译也促进了民族间与国家间的交流。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翻译对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与进步,都离不开翻译。翻译为人类注入新的思想,新的血液,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翻译的贡献。其次,翻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挖掘,继续深入,使翻译逐渐达到完善,这个过程也同样体现出翻译的历史性(许钧,2009)。

翻译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对于翻译我们要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翻译水平以及翻译所能达到的沟通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2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

2.1翻译的社会性

译者进行翻译,并不是与外界隔离起来的,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因此,社会性是翻译的特性之一。

例如,在国际关系十分重要的今天,出现很多关于外交方面的翻译,很多政治外交性词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双方关系”,翻译成“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以及“政治疏通”翻译成“knocking on doors”,“中美关系正常化”翻译成“ping-pang diplomacy”,“恢复外交关系”翻译成“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等等。

2.2翻译的文化性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翻译是一项对于语言的阐释活动,其过程必然包含了不同的文化特性。

比如,中国文化强调群体概念,重视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则恰恰相反,西方文化强调个体,重视个体主义。因此“individualism”在汉语文化中就含有贬义的含义,而在西方文化中就是一个具有褒义性的词语。再比如,在中国,“老”常常伴有尊敬的含义“老先生”“敬老院”“少年老成”,而“老”的英文“old”在英语中却常常是一个让人忌讳的词语、如“老先生”不能翻译成“old man”而是“elderly gentleman”,“敬老院”不能翻译成“respect old man's home”而应翻译成“retirement home”,“少年老成”不能翻译成“teenager becomes old”而应该翻译成“young but experienced”。这些词语的翻译都体现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词语的理解不同,会导致翻译更加显现出文化的这种特性。

2.3翻译的符号转换性

翻译的符号转换特性告诉我们即使翻译的表达方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差异,但是其主旨却是等效的。这样能够使译文更加地道,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比如这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人们要善于理财,进行投资和存款等活动,而不能单单从字面意思翻译成“are about finance”,因此这句话的翻译应该是“If you leave”Managing money“alone, money will manage to leave you alone”。还有一个例子,“买一赠一”不能直接翻译成“buy one and we will give you another one”,而要符合英语的习惯“buy one and get one free”。这样的翻译,对于原句进行了文字转换,更增加了新的内涵,不仅将原来的意思表达出来了,更能抓住消费者心理,取得最佳效果。

2.4翻译的创造性

为了使文章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使译文表达最大程度地贴近原文,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翻译进行适当地创造。翻译界流传的“翻译是艺术”之说,所强调的正是翻译的创造性。张泽乾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作为创造的艺术,审美的艺术的翻译的艺术,其最基本的方面仍在于实践性,因此,创造美可以说乃是翻译艺术的本质特征”(张泽乾,1994,159)。

看下面这句话,“牡丹江水,汹涌澎湃,浪头滚滚,犹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如按照字面意思直白地翻译成“the raging Peony River, with tumbling waves, raced down its long course like ten thousand stampeding horse”,就体现不出牡丹江水的气势,而如果将译文进行一下创造性的阐释“Waves upon waves, the Peony River rushed violently down its long course like a horse galloping”。这样的译法既贴切原意,又表现出了原文所表达的气势,用“like a horse galloping”,这种以“一”译“万”的方法,更加确切地形容出了万马奔腾的场景。

2.5翻译的历史性

翻译具有历史性的特性,这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体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人文因素。

看这样一个例子“东施效颦”,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就要涉及到其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因此它的翻译是“Dong Shi, an ugly woman, 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Xi Shi,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blind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在红楼梦中含有“东施效颦”的这一句“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新奇而且更是讨厌(曹雪芹《红楼梦》)”。对于这段杨宪益的翻译是“Can this be another absurd maid come

to bury flowers like Taiyu?”he wondered in some amusement. If so she's 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which isn't original but rather tiresome“.*H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 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s”。这句话的翻译又对“东施效颦”加以解释,使不了解这个故事背景的人们更加具有了背景知识。

这其中就体现了翻译的历史特性,也体现了译者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这样的翻译结果,使得读者不仅能够理解文章内容,还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3结语

通过对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例子研究发现,从翻译的特性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文化词语进行英译能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准备把握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好地融入翻译活动当中去。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活动,是思想上的一种转渡,是文化的移植过程。

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家间的交流变得频繁,翻译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译者应当充分利用翻译的五个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克服翻译所包含的文化差异,更好地将先进的内容传到中国,同时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

参考文献:

[1]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0.

[2]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220+333+341.

[3]许 钧.翻译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8+41.

[4]张泽乾.翻译经纬.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59.

Exploration on Chinese-English Activities of Cultural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Features

HUANG Yue-na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9,China)

Abstract: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 and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language plays a key role, the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activity appears to be importan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transfer the Chinese cultural words from five characteristics: social, cultural, symbolic transformation, creative and historical, to discuss how to make the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activity more precisely, and how the translation activity transmi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 words:translation features; Chinese cultural words;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一般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2014MBZZA5)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1(2015)04-0078-03

作者简介:黄跃娜(1991-),女,辽宁省凌海市人,辽宁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9-10 2015-09-15

猜你喜欢
汉译英
相关性与连贯性——第十四届“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汉译英点评
英语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9:44
【汉译英参考译文】The Inner World of a Great Man (Excerpt)
英语世界(2022年10期)2022-03-07 13:39:06
KEYS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英语世界(2018年10期)2018-11-28 04:45:01
【汉译英一等奖译文】Meditation Before the Image of Buddha (Excerpt)
英语世界(2018年10期)2018-11-28 04:45:01
Keys
On Home
英语世界(2017年10期)2018-01-04 16:19:00
浅谈汉译英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汉译英小说中语气助词的妙用
“第二届连士升杯国际汉译英大赛”获奖名单等
海外英语(2013年4期)2013-08-27 09: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