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 蒋伯忠
“语素易位”例说
☉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蒋伯忠
在语言运用中为了某种需要,临时变换语素在词语中的位置,会使词语生出一番新意,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
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是“屡·败·屡·战·”。清末,与太平天国军队交手的曾国藩多次被农民起义军打败。他在向咸丰皇帝的奏疏中有一句是“臣军屡·战·屡·北·(败)”,其军师认为不妥,改为“臣屡·北·屡·战·”。这么一改,由颓唐无能变为顽强积极,百折不挠。朝廷看到奏章,不但没有“问责”,反而予以重用。“屡战屡败”是个复句紧缩型成语,暗含“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侧重强调的是“但是”后面的意思。将“败”移前,“战”调后,那意思和情绪就截然不同了。
语素易位是成语活用的一种形式,值得玩味赏析,不妨再看一些实例。如:
例1清代学者阮元谈到读书时有一句名言:“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晒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一目十行地读书,快则快矣,但并未真正把书读进去,过后不久就忘了。怎么读?应“十”眼看一行书,即一行书要看十遍。“十”与“一”多少对比,数字调了位置,强调反复看的遍数多,看的内容集中于一点,形象生动地说明细读慢品才是最佳的读书方法。
例2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九十感言》中说:“在研究工作中,即使未能做到‘深·入·浅·出·’,但必须力戒不要‘浅·入·深·出·’,让人们费很大的工夫吃力地掌握没有多高水平的东西。”“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丰富或道理深刻,语言文字却显易好懂,表达得浅显通俗,这是一种高要求,亦作“深入显出”。清人俞樾云:“入之不深,则有浅显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这正是“浅入深出”:没有充实的内容、深刻的道理、独到的见解,却故作深奥、装腔作势,用隐晦曲折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使别人看了一头雾水,叫苦不迭。这是由反义词交叉配合构成的成语,其结构是并列式。为强调好的文风,有意将“深”“浅”对调,风趣幽默又发人深省。
例3著名画家曹俊在谈到创作中国画同样要有“个性化的独立思考”时说:“自古之成大器的画家,无不是善思考者,况且,眼高手低是每位大师所必须经历的,人们可能见过眼·高·手·低·的画家,却无论如何是找不到眼·低·手·高·的画家的。”“凡是大艺术家无不是理论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大到整体艺术发展的方向,小到每幅传世的作品,都离不开深邃的思考。”[1]眼高手低”原指眼界高,标准高,但实际做不到,因为能力低或不能扎扎实实做事。这种人是随处可见的。而这段话中的“眼高”还有特定的含义:先行的理论研究与深邃的思考、高远的眼光。“眼低手高”,指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没有独立思考,却想有很强的表现力,取得出类拔萃的效果,这当然是异想天开。这个由反义词构成的并列式成语中,临时将“低”与“高”前后易位,颠倒对比,新意立显。概括形象又富有谐趣,强调了理论修养与独立思考的重要。
例4有一篇文章谈到足球,其中说:“回想当年华丽的荷兰足球,他们踢得五彩缤纷,可是总是在半路被劫杀,并且华丽也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多少赞誉,相反,每次他们被淘汰之后,人们就讽刺他们华·而·不·实·。如今,他们选择丑陋,选择实用,他们实·而·不·华·了,却依然受批。”[2]这是一个含转折关系的复句紧缩型成语,关键语素是“华”与“实”,重点在转折之后。“华而不实”,外表好看,内里空空,是贬义;“实而不华”,“华”与“实”易位,重在实用,重在内容而不在外表形式,是褒义了,但球迷观众仍不满意。幽默中有调侃,左右为难,把握有度真不容易。
例5在鲁迅先生杂文名篇《“友邦惊诧”论》中,开头一段揭露事实,引出谬论,其中“党国”在加给爱国学生诸多罪名之后指出结果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对这个谬论的论点进行严厉驳斥后,又补写事实驳斥谬论的论据,结尾用反语:“‘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莫名惊诧”,偏正结构,重点在“惊诧”,是“友邦”的反应:主子故意摆出惊讶、诧异的脸色来给奴才施压;“惊诧莫名”,补充结构,重点在“莫名”,强调的是惊诧的程度已非言语所能表达,再次揭露“友邦”的丑态和险恶用心。虽是同义反复,但调换了位置,不仅避免了单调且更有侧重,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例6“大抵仅以肉眼观瀑布的人,熙来攘往,攘往熙来,闻有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如此而已。以心观瀑布的人,借物境造心境,以有形入无形,匪夷所见,匪夷所思,心眼不同,旨趣大异。”[3]将“熙来攘往”的并列结构前后移位,意思未变,“来往”变为“往来”,只为渲染其外行看热闹的人即只以“肉眼观瀑布”的游人络绎不绝、兴致勃勃、纷乱繁杂,而衬托以心感悟体验思考瀑布奇观的游人另有旨趣与众不同。
除了成语,在一般词语运用中也可见到语素易位的用法。如:
例7“没有青少年时代积累语言的苦,哪有后来语言文字运用的甜?如果先甜,先松懈,先闲玩,那以后就不可能拥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就有吃不尽的苦头在等着自己。这就是人生的所谓‘平衡定律’。我们需要的是先苦后甜,而不是先甜后苦。”[4]甜”和“苦”所指内容·不·同·就·会或先或后·,·在·这段·文字中“甜”和“苦”是有特定含义的,其先后顺序必须符合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位置不同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和截然相反的结果。
例8“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5]好做”是偏正结构,说的是事情的难易与否;“做好”是补充结构,说的是做事情的要求与结果。两个字颠倒后就是完全不同的内涵,鲜明地表达了对做事的认识。
语素易位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它给人一种新鲜感。独树一帜的见解,不同寻常的提法,会使人耳目一新,顿受启迪。并非作者标新立异,而是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思索,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常闪耀着辩证的观点。
然而,语素易位也不是随心所欲。成语,一般都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不是什么成语的语素都是可以搬家的,它多见之于复句紧缩型成语。试从结构分析:并列关系,有的是意思相对、相反的语素易位形成对比(如例1、2、3),有的是同义语素易位,强调某种语气,渲染某种气氛(如例6),有的在诗歌中纯粹是为了押韵顺口(例略)。转折关系,关键语素的先后顺序易位是为了强调某一重点意思(如例4)。还有偏正关系、补充关系等,易位则皆为强调某中心语素(如例5)。至于一般词语,根据表达需要而让语素易位,则都是为了更简洁、方便地表达某一特定的意思(例7、8)。因为词语语素不变仅是位移但结构和词义已大变,所以就有点视觉冲击力,给人印象更深。
由此,又不难理解,这种易位的运用有临时性。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这易位后的“新产品”它就不是成语或是另一个词语了。这就要求我们理解语素易位不仅要弄清词语的原义更必须联系上下文,体会其“新”的含义和色彩。
还有一点别忘了,语素易位若运用得当,还显示了语言的风趣幽默、诙谐机敏。文章或讲话中偶然冒出这种“变异”的新面孔,会使人忍俊不禁或由衷感叹:“说得真巧妙!”不仅增添了生动性,还会引发共鸣,细想深思,过后不忘。
注释:
[1]曹俊.放下画笔来思考[N].扬子晚报,2013-5-15.
[2]贾志刚.丑陋或华丽[N].扬子晚报,2010-7-8.
[3]何九盈.观瀑布[N].光明日报,2000-10-23.
[4]郑逸农.教练员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13,(10).
[5]何飞鹏.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N].扬子晚报,2014-6-3.